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12-04-29王文文宗晓娟陈立伟王甲威魏海蓉徐丽严雪瑞刘庆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检测技术特性病毒

王文文 宗晓娟 陈立伟 王甲威 魏海蓉 徐丽 严雪瑞 刘庆忠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对甜樱桃(Prunus avium L.)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的相关报道,介绍了中国甜樱桃上常见病毒的种类、危害及特性,主要包括: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樱桃锉叶病毒(CRLV)、樱桃病毒A(CVA)、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樱桃小果病毒(LChV);阐述了甜樱桃病毒检测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生物学鉴定法)、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等。

关键词:甜樱桃(Prunus avium L.);病毒;特性;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5;S436.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8-3929-05

Advances in Sweet Cherry Viruse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WANG Wen-wen1,ZONG Xiao-juan2,3,CHEN Li-wei1,WANG Jia-wei2,3,WEI Hai-rong2,3,XU Li2,3,

YAN Xue-rui1,LIU Qing-zhong2,3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China; 2.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3.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Pomology Biological Technology, Taian 271000, 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virus disease research on sweet cherry in China was reviewed, the species of the main sweet cherry viruses identif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viruses were introduced. These viruses included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runus dwarf virus, 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Cherry rasp leaf virus, Cherry virus A,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Little cherry virus. Th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were also described, including indicator plant,electron microscopy,serological method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Key words: sweet cherry(Prunus avium L.); virus; characteristics; detection technology

甜樱桃(Prunus avium L.)又名大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亚属植物,原产于欧洲黑海沿岸和亚洲西部[1],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因其经济效益高、管理简单,成为中国近年来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树种。2007年中国甜樱桃栽培面积约9.7万hm2,产量40万t左右,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的辽宁、山东一带[2]。甜樱桃果实酸甜可口,且营养丰富,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被誉为“果中珍品”[3]。近年来随着无性繁殖代数的越来越多,病毒病逐渐成为影响甜樱桃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1]。

据国外报道,目前核果类病毒中樱属病毒主要有68种,其中可以侵染甜樱桃的病毒约有34种,比较常见的甜樱桃病毒主要有20种[1]。中国自开展甜樱桃病毒病的研究以来,已经先后检测并报道了7种病毒,分别是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4,5]、李矮缩病毒(PDV)[6]、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6]、樱桃锉叶病毒(CRLV)[7]、樱桃病毒A(CVA)[8]、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9]、樱桃小果病毒-2(LChV-2)[10]。目前已初步明确了中国甜樱桃主产区病毒病的种类、危害,并在病毒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今后甜樱桃病毒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1甜樱桃主要病毒、危害及特性

1.1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

PNRSV是1932年由Valleau[11]在李和桃树上首次发现的,它可以引起环斑病害,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该病毒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酸樱桃(P. cerasus)、桃(P. persia)、苹果(Malus sylvestris)、杏(P. armeniaca)和洋李(P. domistica)等李属和蔷薇属植物[12],寄主多达180多种植物。

PNRSV是分布最广、经济上危害最严重的李属病毒。常见的危害症状包括坏死环斑、碎叶、带状叶、粗花叶,有时还会产生耳突,病叶出现坏死斑,中间部分坏死、脱落形成穿孔。该病毒主要通过种子、花粉、线虫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机械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1]。PNRSV对大樱桃危害严重,各国对其非常重视,1992年中国将其列为入境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13]。

PNRSV属于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成员。病毒粒体球形,直径约为23 nm,线形正义ssRNA分子,三分体基因组(RNA1、RNA2、RNA3)。其中,RNA1和RNA2为单顺反子,分别编码病毒的复制酶蛋白P1和P2,RNA3为双顺反子,编码病毒的运动蛋白(MP 或者ORF3a),亚基因组RNA4参与病毒的外壳蛋白(CP或者ORF3b)的表达。2001年Terlizzi等[14]又发现PNRSV病毒粒子里还包含有RNA5。根据血清学反应,将PNRSV分为3种血清型,即CH3、CH9、CH30[15]和2种致病型M和R[11](温和致病型和皱缩花叶病型)。按照分子生物学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PNRSV又可分为组I(PV32)、组Ⅱ(PV96)和组Ⅲ(PE5)[13-15]3组,其中,皱缩花叶病型株系分在组I;温和致病型株系分在组Ⅱ;组III中的株系既有温和致病型的株系也有引起严重症状的类型[16]。

