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2-04-29刘蓓琳
刘蓓琳
[内容摘要]开展高校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而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何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中。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也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学科竞赛现状及问题
(一)竞赛项目众多难以选择
目前,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竞赛,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选择和参与学科竞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得到提升。
(二)竞赛管理过于粗放
学科竞赛的过程管理,尤其是非官方的学科竞赛管理,基本是粗放式的。学生自己组队,自己找教师指导;教师则运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协调资源的配给。教师和学生都仅仅凭借自我管理来完成竞赛活动,而学校和学院的过程管理形同虚设。长此以往,过于粗放的竞赛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竞赛成果闲置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教师指导下耗时耗力设计的方案或产品,比赛完成后几乎就扔在一边了。如果建立起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就能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与协调各类学科竞赛工作。往往一项比赛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参加,而且往往多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队后,设计出的方案创新点更多、比赛成绩更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和完善校、院、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组织管理机构,保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只有学校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组织协调,使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产生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的火花。
(二)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
高效的竞赛管理除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因为学科竞赛往往不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指导的工作量难以记入工作任务量中。同时现在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学生难以全部参加。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筛选和过程管理,是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
参与学科竞赛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意味着牺牲大量业余时间来钻研学科知识、参加培训学习、设计方案等。如果对学科竞赛敷衍了事,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必须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四)建立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是促进学科竞赛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例如: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方案可以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进入到学校或学院案例库中;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产品,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多渠道的交流,将其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二次开发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生等.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
[2]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2010.6.
[3]何永玲,樊东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5(3)2010.6.
本研究课题受到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115204。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