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印本系统资源的利用

2012-04-29

金融理论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信息资源

摘 要:电子印本是一种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媒介,目前电子印本系统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读者重视。它加快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传播速度,而出版过程反而只是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印本资源被正式期刊论文录用和引用。作为一种可行的传播方式,它与传统期刊和其他新的交流方式多维地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功能。

关键词:信息资源;电子印本;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74-04

一、引言

电子印本(e-Print)指以电子方式复制的学术文献,包括预印本和后印本两种形式。它是学术论文的数字形式,大多以PDF格式或PS格式存在。

预印本指已完成但尚未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未投稿的文献、未采用的文献和已经被采用但尚未发表的学术文献。为了尽快传播学术成果,科学家倾向于在论文完成后立刻与同行交流,大的研究机构每年都要花费不菲的经费自己印刷预印本。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纸本预印本已被电子预印本取代,从而出现了专门收集、整理和提供上传、下载预印本资料的网络数据库服务系统——电子预印本系统。

后印本指学术论文被期刊出版后,将单独一篇论文抽出少量复制供作者赠送给同行交流的论文副本,也形象地被叫作抽印本 [3] 。在电子预印本网站arxiv.org上也有为数不少的后印本存在。

研究者究竟愿意以预印本还是后印本的形式公开,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文化和传统。比如在理论物理领域,特别是高能物理,普遍流行预印本。而对于实验物理学家,乃至生命科学家,则更习惯使用后印本。随着电子预印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一些大型数据库商和出版机构合作也开始提供电子预印本(待刊论文)服务,如SDOL、Blackwell、SpringLink等数据库,只不过它们不是开放获取的,需要购买数据库使用权。

二、电子印本的类型、特点及功能

(一)电子印本的类型

电子印本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包含书籍中的部分章节、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和研究手稿等。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电子印本系统:(1)电子印本资源搜索系统, 有大量的电子印本文献索引, 类似搜索引擎;(2)电子印本资源导航,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电子印本资源系统的信息,类似学科信息门户;(3)电子印本资源系统,提供电子印本的存取服务,是真正的电子印本资源所在。

电子印本系统的创建者多为研究性组织和公益机构(如大学、研究所、图书馆等),他们是学术成果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此外,一些政府和商业机构也积极参与创建。目前电子印本的学科范围以理工科最多,文史哲最少。

(二)电子印本的特点

1. 时效性强,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许多学术文献若按照传统出版模式, 从投稿到正式出版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电子预印本系统改变了这种模式,即使是阶段性学术成果都可以随时发布,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学术研究效率,这正是电子预印本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

2. 学术性强,类型多样。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开放特性使其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但它不同于非正式的论坛(BBS)与新闻组, 上传到电子预印本系统的论文都是来自学术机构,他们是高质量的学术原创论文,囊括了一般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灰色文献、项目报告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已成为数字化文献的重要来源。

3. 被引用率高。2001年Steve Lawrence在Nature上撰文,通过分析来自数字书目与图书馆项目 [2] 的119 924篇计算机以及相关学科的会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网上文献更容易被他人引用,为使研究成果影响最大化、冗余最小化、加快科学的进步,作者与出版者都应致力于文献的方便获取。电子预印本论文水平逐渐被学术界认可,权威期刊的文章都将其作为引文来源。

4. 费用低,几乎都可开放获取。区别于商业数据库提供的学术文献,电子预印本费用低廉,几乎都可开放获取。特别是对不在商业数据库允许范围(如校园网内)的用户,以及经费不多和规模不大的文献机构,该类信息资源更受青睐。

5. 质量良莠不齐。电子预印本大多是有质量控制过程的,而且一些学会、协会、国际组织、基金和热心开放获取运动的学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开放获取的各个领域,并积极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开放获取的发展,一些学术论文也像纸本出版物一样有着严格的评审或同行评议进行质量控制。 但是,由于电子预印本的开放特性,尽管在存储和发布等环节采取了不少质量控制措施,一些电子预印本的质量还是不高,电子预印本整体来看质量良莠不齐,目前还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6. 其他特性。(1)处愿性:作者自愿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进行排版后,通过网络、E-mail等方式,按学科类别上传至相应的目录或数据库中,文责自负;(2)交互性:有些系统允许对论文进行评论和交流;(3)多载体性:作者可发表到正式的刊物或其他形式载体上;(4)共享性:任何人在尊重作者版权的基础上都可合理使用。