1996年Zhou等[4]利用血清学试剂盒在中国首次报道了PNRSV的发生;同年李青等[5]利用ELISA法对北京地区的桃、樱桃上PNRSV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1998年阮小凤等[6]对甜樱桃上PNRSV等病毒感染情况进行ELISA检测,PNRSV感染率为21.4%。2000年侯义龙[17]率先在国内建立起李属植物PNRSV及PDV的RT-PCR分子检测体系;代红艳等[18]完成了甜樱桃茎尖组培苗中PNRSV的RT-PCR检测。2005年李明福等[19]在北京甜樱桃上发现了PNRSV。2011年本课题组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PNRS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山东地区甜樱桃常见病毒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检测[13],其中PNRSV感染率为38%(此结果未发表)。

1.2李矮缩病毒(Prunus dwarf virus,PDV)

1936年由Thomas[20]首次报道,分布在欧洲、美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李属果树种植区。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洋李、桃、圆叶樱桃(P.mahaleb)、樱花(P. serrulata)、梨(Pyrus domestica)等植物。

PDV可引起樱桃黄花叶病、樱桃褪绿环斑病,与PNRSV侵染植物的症状相似,叶片细长畸形、产生褪绿坏死环斑、黄化花叶等症状。PDV与PNRSV

2种病毒常常造成复合侵染,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PDV主要通过嫁接、种子、花粉传播[1]。

PDV为雀麦花叶病毒科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2 nm[21]。基因组有3条正义ssRNA,RNA1和RNA2编码病毒转录和复制的蛋白,RNA3编码MP和CP蛋白,CP蛋白由RNA4表达,RNA4和RNA3一起被包裹。

PDV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为中国入境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国内,1996年李青等[5]首次报道甜樱桃感染有PDV。2000年侯义龙[17]应用RT-PCR方法在国内建立起PD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2005年在北京、大连地区的桃、樱桃及樱桃组培苗中检测到PNRSV、PDV[22,23]。2009年赵世恒等[24]再次从北京怀柔地区检测到PDV。2011年宗晓娟等[25]建立了新的PDV的RT-PCR检测方法,在山东地区甜樱桃果园中检测到甜樱桃的PDV感病植株。

1.3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

在中国ACLSV发生普遍,对苹果、甜樱桃等造成严重影响,感染病毒后会使其生长量减少16%~36%,产量降低16%~60%,极大地危害果品产量和质量。ACLS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以与其他病毒复合感染果树,引起果树衰退病,苗木及嫁接的根、新梢、叶、花、果均表现出症状。例如,ACLSV可以和PNRSV协同侵染,会造成樱桃坏死线纹病,染病叶片上出现呈带状的褪绿斑最终坏死。ACLSV可以经机械传播、嫁接传播或通过无性繁殖材料传播,也可通过种子传播[1]。

ACLSV为纤毛病毒属(Trichovirus)重要成员之一,其病毒粒体呈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为螺旋对称结构,长约720 nm,直径约12 nm,病毒为线形正义ssRNA,长约7 555 nt。单分体基因组RNA含有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s),最大的ORF编码复制酶(216.5 kDa),其余2个可能编码移动蛋白(50.4 kDa)和外壳蛋白(21.4 kDa)[26,27]。

洪霓等[28]利用苹果分离株制备的ACLSV抗血清对田间果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检测出桃树和梨树上的ACLSV。早期阮小凤等[6]利用ELISA法对陕西甜樱桃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PNRSV、PDV、ACLSV发生率较高,李春敏等[29]对昌黎甜樱桃上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进行PAS-ELISA检测, 14株甜樱桃树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感染率为47.1%。2000年侯义龙[17]建立了包括ACLSV在内的主要果树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

1.4樱桃锉叶病毒(Cherry rasp leaf virus,CRLV)

