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就业指导
2012-04-29黄蓓蕾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全国高校不断扩张与用人单位要求日益严格的的压力下,全国各高校毕业生都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文章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讨,首先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就业辅导情况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别进行阐述,强调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就业;指导;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 黄蓓蕾,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助理馆员,研究方向 :思政辅导,广西 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 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2-0099-0003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每年都新增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张以及用人单位要求严格,使得毕业生常常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一、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类人才的需求正以极快的迅速在增长,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人数不断上升,据调查,在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专职辅导员与在校学生的比例达到1∶350。师资力量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疏漏。其次,专职辅导员年轻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招聘的辅导员中,有部分是从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和分析,不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用工需求情况,同时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工作不到位,极易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第三,学生群体本身缺乏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在初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专门的辅导老师对其进行辅导。由此可见,辅导员在学生就业问题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的角色。因此,设立就业与创业指导师岗位就显得十分必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动手能力的需求愈来愈高,社会对高职高专生的需求,也呈现出旺盛态势。2011年某高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95%以上都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在就业形势如此有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同步抓好高职院校就业辅导工作,对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以致社会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职高专院校就业辅导缺失的原因
(一)专业的就业指导师匮乏,没有专业指导机构
个别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重视,在就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以及运作管理中投入不足,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指导建设工作都跟不上,再加上没有足够专业的职业指导师队伍,泛泛地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却做不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身的能力、爱好和特点进行结合,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就算是参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也依然对自己的实际就业产生不了帮助,依然对自己人生发展方向无从思考。
(二)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落后,且指导师自身的实践技术相对缺乏
相关调查表明,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校担任高职高专院校专职教师的人员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也就是说专职教师的工作路径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职业的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地计划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这不仅要求学生自身要做好人生整体规划,也要求老师把指导工作形成一个系统工作,对学生进行连续式全方位的指导。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完成专业项目以及论文等多方面的明确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双师型”教师,但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本身的政策制度又限制了专职教师的种种参与行为。因此,目前能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师数量仍然为数不多。再加上学校设置实践课程的课时偏低,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使教学裹足不前,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应该成为中坚力量的这支队伍发挥不了大的影响作用,加之各行业与学校之间的磨合不够好,就产生了现在学生拿着毕业证,即等于迷惘地步入社会的开始。同时,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力,还表现在学校与人事部门、职业中介、用人单位等部门沟通不畅,没有足够的联动机制,无法为毕业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三、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11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500万,而需求总量为68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就业辅导工作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长远规划能力
一方面,通过专职辅导员进行指导。专职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扮演者咨询师和指导人的角色,所以主动而深入地研究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才能达到掌握学生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的目的。加之每个学生的个人性格、爱好和特点都不一样,怎么用万变的方法指导万变的学生,是专职辅导员应该考虑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职业的发展中遇到障碍,帮助学生有效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主动转变,从对就业束手无策到得心应手,将是就业与创业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由点对面一味灌输、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如组织小组讨论、现场操作、实地调研等,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把握工作中的主动权。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握正确的就业去向。需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扎根基层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激发高职高专毕业生到基层干事业的热情,引导高职高专毕业生确定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态度
首先,要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及特点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自己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和评定影响自身职业生涯的各种因素,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制定符合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计划。其次,辅导员要多注意通过形式多样的咨询、指导、教育,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职业理想等信息,帮助他们提高面试及求职技巧。再次,辅导员要做到与毕业生多交流、深沟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主题班会、邀请企业人员做行业相关讲座、请已毕业的就业和创业典型回校分享经验等等,帮助学生分析和寻找自己的就业方向,逐步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谦虚、脚踏实地地在社会中寻找符合自身的定位。
(三)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
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因而,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就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继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一是加强对学生入学时的心理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行为观察、个人谈心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困扰、表现和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提高他们参与就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对工作、对社会的困惑和想法,增强心理辅导的双向性互动性。二是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激励原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求职挫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自身对社会的心理承受力。
(四)拓宽就业视野,注重转变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
要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从工作的磨砺中找寻自己的正确方向。毕业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把就业服务指导的思路从始至终贯穿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利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企业社会实践、优秀企业人员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毕业生就业信心,塑造他们进取拼搏的人格。辅导员应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个别化教学,针对他们对工作和社会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要对其开展教育、加强引导。鼓励他们拓宽就业视野,勇于选择自己非专业的工作,或到国家西部欠发达地区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就业不畏拼搏、敢打必胜的进取心态。
四、结 语
总体而言,在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工作中,辅导员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注重自我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参与科学研究,培养面对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处理能力,并积极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积累丰富经验,并加强自我约束,从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注重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成立教学骨干队伍,加强培训,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资质认证, 鼓励他们到企业中去实地考查情况, 到职业介绍机构去了解就业形势,到其他高校去调研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骨干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交流高效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专职人员、部门主管以及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陆淼焱.对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J].百色学院学报,2011,(12).
[2]马力煌,曾强,伍晓亮.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