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2012-04-29邹淑玲
邹淑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发出的感慨。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就是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作为承载着学生发展重任的学校和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和打造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的主角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让“我的爸爸是李刚”成为一句经典调侃的主角也是个大学生,刚刚发生在长春市因打篮球而引发的命案是两位高中生;一位老人跌倒在地,无动于衷围观在旁的是数名中学生…一桩桩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爱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当我们一次次听闻这些事件的时候,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入到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又过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忽视的是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在德和智的天平上,我们无疑更倾向后者,但我们忘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真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拥有爱心的人。这爱也是一种能力。它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卑微的界限,能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个世界充满温馨,让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一、爱的能力有哪些
(一)要有爱心
爱心表现在对一切事物的尊重,对所有生命的热爱。大到对祖国、对家乡、对学校、对老师、对父母兄弟的爱,小到对动物、植物、人间万物的爱。如果人人都能拥有一份爱心,那么佛山五金城里发生的惨剧又怎能上演?年仅2岁的小悦悦又怎能遭受这肉体和精神的摧残!
(二)要有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社会人必须承担的义务,责任心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要让学生知道为人子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班级学校的责任。这份责任感,才能促动其主动发展,最终担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湘潭女大学生罗桂红背着母亲上学,吉林的一个9岁女孩,在其母亲抛下病重父亲离去时,她选择了照顾父亲。我相信,一个从小就拥有责任感的人,必将是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三)要有感恩心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要有一颗感念他人,感恩社会的心。像陈光标,像史玉柱,甚至是草根明星“旭日阳刚”,他们在自身成功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加慈善事业,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而学生的感恩之心,体现在对养育自己父母的尊重和热爱,体现在对教育自己老师的尊重和热爱,体现在对陪伴自己成长的母校同学的尊重和热爱。
(四)要有宽容心
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在社会中、在学校中、在家庭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如何化解矛盾呢?宽容之心是解决矛盾问题的金钥匙。古时候就有千里家书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而今也有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的故事,做好事让老婆婆搭“顺风车”的农妇刘士圣,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主动担责,赔偿对方,而老婆婆的儿媳善良宽容,坚决拒收上万元补偿金。如果篮球场上发生肢体碰撞的两个高中生都能拥有一颗宽容心,那么这个血案还会发生吗?
(五)要有奉献心
奉献之心,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山村里独自守望四十年的代课教师,汶川特大地震时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地震之后,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援,这些都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正像韦唯的那首歌一样: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二、怎样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一)教师是播撒爱心的播种机
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时期,其中第二关键期是11~12岁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最能影响学生发展的人就是教师。霍懋征曾说,教师就是一面镜子,她的品格折射着孩子的灵魂。培养学生爱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有爱。
1. 要爱学生。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付出爱才能收获爱。
2. 要爱事业。教师的敬业态度决定着班级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班级管理水平的优劣。只有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3. 要爱他人。教师与人交往,处事态度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拥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他的学生也会拥有这样的豪情逸致。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纯洁无暇。教师给孩子怎样的导向,他就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在他的心里种植一颗善良的种子,才会长成挂满博爱果实的大树。
(二)德育活动是爱心培养的催化剂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而德育活动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
以一所学校的德育活动为例,一是开展读书活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的圣贤宝典,如《弟子规》、《论语》等,更是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的行为有准则,有依托。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到:自古以来就有黄襄温席、孔融让梨这些感人的故事。而我以前对这些故事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看了也没有什么想法,更别说要身体力行了。因此,以前的我是不太懂事的。自从接受了《弟子规》的学习之后,现在的我懂事许多。我懂得了对长辈要敬爱,对比我弱小的要帮助。
二是吟诵《节日歌》。各种节日的产生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学校经过精心选择,把其中一些对小学生有意义的节日以歌谣的形式编写出来,张贴于各班之中,使其成为一道别致的德育风景线。比如,五月的节日是这样编写的:“5月1日劳动节,自强自立会生活;5月4日青年节,谱写青春无悔歌;5月12护士节,白衣天使除病魔;5月还有母亲节,感恩妈妈养育我。”在吟诵《节日歌》的同时,开展各种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对他们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举行手抄报展示,向父母老师献上浓浓的爱意;粮食日、水日,举行图片展,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节约水资源。
此外,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文艺汇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三)校风是爱心成长的土壤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前景。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就要牢固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观念,充分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作用。比如,有的学校布置校园文化墙就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古诗和图画交相辉映,垂柳和草地相得益彰,“学做人、会生存、能创新、求发展”12个大字的校训醒目突出,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活动室和走廊都悬挂着科学家、革命家画像以及各种立志的条幅。班级的园地里有新时期英雄模范的事迹简介。再比如,在学校开展“弯弯腰”活动,每个老师、学生都能弯下腰来捡拾垃圾,那么在这样一个由全校师生精心守护的净土,谁又忍心破坏呢?因此说,良好的校风也是学生个性养成的关键所在。
(四)家庭和社会是爱心延续的空间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可见父母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要知道,此消彼长,太多的爱只能削弱孩子爱的能力,迷失爱的方向。我更佩服外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上学放学不用父母接送,零花钱靠劳动赚钱,假期旅游自己做计划……从小练习飞翔的翅膀,长大怎能不自由翱翔?因此说,对家长的教育甚至比学生的教育更加重要。开办好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创造一个和学校教育同步的家庭教育。而学生同样也是社会人,要接触社会,并参与社会生活,那就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充满阳光和正义的社会环境吧。
有人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冷漠、自私、仇恨却在人的心底滋长。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那就让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认真地对待这个考题,培养学生爱的能力,成就孩子的终身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