Bodine等[30]首次在野生樱桃上发现该病毒。樱桃锉叶病的症状是多样性的,正常叶的叶面为左右对称,叶片呈椭圆形,病叶表现明显的叶缘皱缩,严重的缺刻现象,形状变得极不规则。在田间条件下,侵染还会诱发其他症状,包括:小叶、节间断缩、失绿黄化、叶脉白化、果实小、叶片背面突起等。对中国樱桃实生砧的5年生甜樱桃的衰弱症状检查发现,枝条韧皮部和形成层发生褐变,短枝很快枯死,大枝逐步死亡,最后整株枯死[7]。CRLV自然寄主有欧洲甜樱桃、圆叶樱桃和苹果等,观赏性樱花可作为锉叶病毒的中间寄主,在甜樱桃栽培区不宜种植。主要通过线虫传播(Xiphinema americana),也可经嫁接、花粉、昆虫和螨类传播,包括叶螨、叶蝉等[31,32]。

CRLV属于豇豆花叶病毒科线虫多面体病毒属(Comviridae nepovrius)。病毒粒子二十面体,呈等轴对称结构,直径约30 nm。二分体基因组,RNA1长6 992 nt,RNA2长3 274 nt[32]。2002年谭海东等[7]通过电镜观察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测方法,首次报道了樱桃锉叶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并提纯到该病毒。

1.5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

CVA是1995年由Jelkmann[33]在克隆LChV的cDNA时意外发现的,会与LChV复合发生,但并不影响LChV的症状的表达[34]。CVA最初仅在英国发生,后来陆续传播到德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地[35]。CVA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酸樱桃和杏等李属植物。CVA作为一种典型的潜隐性病毒,寄主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嫁接传播。

CVA属于发形病毒属(Capillovirus),病毒呈弯曲线状,长640~700 nm。基因组RNA含有2个开放性阅读框(ORFs),其中ORF1编码包含着复制酶蛋白的多聚蛋白,约为266 kDa。ORF2可能编码病毒的运动蛋白,约为52 kDa[1]。

2009年在云南昆明的甜樱桃样品上检测发现到CVA[8],这是该病毒在中国甜樱桃上的首次报道。2010年在北京等地的甜樱桃果树上也发现CVA的存在[36],发生较为普遍。2011年本课题组在山东地区病毒病的调查中,发现CVA感染率约为60%(此结果未发表)。

1.6樱桃小果病毒(Little cherry virus,LChV)

樱桃小果病严重危害欧洲甜樱桃和酸樱桃,发生普遍,最初发现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东部[37],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均有相关病例报道。2004年波兰首次报道发现了LChV-1[35]。

LChV引起樱桃小果病症状复杂多变,表现程度常依季节、地区和果园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典型症状有叶片边缘轻微卷曲,发病叶片在夏末和秋季变为红色或青铜色[37],侵染果实会使其不能完全成熟,着色不完全,产生斑点,果实小,畸形,收获时只有正常果实的1/2 ~1/3大小。受影响的果实呈现暗红色、三角状,口味下降,果实成熟过晚,据报道更易侵害具有暗红色果实的栽培品种 [38]。LChV通过汁液和昆虫介体传播,1986年在加拿大发现新的传播介体为苹果粉蚧(Phenacoccus aceris)[39]。

樱桃小果病主要与2个分离物LChV-1、LChV-2有关,都为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长线形病毒属(Closteriovirus),单分体基因组,病毒核酸为单分子线形正义ssRNA。病毒粒子呈弯曲的长线型,螺旋对称结构,长1 250~2 000 nm,宽12 nm[40]。

樱桃小果病的病原研究进展很慢,直到1997年LChV的全序列被测出[40],对LChV 的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1年中国首次在云南昆明樱花和甜樱桃中发现LChV-2[10],这是LChV-2在中国的首次系统报道。中国至今未有LChV-1和LChV-2在甜樱桃上共同侵染的报道。

1.7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

1937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酸樱桃上首次发现了CGRMV,可侵染几种李属植物,包括酸樱桃、甜樱桃、樱花、桃、杏。该病毒在北美、欧洲、新西兰、非洲和亚洲等地区分布极广[41]。

CGRMV属于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是单分子线形正义ssRNA,无DNA阶段,其基因组长8 372 nt,除3′端pol(A)尾巴外,含5个开放阅读框架(ORFs)[41]。ORF1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ORF2是1个三基因框,编码解旋酶;ORF3编码衣壳蛋白;其余2个的作用还未确定[42]。Zagula等[43]分离出1个CGRMV墨西哥分离物,得知病毒粒子长约1 000~2 000 nm,直径5~6 nm,有1个2.5×106 Da的ssRNA,25 kDa衣壳蛋白。

