APP下载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2-04-29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师

【学校名片】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2003年通过省实验小学验收。学校坚持“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秉承“尚美”的校训。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双语、写字、艺体、科技教育为特色,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始终立足于“高标准、高要求、高品位”,坚持“科研先行、发展能力、整体育人”,积极探索“扎实基础、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育人路子。学校先后获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先进单位、江苏省冬锻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无锡市体卫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双语实验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江阴市先进集体、江阴市管理一类学校等80多项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受 访:王玉红(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校长)

采 访:石 萍(《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记者)

石 萍:王校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创办于1994年,我们想了解一下,这所年轻的小学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是不是初建校时起点就很高?

王玉红:不是的,1994年建校时,地理位置属于郊区,她的定位仅仅是当时澄江镇独立建制的一所完小,当时只有7名教职工,来自于5所学校,大多是新招的师范生和乡镇学校调入的,缺少那种整体感和默契感。一年级仅两个班70名学生,生源来自好几个乡镇。家长大多在乡下工作,在城区买的房子。基本没有所谓文化底蕴深厚、家庭教育良好的学生。

学校工程分三期完成,开学招生时仅有一幢教学楼,地方也不大,办学条件殊为艰苦。当时有限的校区内还包含一个幼儿园。第二年,我们学校兼并了一所村小,学生人数达到375人,教师人数增长到25人,花园中学也借用我们的场地办学。而我们的周边,如市实验小学等都是百年老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因此,当时,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

石 萍:在这种基础上,当时的花园小学是怎样快速发展和提升的?

王玉红:花小建校时,城区已有11所小学,他们有的已是百年老校,有着丰厚的底蕴;有的是江阴的龙头学校,名声在外……花小作为一员“小字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态势下生存,如何自强不息,发展壮大,是当时每一个花小人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发展要“两翼齐飞”,这“两翼”就是指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为了有强健的“两翼”助花小早日腾飞,花小人可谓动足了脑筋,卯足了劲。

一方面,学校四处张罗,上下合力,组建了花小校董会,成员主要由社会企业家组成。在政府和校董会的资助下,学校扩建了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改建了电脑房、体育活动室、舞蹈房、实验室、影视厅……此外,学校和九五部队、黄山炮团等地方驻军建立了共建关系。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张,到2003年有近41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成为澄江镇仅次于实小的第二大校。

另一方面,花小人苦修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我们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

我们以“课例”为展示平台,催生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我们提出了“聚焦课堂,关注细节”的口号,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入,从常态课做起,通过“备课——课例展示——集体评课、诊课——教学效益反思”的一体化过程,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分析问题为关注点,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内化教学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我们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教师内在冲突,在积极的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帮助教师对已有认知、信念进行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一开局,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不错,打响了新校办学的第一炮。1999年学校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组织奖。2000年被评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当时的江阴,正是江苏素质教育的排头兵,花小也处在这轰轰烈烈的大浪潮中,学校的一系列素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那时,学生人人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人人拥有一项特长。学校把每周五下午的两节课时间作为社团活动时间,打破班级的壁垒,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年级的相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组成新的学习共同体。我们让每一位有特长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有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的场所。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梦想。那时,我们花小不仅有舞蹈队、电子技师队、航模队、书法队、民乐队等二十多个训练队,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四个“四”的科技实践活动。一是举办了科技节活动,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四项评比,评选出“四小”优胜者。二是开展劳技制作、电脑绘画、自我服务、科技模型四项大赛,培养和检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三是组织开展“四小”争创活动,激励学生争当科技知识的小宣传员,科技教育的小先生,熟练操作的小技师,科技革新小发明家。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到奶牛场、黄山炮团、花卉培植基地、学校生态科技园四大科技实践基地参加活动,了解科学养殖知识,掌握国防科技知识,参与实践基地建设,体验科技活动感受,进行科技活动创新。“素质教育不一定是唱唱跳跳,但是没有唱唱跳跳就一定不是素质教育”,原江阴市中小学教研室主任刘伟业在当时全市质量管理总结表彰会上表扬花园小学时这么说。

大体来说,学校发展经历了三个时间节点:从1994年创办至2003年成为省实验小学,这是夯实基础阶段;从2003年至2011年成为澄江镇的中心校,为特色发展阶段;从2011年起,我们将定位于学校品牌发展时期。

石 萍:经过多年的努力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确实不易。当时学校为什么想要进一步创省实验小学?

王玉红:可以说,办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过程。不过,这个思考和探索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得到家庭、社会的广泛认同,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成功。

有了良好的开局和广泛的支持,学校的底气足了,自信心提高了,自然而然办学的标杆也抬高了。在学校的滚动式发展中,办学的目标、要求愈来愈明晰。也就是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学校的未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了不断提升的趋向。

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中都有一个“创新”,创新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学校当时是澄江镇新办的一所完全小学,并不是中心小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创省实小?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要努力争取发展的经费机遇。由于不是中心校,学校获得的经费投入等各种机遇相对比较欠缺。学校的硬件建设要上台阶,必须争取提升学校的地位;二是为学校、师生争取更高的展示平台。因为学校的等级层次不同,发展的要求不同,给学校师生亮相的平台和要求也不同,我们必须努力争取;三是为了提升学校、教师自身的层次。学校层次高要求也高,对师资本身就不能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也能更多地吸引优秀的师资。当时,大家创建的积极性很高,整个学校充满着自主发展、积极发展的氛围,教师们要求晋级升格的热情很高。大家时时、处处都以省实小的标准来考量。总的来讲,我们始终立足于“高标准、高要求、高品位”,只有眼界高远才能成绩卓著。在具体策略上,我们坚持“科研先行,发展能力,整体育人”,积极探索“扎实基础,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育人路子。

经过不懈的努力,花园实小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由完全小学升格为省实验小学的学校,这也算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石 萍:成为省实验小学之后,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是如何思考和探索的?

