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论的视角谈形式主义
2012-04-29王平
王平
摘要: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是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根据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区分出来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人们通常是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去界定形式主义,认为形式主义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对日常生活中的形式主义也是从这个角度去评判的。立足于生存论的视角。本文从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形式主义的实质和形式主义的归宿三个角度分析了形式主义。认为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是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归宿是虚无主义。
关键词: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2-0050-03
俞吾金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8期上刊登的《形式主义批判》一文给我启发很大,再三拜读后心情难以平静。总感觉有一股想说的冲动。俞先生的文章对形式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足可见俞先生的大家风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不由地对俞先生又平添了几分敬意。基于俞先生的启发,我也想就形式主义谈谈自己的感想,但愿自己的浅见不被看作狗尾续貂就心满意足矣。
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是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根据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区分出来的一对重要的概念。人们通常是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去界定形式主义,认为形式主义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对日常生活中的形式主义也是从这个角度去评判的。然而,这种形式主义只是常人眼中的形式主义,或者说是显性的形式主义,它并不是形式主义的全部。不能用这种类型的形式主义代替形式主义。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上,俞先生深谙黑格尔“熟知非真知”之说,从形式与内容的颠倒、数字崇拜与价值的分离、虚假对真实的统治三个方面阐述了形式主义。向我们抖露出了形式主义的全貌。从而将人们对形式主义的认识推进了一个层面,也使得我们对形式主义有了更清晰的辨认和更有意识地防范。俞先生斯文其功大矣!
形式主义是吾国吾民之大患,历来都难改此习。这种恶习在各个层面都有体现。造成了可怕的社会后果。在俞先生洞若观火的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形式主义之风积习难改甚至愈演愈烈。在形式主义风气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形式主义千奇百怪层出不穷,这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是否有共通性?形式主义流弊甚广为害甚众,但是它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如果我们被形式主义牵着鼻子走,最终会通向一个什么归宿?这种种思考就形成了本文的基本雏形。所以。本文主要从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形式主义的根本实质和形式主义的最终归宿三个角度来分析形式主义。立足于生存论的视角,本文以为,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是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归宿是虚无主义。
一、形式主义的根源:实用主义
形式主义的现象在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猖獗,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形式主义的身影。原因何在?对此。人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所有的解释如果不回到生存论的路向上去找答案,那么所有的解释都是一种先天的假设。要解答中国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必须回到芸芸众生的最普遍的生活之道或日常生存智慧上去,这种日常生存智慧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最原初的基本事实。因此拷问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智慧是揭秘形式主义根源的最好的也是唯一途径,中国的形式主义之风就隐含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智慧当中。或者说,中国的形式主义是中国人某些负面的日常生存智慧的放大。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讲,中国人的日常生存智慧是“内圣外王”的路子,中国人最注重内在道德的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这样的说法只是学院派的立场,它不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比如,明清中国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体现在哪里?它既不是体现在《明史》和《清史稿》中,也不体现在王阳明的心学当中,而是体现在明清的小说当中。明清小说所揭露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恰恰是当时普遍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如果要问中国人的日常生存智慧在哪里,我们也不能到中国思想家的学说中去寻找答案,思想家的影响圈子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思想不可能深入民间,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伦理。普通老百姓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浓缩在中国的俚语、俗语、成语和通俗读物当中。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俚语、俗语、成语和通俗读物所教导的原则来生活的。俚语、俗语、成语和通俗读物所透露出来的智慧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生活经验的沉积和结晶,它是一种传统、风俗和习惯。而传统、风俗和习惯的东西非常有惯性和侵蚀性,谁都无法摆脱它的逻辑支配。日常生活智慧是一种强势逻辑,因此。即使人们在独处时可以默颂震撼人心的口号,但是一进入与人交往的公共领域,人们依然是按照日常生活智慧来与人相处。
