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工作浅谈
2012-04-29聂立霞
聂立霞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就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谈谈在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学校教学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只有这样才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广大农村尤为重要。
一、鼓励、尊重与关心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扶正扬善”。发现学生当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要及时给予表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班级墙报、学校网站,同时还要在队会、班会上向全体学生宣传。树正气、树新风,使真善美具有健康活力。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就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先天素质差、能力低下的学生,不能恶语伤人。什么“笨蛋”、“铅灌的脑袋”、“一辈子看不到后脑勺”等语言,绝不该出现在教师之口。这样会摧毁孩子幼稚的心灵,使其悲观不思进取,导致儿童心灰意冷,前途无望,甚至辍学。因此,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树立真心真意对待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更要循循善诱、多鼓励、不挖苦、少批评,使每个学生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二、因材施教,补救后进
在班级这个群体里,学生的智力、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好学生要正面引导,使其树立“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他们提供机遇,在学习上要高标准严要求,适当推荐课外读物,扩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头脑,提高其智力,发展其能力,使之“吃得饱”,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健康个性快速成长。
教师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不能撒手不管,错误的做法会使后进生悲观失望,上课不思考——反正老师不会提问我。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得不到集体的温暖,如离群的孤雁,应看到的是教者的失职。父母充满希望的“小太阳”,在你的环境里“光芒不现”。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在课堂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以便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谈心。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使他有依靠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习惯,从而提高他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观念,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人们就说人家的孩子“出息了”(不排除考上大学的荣耀,但不能说考不上大学就没出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尤其是农村)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是“没出息”。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学校教育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脱离了四化建设和人民奔小康的需要。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培养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办学方向发生变化,有的乡村中小学办了“服装裁剪班”、“食用菌培训班”等。老师教育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要人才,行行出状元。不要以为考不上大学就认为读书无用。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学得一门和几门实用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生产能力,为将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所重视,也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