王玉红:经过努力,省实小的牌子到手了,大家虽然可以轻轻地吁口气,但台阶提升了,平台扩展了,声誉不同了,被衡量的标准和注视的目光也就不同了,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乘着江阴市教学改革的东风,我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突破口。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活力,才能激发潜能,怎样让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6年的校园生活里,得到自然的、生动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发展,既有来自生命外部的引导、激励、熏陶,又有来自内部的冲动、兴奋、体验。而我们必须创设情境,搭建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舞台。

经过深思熟虑和热烈广泛的讨论,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我们终于确定了以下几个“突破”:

一是学科上的突破,我们选择了双语教学、书法。从2001年开始,我校在五、六年级开设英语课,有两名英语专职教师。从2002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四到六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当时,全市有条件的学校还只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大了英语专职教师的培训、参赛力度,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常年聘请英语外教。并尝试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采用双语教学。2006年,毕业班参加江阴市首次小学英语毕业考试平均成绩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分超出20多分。当时,我校的双语特色教育得到了家庭、社会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也不断翻新,每年举办为期1个月的“双语节”活动。内容有英语演讲、英语手抄小报、英文书写、课本剧、英语歌、英语集体舞等,形式多样,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促进了师生的互动。

我们还建立了英语校本课程,自编了《英语口语交际300句》,自编了一到六年级英语校本教材。近年来,有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有一千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英语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因此成为为数不多的无锡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

在写字教学方面,有1000余人在全国、省书法竞赛中获金银铜奖,学校被认定为省书法特色学校。

二是艺体特色上的突破。艺体特色各校都在搞,都有一定的基础,各校也都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怎样创出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难题。我们认为,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搞出点名堂,搞出自己的强势,打出响亮的牌子。经过论证分析,体育特色建设我们选择了羽毛球和国际跳棋。

当时也是我们机遇好。2003年在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的关心下,我校和市羽毛球协会、江苏利安达集团联手,组建了花小羽毛球队。经费和教练都由社团、企业解决,学校一门心思放在人员选拔和训练上。特色项目的发展得到了外界的大力支持,发展也就如虎添翼。我校将羽毛球列入1—6年级体育校本课程,目前已基本普及。羽毛球队的训练也得到高水平教练(世界冠军顾俊的启蒙教练)的指导,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在江苏及全国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得诸多荣誉,学校被命名为“无锡市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

国际跳棋,我国2008年才引进,它寓教于乐,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也易于开展,经费投入不高。我校也是抓住契机,2009年就开设了国际跳棋课程,抢占时机之先。在一、二年级每周开设1堂课,其他年级开设推广课,组建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运动队。目前,已连续三年获得省少儿国际跳棋比赛团体冠军,省首届国际跳棋特色学校比赛团体冠军,华东地区少儿比赛团体冠军。学校还承办了华东地区少儿国际跳棋比赛和中国首届国际跳棋裁判员培训班,成为“江苏省国际跳棋基地学校”。

特色建设除了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外,还要充分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赢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这样才会多赢。艺术教育,我校也充分借助外部的扶持,充分利用社会性的、高水平的种类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当然,学校内部也具备这方面的人才,师生都有饱满的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几者合一,成果显著,学校排练的节目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创作表演双金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全国群星奖等。

第三是科技特色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我校的科技项目起步较早,主要是航模和电子技师两大类,通过学校和家庭多年的互动和深入持久的开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航模队连续10年获得无锡市一等奖,曾获得省一等奖,学校被确定为“无锡市海陆空航模基地学校”。电子技师连续10年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学校也被确认为“江苏省电子技师认定单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项目的推出和成绩的取得,均借助了教科研的推动。同时,特色项目的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学校教科研的开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真正做到了科研兴校。在“十一·五”课题研究中,我校推出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本的“生态课堂实践与研究”。“数学理解教学”也是学校科研成长的一个缩影。目前,已汇编了《为理解而学》这本集子,亮出了江阴数学的一个品牌。

石 萍:2011年在体制上升格为中心校是花园小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学校谋划了怎样的发展?

王玉红:经过18年的努力,学校已初步形成“文明、进取、合作、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灵活、创新”的教风和“自信、好学、多思、创新”的学风,获得全国、省、市各类表彰80余项。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已确立了由特色学校向特色文化立校的发展目标。任何一种特色的发展都必须完成向文化的转变,因为只有依靠文化的支撑才有生命力,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正如汉字因为汉文化的存在而长盛不衰。

为此,我们提出了“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学校名为“花园”,既指自然之花,也指生命之花。“自然之花”是指优美的环境,小孩子天性喜欢花,花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的象征,而花的品质可以引领孩子的追求;相对自然之花,灿烂的生命之花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学校的责任就是要促使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千姿百态地绽放。于是,我们确立位于十大名花之首的梅花为校花,各个班级也分别以月季、向日葵等花为班花,百花齐放,育花臻美。围绕花又提出了“尚美”的校训,并赋予她“尚德行之美、尚智慧之美、尚情感之美、尚体魄之美”的外延。由此,花之美、自然之美升华为人之美、灵魂之美。今后,我们的特色项目的发展也将围绕这个“美”字向文化的层面升格,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美的形象,成为美的使者。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师
最美教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