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道路设计典型经验及借鉴
2012-04-29何平均
何平均
[摘 要]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所经历的道路不尽相同。在政府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法律法规建设、以工补农政策等方面给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化”发展;道路设计;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2-0021-04
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从工业化初期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49.68%,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2010年的50.3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0.5%:47.4%:12.1% 调整为10.2%:46.8%:43.0%。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反过来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分析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进程及特点,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道路设计
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是以工业为中心的,在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城市化协调发展,同时及时加强农业、发展农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顺利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各国国情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
(一)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工业革命是美国工业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1801年至187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猛增长。
城镇人口从1800年的6.1%上升到1870年的25.7%[1],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水平出现了同步发展。
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这一阶段美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1920年,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2]。受到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基本完成的影响,农业技术水平上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场数量继续增加。1950年农村发展速度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1950年以后,传统制造业的衰落、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交通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以及网络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进入去工业化时代,1970年城市化率达到73.6%[3],区域城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合,步入城乡一体化阶段。
(二)日本
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统治阶级收入的85%来自农业。此后,日本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积累原始资本,加快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1920年~1950年期间,日本工业飞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194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达37.7%,但战后日本将大量劳动力安排在农村,导致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1950年城市化率仍停留在37%左右[4]。
1950年~1977年,日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阶段。以四大工业地带为主的大城市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
70年代中期重化工业比重达到了62%,基本上实现了重化工业化,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37.3%上升到1977年的76%,并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中心的东京、阪神、中京三大都市圈[5]。同时,日本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过程。
1977年至今,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2005年超过86%[6]。一些新兴产业在大城市中心地区聚集导致“再城市化”的发生。同时,随着大量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城市房价高涨,由此出现中小城镇的崛起和大城市向周边扩张的“逆城市化”运动。
(三)韩国
韩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传统农业经济在韩国占据主体地位,人民生活贫困。1961年,朴正熙政权确立的政府指导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促进了韩国工业的迅速增长。1965年~1984年间,韩国工业增长率是农业增长率的6.3倍。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韩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化水平从1960年的28.3%发展到1990年的81.9%[7]。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城市化的过程,而且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农业便成为工业化资金积累的重要源泉。优先发展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导致农业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及时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发动政府投资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新村运动,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二、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典型经验
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是每个国家达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发展战略。工业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和第一推动力,城市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和保障。无论工业化、城市化怎样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地位都不会改变。从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农业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而政府不管是集权型还是分权型,都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步跟进和“三化”协调发展。
(一)重视发挥政府对“三化”的调控职能,弥补市场机制失灵
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三化”的历程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但农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支持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又反过来影响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各国政府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法律、法规、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最终促进“三化”同步发展。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工农、城乡发展失调。韩国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发动政府投资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新村运动。美国在强有力的政府政策指导下,以工厂体制和生产组织的内部创新为起点和动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并通过发展规模化农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粮食、原料和国内市场。日本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以发展就业门槛低、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先导,吸纳大量农业劳动力进程就业落户,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推进,也带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美日等先行工业化国家比较重视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农业中的劳动,使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工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日本利用1995年~1973年的短短20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此后,日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化比重逐渐下降,使人口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与方向大体一致。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期,重点发展重化工业,80年代后期转向发展信息技术,实现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产业结构升级,较好地协调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三)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以1933年《农业调整法》为标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项法律既规定了农民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企业的行为,同时也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行为。日本对产业发展和布局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如在促进工业化方面,出台了《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化》、《工业重新配置促进法》;在促进城镇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促进地方中心小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在推广土地规模经营方面,出台了《农地法》、《农业基本法》;韩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对有关农业现代化的土地规划、耕地保护进行了严格的法律约束,形成了以《农村现代化促进法》为主体、《农村现代化促进法实施行令》与《农村现代化促进法施行规则》为配套的法规体系。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工业化、城市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反过来反哺农业,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充分的物质资金保障。
(四)适时实施以工补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
一般来讲,以农补工出现在工业化前期,以工补农始于工业化中期,并延续到后期。美国作为资源富裕型的代表,1900年进入工业化中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以高投入高补贴实现规模化农业及资本对劳动的替代。20世纪80年代,每年农业财政投资为350亿美元,是政府对工业投资的1.2倍。90年代,每年农业投资增至500亿美元,仅次于国防开支。2008年6月,美国众参两院通过了《食物、保护和能源法案》,进一步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涉及金额2,900亿美元[8],日本国家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保护程度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2000年日本农业补贴超过农业总产值,占GDP 总额的1.4%(农业总产值占1.1%)。从农户的年收入来看,日本农户年收入的60%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同时加大农村教育、农业科技、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韩国通过政府投资、农机具补贴、信贷支持等促进新村运动,并不断完善价格支持手段和财政补贴方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1970年~1980年的10年间,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在1∶0.8~1∶0.9之间。
三、国外“三化”同步发展的经验借鉴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改变“三农”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以“三农”为中心,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顺应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贯彻“两型”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工业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美国以纺织工业开始进入重工业、新兴工业部门,使农业等基础产业发展较快,反过来又刺激工业发展,农工协调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通过不断吸收农村人口而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走向现代化。三者相互协调促进美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韩国在人均耕地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了工业化并实现了城镇化。我国是人多地少、资源稀缺型的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面临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巨大、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比较严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如日本在1947年~1975年的工业化加速时期,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75%。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49.68%,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的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面临着交通拥堵、房价调控难等问题。而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也可以减轻大城市的就业、房价、交通和环境压力。同时通过积极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中小城镇落户,为有效吸纳劳动力提供空间。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较强的就业创造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巩固城市化的成果。
(三)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早期通过剥削农业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双中期”阶段,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极为相似,存在工农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以此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
(四)加快涉农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约束下,工业化、城市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反过来反哺农业和农村,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了充分的物质资金保障。我国涉农法律法规较少,不仅不能从法律层面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对农村政策的有效施行缺乏立法监督。因此,应加强涉农法律法规建设,如设立专门的《农业基本法》、《农业投入法》、《现代农业促进法》等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三化”同步发展是“三农”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性决策。现阶段,我国实行“三化”同步推进,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三化”同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及其广泛应用,为“三化”同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三化”不协调、不平衡、不同步问题突出,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乡差距、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耕地紧张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应把握机遇,面临挑战,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1] 王家庭,张换兆. 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的互动关系:美国经验[J]. 亚太经济,2009(4):52-55.
[2] 高 强,王福龙. 美国城市化历程及启示[J]. 世界农业,2001(5):12-14.
[3] 高 强. 国外的城市化道路[J]. 经济论坛,2002(3):41-42.
[4] 孙 波,等. 日本城市化的]进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0(12):84-87.
[5] 汪冬梅. 日本、美国城市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2003(9):69-78.
[6] 郝寿义,等.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进的历史考察[J].日本学刊,2007(1):80-90.
[7] 李 辉.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5(3):54-58.
[8] 张 锋. 美国、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进与发展趋势[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54-56.
Road Design, Typical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ake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Korea as an Example
He Pingjun
(College of Economic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The way of achieving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is not the same,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such as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dustry restructure adjustment, laws and legislation building, and industry supporting agriculture policy,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s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road design;experience reference
(责任编辑:张改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