(三)电子印本的功能

1.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科学交流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个过程,而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由于其固有的一些优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青睐,利用预印本进行非正式交流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科学家将论文手稿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之前会将论文预印本以各种方式分发给其他同行以获取宝贵的意见;会议主办机构在会议召开之前,也会将会议论文预印本事先分发给与会代表;等等。这些年,作为预印本交流平台的电子印本文库在交流的范围和交流的透明化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满足提高学术影响力的需求。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对科学发展优先权的确认,电子印本文库的开放交流机制使得科学家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业内学者所知晓,并且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来佐证科学发展的优先。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其次来自于论文更大范围的传播及被引用。网络环境下,科学家乐于将文章放到网上公开供他人获取,以尽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3. 有效地保存科研智力产出。科研机构是智力产出的主要机构,有责任对这些智力成果进行保存。机构电子印本文库以机构为最小单位,在政策制定和运行模式的选择方面更为灵活;另外,学科电子印本文库除了反映最新学术文章外,还对“历史性资料”进行保存,这是日常研究工作赖以进行的基础,学科电子印本文库较好地勾勒出研究变化发展的轨迹,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保证。

4. 改革传统的学术交流。由于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垄断,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出现了“学术交流危机”。而电子印本文库的所有资源均可通过网络免费地被浏览、获取。科学家可以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再次掌握交流上的主动权。另外,高质量的学术资源是学术交流的基础,是电子印本文库改革传统交流模式的客观条件。

5. 促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目前,科研资源在全球的分配极为不均,电子印本文库为全球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它面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工作者,如此以来,发达国家的科研资源可以更好地为欠发达国家所共享,如果排除技术上的障碍,实现科研资源的全球共享是可能的。

三、国内外重点电子印本

(一)arXiv.org

网络地址:http://arxiv.org/(美国主站点);http://cn.arxiv.org/(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由Dr. Ginsparg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2001年后转由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arXiv是最早的预印本库,目前世界各地有17个镜像站点,涉及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方面的学术论文54万多篇(每年增加几万篇)。在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它们早已替代传统的研究期刊,有检索和浏览功能。全文文献有多种格式(例如PS、PDF、DVI等),需要安装相应的全文浏览器才能阅读,还提供RSS feeds订阅最新文章。

(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即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1. 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prep.istic.ac.cn或http://prep.nstl.gov.cn。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收录的预印本内容主要是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科技新闻和政策性文章等非学术性内容不在收录范围之内。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除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其他每一个大类再细分为二级子类,如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可以实现二次文献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系统实现了用户自由提交、检索、浏览预印本文章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用户可以经过简单的注册后直接提交自己的文章电子稿,并在随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改动情况追加、修改所提交的文章。

2. 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sindap.istic.ac.cn。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两国的科研人员发布自己的文章和使用预印本资源,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7个开放获取系统(以预印本为主,也包含个别开放获取仓储)进行检索,并可获得相应系统提供的预印本全文(或其他资料)。目前,SINDAP系统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其检索页面比较简单,除了提供逻辑组配以及标题、作者、摘要等字段的检索入口外,还有信息来源的选择,如可选择仅检索“有全文的数据资源”,或从17个预印本系统中任选若干个。

(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网络地址:http://www.paper.edu.cn/。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论文发表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论文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从而使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科研创新思想得到及时交流。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只要作者所投论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为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有一定学术水平,且符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基本投稿要求,可在一周内发表。专业领域按自然科学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分为39类。 每日更新,可为在网站发表论文的作者提供该论文发表时间的证明,并允许作者同时向其他专业学术刊物投稿,以使科研人员新颖的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能够尽快对外发布,并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从2006年8月起,已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纸本学术期刊出版,所刊文章应先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发表,对在线论文进行同行专家评审后,所评出的优秀论文作为本期刊的主要稿源,电子形式与纸本形式互相促进。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提供了丰富的浏览模式。可按照首发论文、同行评议、首发精品、优秀学者、名家推荐、学者自荐、科技期刊、博士论坛、专题论文、热度视界、多维论文等类别浏览论文。比较有特色的是同行评议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科专家的评语。

