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2-04-29

理论观察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重要性现状

康 丛

[摘要]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但由于高校忽视文化建设以及自身体制的束缚、多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阻碍了高校文化建设。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高校要重视文化建设并不断优化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抵制非主流文化不良影响。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重要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60 — 02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全社会的文化进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始逐步加强,国家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2〕新时期高校规模扩大,学校数量增长,同时,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和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客体,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社会整体的文化建设进程,关系重大。

(一)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99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精神文明的若干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影响小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它间接的推动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优良与否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的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引导了校园精神文明的良好发展,而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向上发展。然而,落后的腐朽的校园文化不但有碍校园文化的建设,更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

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汇集传播中心,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引领学术风气、陶冶品质精神、追求思想创新等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头。校园文化氛围会使大学生受到浸染,产生特有的精神气质,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追求知识理性、情趣高雅的生活,对人生、社会作深刻的思考,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成为社会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承者。

(三)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

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和产生的重要基地,高校能否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研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必须加強校园文化建设,为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才能利用科学技术推动国家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日益发达,思想日趋多元化,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为主导的社会变革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校自身限制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忽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建设的倾向,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大,一批批高校校园、大学城发展壮大。但同时由于经费上的短缺,大规模的高校校园建筑建设与低水平的教育投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教育科研设施不齐全,教学设备低劣,图书资料陈旧等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其次,对精神文化建设却不那么重视,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大学之间的不同个性、特色和差异也逐渐消失殆尽而走向趋同。〔3〕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尚未注重体现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2.高校体制束缚

高校体制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体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文化氛围。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体制束缚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官本位意识严重,阻碍了民主意识的培养,导致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和浮躁风气泛滥,影响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二是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二)校园文化受多种非主流文化影响

1.社会文化

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校园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单位,多种思想和价值观传入校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等的影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一些大学生“一切向钱看齐”,使大学生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影响,影响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社会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发生裂变,追求庸俗化和利益化。

2.网络文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具有信息性、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等文化特性,网络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了解世界、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文化又是一把“双刃剑”。不良的网络信息如各种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和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网络中一些消极的观点,对社会错误的认识,都影响着学生价值形成和价值判断,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的正确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保证其方向的正确性。各高校在文化建设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路线,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此外,还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校园文化科学的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大学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要义,自觉的肩负起传承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使命,促进自身文化建设,丰富大学文化之风范,引领中国文化之发展。

(二)加强学校领导,并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体制

1.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学校学风、校风,关系到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学校如果不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则会影响到校园秩序是否良好,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文化建设情况。校园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主要是影响文化发挥效果的物质载体。学校必须充分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才能发挥其文化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条件改造,搞好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硬件建设,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为师生员工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场所,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弘扬历史精神和吸收民族优秀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利用大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寓教育于无形之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优化学校体制

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和谐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约束力之所在。为此,高校要确保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师生员工安心乐教、安心乐学。

一是在学校淡化官本位思想,培养民主的健康的学习风气。在高校应淡化行政级别,更加注重教学成果和科研状况。学校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只有把学术和科研放在首位,学风才会端正。只有淡化行政级别,才有利于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师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学校领导应考虑师生的利益以及学校的利益,克服官本位观念,牢固树立为师生谋福利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校风,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建立现代教育体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重视政治功能的教育体制。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当代大学生要掌握现代化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现代化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效率意识等;要具有求知求真的理性精神和执着追求,还要有求美求善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抵制非主流文化不良影响

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作为校园的主流文化。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多种非主流文化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的实现。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目的,就是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围绕着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社会主旋律,始终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转移他们在非主流文化上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还要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在教育形式上要利用各种载体,善于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同身受,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实践的教育手段,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4〕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2〕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2.

〔3〕徐佩红,翁礼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0).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文化重要性现状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