CGRMV感染酸樱桃导致叶片黄化、次脉周围暗色斑驳等症状,但在甜樱桃及其他李属作物上为潜隐性病毒,侵染后通常无症状。Zhang等[42]从美国密歇根州的酸樱桃中检测到CGRMV;Isogai等[44]在日本甜樱桃上报道了CGRMV;Komorowska[45]等从波兰甜樱桃、Sipahioglu等[46]从土耳其甜樱桃中分离到病毒分离株;2011年我国首次利用RT-PCR检测技术在甜樱桃等李属植物中发现了CGRMV[9]。

2甜樱桃病毒检测技术

2.1指示植物检测法

草本指示植物法:该方法一般采用汁液接种法。昆诺藜、烟草可作为李属植物病毒常用指示植物[47]。中国利用黄瓜、南瓜和美丽猪屎豆作为草本指示植物,对PDV、PNRSV在不同指示植物上的症状表现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并首次利用生物学方法检测出PDV[48,49];木本指示植物法:目前国际上通过的用于田间鉴定的指示植物有5种[50],分别为山樱桃的Shirofugen和Kwanzan,甜樱桃的滨库(Bing)、赛姆(Sam)、凯弥戴柯斯(Cannidex)。根据指示植物和所鉴定病毒对温度的要求,在控制温度的温室条件下也可进行鉴定。常用的标准李属指示植物有桃GF305、Elberta、山樱桃Shirofugen[51]。

2.2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可将病毒提纯后对病毒粒体直接观察。在电子显微镜检测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的免疫吸附电镜技术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使病毒检测的灵敏性和直观性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果树病毒浓度低,分布不均匀,因此电镜在果树病毒检测中应用较少。

2.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前,在植物病毒的检测上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此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来进行检测。最早ELISA为直接双抗体夹心法(DAS-ELISA)。应用该技术已成功检测出ACLSV[5]、PNRSV[5,6]、PDV[6]。后来又出现了A蛋白夹心-ELISA法(PAS-ELISA)[52]和间接双抗体夹心法[50],其准确率比DAS-ELISA 高。虽然酶联免疫吸附法精确度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有的病毒缺乏外壳蛋白,而类病毒则没有外壳蛋白,无法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病毒系统和复合侵染的木本植物,无法完成纯化病毒和制备抗血清;寄主植物中低浓度的病毒也无法检测。

2.4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检测病毒核酸(DNA、RNA)来证实病毒的存在。此技术比ELIS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可用于大量样品的检测,适应范围广,其应用对象为RNA病毒、DNA病毒及类病毒。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双链RNA电泳技术(dsRNA)等。国外许多学者采用PCR技术检测果树病毒,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发展的RT-PCR技术是以PCR技术为基础衍生出的病毒检测方法,可以检测fg(10-15)数量级的植物病毒及大规模的样品[8-10,17-19]。近年来,在RT-PCR基础上又发展了IC-RT-PCR和多重IC-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RT-PCR检测技术。2000年侯义龙[17]应用RT-PCR 技术检测出ACLSV、PNRSV、ASGV及ASPV 4种病毒,同时调查发现8年生甜樱桃品种巨红ACLSV感染率高达88%,PNRSV感染率为76%。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也将进一步用于果树病毒的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检测上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在当今技术水平下,对于甜樱桃病毒病的防治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加强病毒检疫检验是防治病毒病的惟一途径。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别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双链RNA(dsRNA)电泳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甜樱桃病毒病的检测和研究。近年来,在PCR基础上又出现了免疫捕捉PCR(IC-PCR)技术、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等,快速、精确的检测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应用于中国甜樱桃产业中。

2)目前国际上已确定的樱桃病毒病有34种,而中国有报道的侵染甜樱桃的病毒仅有7种,中国对甜樱桃病毒病病原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有必要对中国的甜樱桃病毒病的株系种类、分布和危害进行详细的调查。明确中国甜樱桃病毒病的种类、发生和分布情况,进一步为田间甜樱桃病毒病的检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3)近几年随着甜樱桃苗木引种和调运,甜樱桃新病毒病随着苗木传入国内,并在国内各地区逐渐发生,凸显了苗木病毒检疫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大苗木进出口检疫监管力度,加强苗木国内调运检测检验工作,严格控制有害病毒广泛传播。

4)加强果树脱毒与无病毒苗木繁殖,建立无病毒苗木良种繁育体系,是保证甜樱桃产量和提高品质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董薇,宋雅坤,吴明勤,等.大樱桃病毒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32-336.