(四)奇迹文库之奇迹论文预印本

网络地址:http://www.qiji.cn/eprint/。奇迹文库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 教育与技术工作者效仿arXiv.org等模式创办的非赢利性质的网络服务,主要收录中文科研文章、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的预印本以及幻灯片、报告、书章节等,涵盖所有学科领域。可使用分类浏览的方法或用关键词查询的方法查找所需资料。可以开放申请目录的编辑员。

(五)E-Print Network

网络地址:http://www.osti.gov/eprints/。E-Print Network是电子印本搜索系统,由美国能源部科技信息办公室维护的面向学术研究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门户,收录的电子印本文献包括预印本、后印本、技术报告、会议出版物等,主要包括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信息资源。E-Print Network收集了世界范围内超过27850个网站和数据库, 其中有超过500万涉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电子信息资源,内容以物理学相关学科为主,同时包括化学、生物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核科学与工程、能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提供近3000个专业科技学会/协会的网站链接,还可定制快讯服务。

(六)RePEc

网络地址:http://repec.org/。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经济学学术论文库)由全球志愿者共同建立的可以公开访问的网站,致力于促进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交流,从而促进经济学研究。目前数据量超过28万,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学的研究手稿、期刊文章、图书以及应用软件等资源,此外还包括5200多个专家的联系方式和出版著作,以及8000多个组织(经济部门、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组织)信息等特色信息资源。其中,研究手稿可免费访问全文;期刊可检索和浏览到论文题录文摘信息,有的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商业期刊则需要订购权限。与RePEc相关的网站有IDEAS(http://ideas.repec.org/,财经研究网站)。

(七)CogPrints

网络地址:http://cogprints.org/。CogPrints(Cognitive Sciences Eprint Archive,认知科学电子预印本网站)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系建立,提供有关认知学方面的文章,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及语言学的领域,以及若干计算机科学的内容,部分生物学、医学的特定领域、人类学的部分内容,以及物理学、社会学与数学中与认知相关的部分。信息资源类型既包括已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的后印本,也包括未正式出版、未经评审的预印本。系统有简单检索、多途径的高级检索以及按学科主题或年代的浏览功能。还提供RSS的订阅服务。

(八)SSRN预印本库

网络地址:http://papers.ssrn.com/。SSRN(社会科学研究网)电子图书馆涉及财经、会计、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领域,利用率高。目前有14万多篇可供免费下载的研究手稿全文, 另外还提供17万多篇论文的摘要信息以及近9万名作者的信息。

(九)PhilSci Archive

网络地址:http://philsci-archive.pitt.edu/。PhilSci Archive(科学哲学库)是一个科学哲学的学科预印本库,由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匹得堡大学的科学哲学中心和图书馆合作创办,主要收录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的预印本文献。

(十)CETH

网络地址:http://www.ceth.rutgers.edu。CETH(Center for Electronic Texts in the Humanities,即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是1991年由美国Rutgers与Princeton两所大学共同建立的,从事人文学方面的电子资源整理工作。它所收集的电子文件资源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手稿、口传文件抄本等,还有各机构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的网站列表。

四、结语

要想更好地使用电子印本,从建设者方面说,要依赖于整个科学交流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借助于机构乃至国家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对资源共享的理念进行宣传,进行技术支持,排除技术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子印本的大范围运用;充足的资金保证也是电子印本得以有效使用的条件之一。从使用者方面说,要想更好地利用电子印本,就需要多方面了解相关学科的电子印本库,清楚各个印本库的侧重和各自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熟练上传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下载所需的科研成果,使之更有效地为自己服务。

总之,目前电子印本系统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读者重视。它加快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传播速度,而出版过程反而只是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印本资源被正式期刊论文录用和引用。作为一种可行的传播方式,它与传统期刊和其他新的交流方式多维地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佳鸣,谭瑛. E-print在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65-67.

[2]冯艳花. 基于OAI的电子预印本资源共享[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4):425-427.

[3]邱燕燕. 国内电子预印本系统的问题和对策[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1):70-73.

[4]徐佳宁. 国际电子预印本发展现状实证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0(10):42-46.

(责任编辑:李丹;校对:龙会芳)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信息资源
科学传播视域下转基因议题的媒介呈现研究
自媒体时代的科学记者:从“翻译”到“连接”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科学传播视域下社交媒体中健康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