不可否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智慧当中有许多正面和积极的东西,我们应当承认这些东西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生存智慧中充斥着很多负面和消极的东西。比如叫人藏头缩尾的,“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叫人事不关己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叫人收敛求安的,“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叫人伺机待动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放长线钓大鱼”,等等。这些东西在民众的观念中很有市场。而且深入人心。
人们为什么会乐于接受这些道理?因为这些负面和消极的东西最契合普通老百姓的心理。那么中国普通老百姓具有何种共通的心理?确切来讲,就是实用主义。当然。这里所讲的实用主义并不是美国本土哲学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而是与之同名而内涵甚远的中国人通常所理解的实用主义,即“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中国人是讲究实用主义的一个民族,这种实用主义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宗教信仰上。对于很多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讲,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对佛或菩萨的一种真信仰或全身心的侍奉,而多半是带着某种目的去的,而且往往是在自己遭遇不幸而又苦于无方的时候才想到去乞灵于佛,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因此也才有“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说法。所以中国人在选择参拜地的时候非常挑剔,必须讲究“有求必应”。如果屡求不应,那么他就会放弃对某位菩萨的信任,转而投他。按道理来讲,宗教应当是一个最神圣的领地。人们在神灵面前应当有一种敬畏感,可是中国人根本就不这样认为,依旧抱着有用则来无用则去的态度。这是一种典型的宗教实用主义态度,它绝对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因为它不是一种真正的信仰,所以他所有的事功都可以说是一种虚伪的姿态,这是一种宗教信仰上的形式主义。可见,宗教信仰上的实用主义必然走向宗教信仰上的形式主义。从中也可以窥见,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有内在的联姻。道理很简单:实用主义出于实用目的首要考虑。注重的是姿态的表示而不是内在价值的诉求,在这种用手段证明目的的动机的支配下,所有的行为必然流于形式主义的作态。
如果说在最神圣的宗教信仰上中国人都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的话。我们可以说,其他领域没有不是实用主义
的。而这种到处盛行的实用主义态度就为形式主义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
二、形式主义的实质:功利主义
形式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在政治领域,有形式主义,比如官场中的欺上瞒下、文山会海,政府官员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府官员为官一任,不会考虑到一方百姓的长远福祉。而是拼命绞尽脑汁在自己的任期内做一些能够让上级看得到的政绩,即使这些政绩是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也要硬着头皮上。一任官员到期了,下一任官员又重新追求另一种花样的政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谁也不会去制定当地中长期的发展方案,即使偶然有之,也很难保证方案的延续性,通常的情形是官员不断换政策不断变),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等等。在文化领域,有形式主义,比如写作体例上的新老八股文限制,对文章数量而不是质量的追求,快餐式的创作,身体写作,重复性的出版(同一内容的书,市面上会有成千上万个版本,或精装本,或平装本。或便携本,或收藏本。或学术本,或通俗本,或选编本,或评点本,或插图本,或漫画本,或音像本,或电子本,或外文本,或英汉对照本),等等。在经济领域,有形式主义,比如商贩的假冒伪劣(注水的禽肉,加了各种致癌色素的鸡鸭蛋,用激素催生起来的鱼类,用硫磺熏白的银耳,被漂白的莲子,黑心奶粉,致命假药,致癌化装品、洗漱用品,致白血病的装饰材料),形形色色的坑蒙拐骗,开发商的虚假广告,监管部门对虚假现象的故意无为,等等。最令人担忧的是,形式主义之风渗透进教育领域,在教育事业中蔓延开来。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现代教育的目的虽然没有提得象古代教育一样高,但也致力于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可是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却越来越违背了大学的根本宗旨。大学不再被当作一个塑造公民心性品德的地方,而是被当作一个挣钱的机构,教育成了一门产业,而大学则成了一个加工厂。正因为大学的办学目的中搀杂了太多利益的考虑,因此形式主义的风气在大学里也逐渐泛滥,比如课程设置中基础学科的削减,热门专业的蜂拥而上,学校科研量之间的变相攀比,教学评估中的劳民伤财(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模糊,师资水平低劣,管理方式陈旧死板,科研实力薄弱。平时学校管理部门不是把财力物力放在如何提升办学理念上,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上,如何增强科研实力上,如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上。要接受评估检查了,就兴师动众地造楼修路、植树种草、漆墙刷壁,三番五次开会、补材料、造材料,三令五申责令教师学生采取各种措施以制造欣欣向荣的校园景象),就业率中的造假,等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乍看起来有别。其实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表征,即弄虚作假、以假乱真、颠倒黑白。人们为什么要费劲心思把虚假的扮成真实的?原因也很简单,目的就是为了图利。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根底实质上是功利主义。这里的功利主义也不是边沁、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他们的功利主义要高尚得多。因为功利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我们的功利主义是指个人利益至上主义。利益至上主义者在自己的观念中,只有对利益的狂热贪图,而没有道德良心、社会责任、法律正义的约束:只有自己个人的利益,没有别人的利益,更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利益。由于只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所以在他们眼中。他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没生命的物体,而不是有血有肉的平等人格。因此这些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一己私利,可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轻者瞒天过海,熏者践踏别人的利益甚至残害别人的生命。
