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择取与讲授环节的思考

2012-04-29

理论观察 2012年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讲授教学内容

郭 理

[摘要]当前,采取专题教学模式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普遍做法。在专题教学内容的择取和讲授环节,授课教师注重把握新热点、研透重难点、选准切入点、站稳立足点、留足生长点,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政策,看清和把握形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 择取;讲授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72 — 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1〕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这门课程建设上尚存不少问题。仅从授课教师角度而言,重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的择取与讲授,不失为达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现实性、针对性特征,肩负着政策解读、思想教育、价值引导的重要使命。因而,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择取与讲授中,应该注重做到把握新热点、研透重难点、选准切入点、站稳立足点、留足生长点。

一、把握新热点,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自身课程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分别涉及当今社会现已发生的客观事实、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与施政方针。这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政策性特征。鉴于客观形势的常变多样、党政方针的与时俱进和课程设置的学时限制,多数高校普遍以集中选取部分重大专题作为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为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择取环节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实效性原则

时事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就国际而言,影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国内,涉及社会发展、政府决策、百姓民生等问题也偶尔产生。在动态的时事面前,授课教师首先要把握最新、最热、最集中的新问题,这成为教学内容择取的首要原则。

2.全局性原则

富于全局性眼光是观察和研究复杂时事的基本要求。择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必然要富于全局性眼光,需要授课教师能通过各个层面、各种途径的时事传输媒介,关注、了解当今社会的即时动态,分辨、研究影响国内乃至全球内时局的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把握时事发展的内在规律。

3.导向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这一课程属性直接决定其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注重思想价值导向,即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价值、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导向,达到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知力、评判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洞察力、政治敏锐度,加深对党和国家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认同感。〔2〕事实上,导向性原则不单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择取环节,更蕴含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二、钻透重难点,夯实教学内容的理论性

教材及其教学体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其能力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无法形成相对固定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为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开展重难点的专题理论研讨就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相对固化自身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也成为教学内容择取的深入环节。

1.个人专题理论研究,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

任何时事问题的形成和变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其自身含有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必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包含着时事性评析和政策性解读的任务。然而,要想实现思想教育、价值引导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深入研究时事变化的基本趋向、揭示时事问题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必须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那么,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必不可少。事实上,《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功能的实现多取决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讲授。而理论的论证力和信服力又来源于理论的内在逻辑。用没有逻辑关联的事件、概念去评析时事问题,只能是罗列政策、堆砌观点,无法做到以理服人,也就无法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信服力。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无法形成明确的逻辑体系,但是所选取专题总会有相应的学科理论给予支持。因而,授课教师的专题理论研究就成为钻研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增强理论性的基础性工作。

2.集体研讨重难点,提高专题教学的理论水平

在教育教學环节中,集体研讨的有利之处无需在此赘述。它的最大优势是教师之间的“求同”,经此方式可以实现教师队伍理论分析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鉴于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来源的多学科、教师科研兴趣和理论水平尚有差异等情况,在教师个人专题研究基础上,开展教学重难点的集体研讨尤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形势和政策的形成、发展及其表现方式的复杂多变,某一专题内容亦呈现出成因的多因素、分析材料的庞杂、分析问题视角的多方位等等。所以,教师集体研讨教学重难点是提高教师特定专题理论认识、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三、选准切入点,激发教学对象的参与度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待增强的客观事实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同样存在。它直接表现为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有的是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大学生求知方向偏向热门,忽略了公共基础知识和通识学科;有的是信息传媒的高效性拓宽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多角度、多渠道,弱化了模式固定课程的权威性;还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够、手段僵化、方法简单与当代大学生个性彰显、对知识要求的高层次、多样性之间的供求矛盾。

1.从学生思想实际状况切入

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关键。如何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去认知和认同党和国家相关时政决策和方针呢?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理论彻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可见,要有效地、富有说服力地教育引导大学生,必须要使知识理论本身符合人的生命属性,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思想实际。

2.从学校办学层次和专业特色切入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特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必须符合所在学校办学层次和专业特色。《形势与政策》课尚无固定的授课内容,全国高校普遍参照教育部年度发布的形势与政策指导材料,制定了各自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然而,不同学校的办学方针、学科状况具有较强的自身特色,生源层次和师资力量也各不相同。每一学校在具体择取该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学校的办学层次,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开展研讨、教学,才能培养具备时事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合格大学生。

3.从所处省市的地方实际切入

每个人都始终生活在一定的形势和政策环境中,没有任何行业可以离开一定的形势与政策,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离开具体的形势和政策环境。当今,各类时事问题和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在世界范围和全国各地,然而有些时事问题的波及范围、政府决策方针的覆盖面、敏感问题的思考空间都会或多或少地与所处省市区的具体实际相连。所以,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择取和讲授中,从全局时事着眼,结合当地实际展开研讨,这会引起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从而增强其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站稳立足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引导性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讲授专题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教育目的和价值导向。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站稳立足点。只有站稳正确的立足点,保持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坚持政治立场,才能使学生在受教育中获益。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首先必须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眼光来分析当今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多种多样的政策,解决现实问题。

2.树立科学的形势观和政策观

学习形势与政策首先必须掌握分析形势、把握政策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就是要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形势、把握政策。这些科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评析时事问题时的实践的、实事求是的、整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以及考察时事问题时的信息法、分析综合法、矛盾分析法、比较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等。

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中宣部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师在讲授专题内容时,会经常选取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现实敏感问题。通过热点问题、现实问题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形成正确的时事观是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对这些问题的讲授和回答,既无法回避,又义不容辞。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五、留足生长点,深化教学效果的持久力

教学活动的成败优劣体现于教学对象对知识、理论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更表现在其对知识、理论的运用操作能力的高低。《形势与政策》课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关注大学生时事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专题教学内容的课堂讲授环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关注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热情,保持学习后续专题教学内容的兴趣

有限学时的专题教学,除了要传授大学生某一时事问题的基本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题教学的兴趣和动力。授课教师积极采用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重要性随即凸显。当前,各高校授课教师多采用理论讲授与问题分析相贯通、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相配合、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这些都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授课教师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问题,提供思考空间也是“留足生长点”的重要体现。

2.概括理论主旨,提高学生考察分析时事问题的能力

客观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所有专题教学内容之间无法形成固定的教学体系,而单一专题教学内容自身内在逻辑关系必然存在。這种知识、理论自身的逻辑关系能够成为大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时事问题的方法。授课教师必须要概括理论主旨,使学生掌握分析复杂多变的时事现象的分析工具,在不断关注和思考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增强理论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

〔2〕 孙渝莉.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09).

〔3〕 严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讲授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