[2] 苏佳明.苹果和樱桃主要病毒调查及脱毒苗培育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3] 纪彦,吴海东,王宁.大樱桃脱毒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5):53-55.

[4] ZHOU Y Y, RUAN X F, WU C L, et al. First report of sweet cherry viruses in china[J]. Plant Disease,1996,80(12):1429.

[5] 李青,覃兰英,李明福,等.酶联免疫法检测核果果树病毒[J].北京农业科学,1996, 14(4):33-35.

[6] 阮小凤,杨勇.甜樱桃病毒病的ELISA检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9(3):277-282.

[7] 谭海东,李树英,赵姝华,等.樱桃锉叶病毒的初鉴定和防治[J].北方果树,2002,3(3):6-8.

[8] RAO W L, ZHANG Z K, LI R. First report of Cherry virus A in sweet cherry trees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09,93(4):425.

[9] ZHOU J F, WANG G P, KUANG R F, et al. First report of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on cherry and peach grown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11,95(10):1319.

[10] RAO W L,LI F,ZUO R J,et al. First report of Little cherry virus 2 in flowering and sweet cherry trees in China[J]. Plant Disease, 2011,95(11):1484.

[11] VALLEAU W D. A virus disease of plum and peach. Bull-ky-Agric-Exp-Stn[M]. Lexington: The Station,1932.

[12] MINK G I,HOWELL W E,COLE A,et al. Three serotypes of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isolated from rugose mosaic-diseased sweet cherry trees in Washington[J]. Plant Disease,1987,71(1):91-9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S].

[14] TERLIZZI B D, SKRZECZKOWSKI L J, MINK J I, et al. The RNA 5 of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is a biologically inactive copy of the 3-UTR of the genomic RNA 3[J]. Archives of Virology,2001,146(4):825-833.

[15] HALK E L,HSU H T,AEBIG J,et al. Production of monom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ree ilarviruses and alfalfa mosaic virus and their use in seroyping[J]. Phytopath,1984,74(3):367-372.

[16] HAMMOND R W. Phylogeny of isolates of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from the ilarvirus ringtest and identification of group-specific featourse[J]. Archives of Virology,2003,148(6):1195-1210.

[17] 侯义龙.果树主要病毒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优化及病毒特异DNA片段克隆测序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0.

[18] 代红艳,张志宏,吴禄平,等.甜樱桃茎尖培养及PNRSV的RT-PCR检测[J].园艺学报,2003,30(1):87-89.

[19] 李明福,张永江,黄冲,等.北京怀柔地区樱桃上发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J].植物病理学报,2005, 35(6):552-554.

[20] THOMAS H. A new virus in Prunus domestica from the U.S.A[J]. Phytopath,1936,26:1145-1146.

[21] BACHMAN E J, SCOTT S W, XIN G, et al.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prune dwarf ilarvirus RNA 3: implication for coat protein activation of genome replication in ilarviruses[J]. Virology,1994,201(1):127-131.

[22] 侯义龙,张开春,杨俊玲.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桃和樱桃及其组培苗上的PNRSV和PDV[J].果树学报,2005,22(3):292-293.

[23] 侯义龙,杨俊玲,李春敏.李矮缩病毒RT-PCR方法建立及检测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425-427.

[24] 赵世恒,王进忠,李明福,等. 北京怀柔地区李矮缩病毒的检测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2):5-7.

[25] 宗晓娟,王文文,陈立伟,等. 两种主要甜樱桃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改进[J]. 植物保护学报,2011,38(3):285-286.

[26] 洪健,李德葆,周雪平.植物病毒分类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7] 洪霓,王国平.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生物学及生化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9,29(1):77-81.

[28] 洪霓,王国平, BOSCIA D,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提纯及抗血清制备技术研究[J].中国果树,1999(1):15-18.

[29] 李春敏,吴雅琴,章德明,等.核果类果树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研究[J].中国果树,1997(4):12-13.