这种功利主义的产生与实用主义的心理是一脉相承的,实用主义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而什么东西最有用呢?唾手可得的权势、地位和金钱。这些东西只要一朝在手,自己的人生马上可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它们是最真实的。而那些所谓的理念、天道、理想、道德、正义、良心、民族精神等等,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是虚无缥缈的最虚假的东西。在实用主义心态的支配下,最真实的东西被当作最虚假的而被抛弃,最虚假的被当作最真实的而被追求。而一旦最虚假的东西被当作最真实的东西,所有这些东西就会被某些人看作最珍贵的,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可以不惜任何手段。实用主义是一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心理,这种心理必然会走向功利主义。
三、形式主义的归宿:虚无主义
形式主义有种种危害性,如果任形式主义肆意泛滥,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就是把真实的认为是虚假的,虚假的认为是真实的,把最重要的看作是轻飘飘的,轻飘飘的看作是最重要的;把真理当作意见,把意见当作真理。既然最高价值都被贬低为象尘埃一样轻微,那些本来轻微的东西就更轻微了,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有重量的呢,结果就是一切都变得轻飘飘以至于等于无。这种把一切都化为无的立场就是一种虚无主义,因为虚无主义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就是对最高价值的废黜。
通常我们认为虚无主义是西方特有的一种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膨胀所造成的“上帝死了”的结果之后才出现的现象。“上帝死了”就意味着再也不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全知全能全善的约束和监督人类行为的上帝了,人类从此可以为所欲为,因此西方社会才会出现疯狂的海外殖民、贩奴运动,才会出现纳粹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可怕的事实。其实这是对虚无主义的不恰当的认识。“上帝死了”不是虚无主义的开端,而是虚无主义的一个结果。上帝是西方价值、理想、信念的维系者。“上帝死了”的事实就宣告最高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了。谁杀死了上帝,最高价值为什么会消失?答案是。虚无主义是谋杀上帝和放逐最高价值的罪魁祸首。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对超验的形而上存在的否定,比如理想、道德、信念等等;是对具有普适性的理念的否定,比如正义、人权、平等、公平、价值、意义等等。虚无主义在民族或国家层面上的表现就是只承认本民族本国家的福祉而不承认全人类或其他民族的福祉;在群体层面上和个人层面上的表现就是只承认本群体或个人的福祉而不承认民族共同体、其他群体或他人的福祉。因为虚无主义不承认超越性的存在。所以它只承认伸手可及的利益和霸权;因为它不承认具有普适性的理念,所以它认为人格、人权等等理念是有等级的。惟其如此,所以国际舞台上的民族沙文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干涉主义的此起彼伏不是无由头的,这些东西形式上不一样。实质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抹杀其他民族的利益和人权,也就是说,与自己的人格相比,其他人就如草芥,可以随便和随时将他们的生命轻轻地抹去。
虚无主义不仅仅是西方才有的现象,我们的民族心理中也存在虚无主义,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虚无主义的思潮不可能不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的虚无主义在历史上的表现就是王朝更替、派系倾轧、宫廷政变等等的频繁爆发及其所伴随的血腥杀戮,其中没有任何天道、良心、正义、人格、生命权可言,所谓“成王败寇”是也。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这种形式的虚无主义,但虚无主义却并没有彻底消失,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功利主义或利益至上主义。这种形式的虚无主义伴随着中国人市场利益观念的逐步发育,在我国愈演愈烈,无数令人发指的损人利己、谋财害命、草营人命的事件的频繁发生就是虚无主义猖獗的明证。
在这种每个人只关注私人利益的状况下。没有人会去考虑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等等公共领域的事情,认为这些东西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有人用各种手段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心思、鲜血和生命所构筑起来的民族精神正在一点点地被剥蚀。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可怕现象。如果任这种虚无主义肆虐下去,我们的民族会走向什么归宿可想而知。黑格尔曾经说过意思大致如下的话: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象一座无神的庙宇。即使这座庙修得富丽堂皇,但其中没有供奉任何菩萨。一座庙没有菩萨不成其为庙。庙是因为菩萨的存在而存在。因为菩萨而出名的;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不成其为民族。即使这个民族人口众多,但由于没有一种精神力量把它凝聚起来。因此它不过是一盘散沙,经不起任何外在的冲击。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华民族被外强凌辱的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黑格尔的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它让我们意识到,必须是采取有效措施抵制形式主义泛滥的时候了。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曾忧心忡忡说,国家之间如果不抛弃暗杀、投毒、劝降、武力干涉等等虚无主义手段的话,世界终究会走向“坟场的和平”;同理,我们苟不如遏制形式主义的话。虚无主义也会把我们引向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