[30] BODINE E W, NEWTON J H. The rasp leaf of cherry[J]. Phytopathology,1942,32:333-335.

[31] WAGNON H F, TRAYLOR J, WILLAMS H E, et al. Aphid transmission of Cherry rasp leaf nepovirus[J]. Plant Disease Report, 1968,52:618-622.

[32] JAMES D, UPTON C. Genome segment RNA-1 of a flat apple isolate of Cherry rasp leaf virus: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and RT-PCR detection[J]. Arch Virol,2005,150(7):1469-1476.

[33] JELKMANN W. Cherry virus A: cDNA cloning of dsRNA,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and serology reveal a new plant capillovirus in sweet cherry[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95,76(8):2015-2024.

[34] EASTWELL K C, BERNARDY M G. Relationship of Cherry virus A to little cherry disease in british columbia[J]. Acta Horticulturae,1998,472:305-313.

[35] KOMOROWSKA B, CIESLINSKA M. First report of Cherry virus A and little cherry virus-1 in Poland[J]. Plant Disease,2004,88(8):909-911.

[36] 郭颂,张福兴,怀晓,等.樱桃病毒A北京分离物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6):568-573.

[37] WELSH M F, CHENEY P W. Little cherry in: Virus diseases and noninfectious disorders of stone fruits in North America[J]. Agriculture Research Service,1976,437:231-237.

[38] BAJET N B, UNRUH T R, DRUFFEL K L, et al. Occurrence of two little cherry viruses in sweet cherry in Washington State[J]. Plant Disease, 2008,92(2):234-238.

[39] RAINE J, MCMULLEN R D , FORBES R D. Transmission of the agent causing little cherry disease by the apple mealybug Phenacoccus aceris and the dodder Cuscuta lupuliformis[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986,8(1):6-11.

[40] JELKMANN W, FECHTNER B, AGRANOVSKY A A, et al. Complete genome structur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little cherry virus, a mealybug-transmissible closterovirus[J]. J Gen Virol,1997,78:2067-2071.

[41] WANG L P, HONG N, WANG G P, et al. First report of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in Plum(Prunus domestica) in North America[J]. Plant Disease,2009,93(10):1073.

[42] ZHANG Y P,KIRKPATRICK B C,SMART C D, et al. cDNA cloning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98,79(9):2275-2281.

[43] ZAGULA K R, AREF N M, RAMSDELL D C. Purification,serology,and some properties of a mechanically transmissible virus associated with green ring mottle disease in peach and cherry[J]. Phytopathology,1989,79:451-456.

[44] ISOGAI M, AOYAGI J, NAKAGAWA M, 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five cherry viruses from sweet cherry trees in Japan[J]. J Gen Plant Pathol,2004,70(5):288-291.

[45] KOMOROWSKA B, CIE■LI■SKA M. First report of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on sweet cherry in Poland[J]. Plant Disease,2005,89(12):1363.

[46] SIPAHIOGLU H M,USTA M,OCAK M. Occurrence of 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in Turkey[J]. Plant Pathology, 2008, 57(2):392.

[47] 吴雅琴.果树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2005(3):1-2,5.

[48] 李春敏,章德明.核果矮缩病毒的生物学检测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8(增刊):26l-263.

[49] 李春敏.利用指示植物检测核果坏死环斑病毒[J].河北果树,2003(4):14-15.

[50] 覃兰英,李明福. 核果类病毒识别鉴定及脱毒技术[J].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23-28.

[51] 刘庆忠,周佩珍. 甜樱桃病毒病的鉴定及脱毒技术[J].落叶果树,1991(4):40-41.

[52] 吴雅琴,陈霜莹,王文慧,等. 三种ELISA方法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的比较[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3):245-248.

收稿日期:2012-02-03

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2011-Z4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9);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鲁农良种字(2010)6号]

作者简介:王文文(1986-),女,山东济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病理学,(电话)15954762581(电子信箱)wangwenwenB@126.com;

通讯作者,严雪瑞,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小浆果病虫害研究,(电子信箱)zbyxr@126.com;刘庆忠,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生物技术

与资源育种研究,(电子信箱)qzliu@sdip.cn。

猜你喜欢

检测技术特性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煤矿机电产品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