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012-04-29朱丹萍
朱丹萍
初中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不但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音乐、故事、游戏和多媒体等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趣启思,带动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源动力。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能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勇于创造。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创造为目的,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生活泼好动,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引入课堂,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学习兴趣。我曾经做过一次实验:在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采取实物展示、要点分析等讲解方式,提出作业要求。一节课下来,讲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可是看到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我却觉得学生们并没有了解我所讲的含义,也没有用心去做。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要点,而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探讨研究,最后设计制作,并说出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亲身参与中获得快乐,也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一些作品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变一下形式,进行再次创作,这样能够让学生借助成功的案例,加上自己的思维和灵感,从而设计出崭新的作品,并且学会如何融会贯通。于此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喜欢漫画、卡通等绘画形式,让他们给老师、同学画肖像,如此一来,也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绘画的快乐。
二 、以育修身,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感受美、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和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宽广。
要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念,需要正确地了解和熟悉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印象中的美术教育就是绘画教学,觉得照葫芦画瓢,完成课堂内容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诚然,中学美术教育需要考核学生的技能和技巧,但是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智力和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多接触优秀的作品,用心去发现,从中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欣赏古代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的特点在于意境传神,在于有丰厚的底蕴。有很多作品的艺术色彩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和感悟,才能在每一次观察中发现可贵之处,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方式之一。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观、体验、创造和欣赏中锻炼审美能力,深化思维,从悟中感受到意境,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三 、以新带旧,创设信息化新课堂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在美术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更多美轮美奂的作品,以及更加清晰、更加形象的视觉效果,为其兴趣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欣赏课上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欣赏名家名作。轻柔的曲调让学生身心放松,很快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一幅幅或是古色古香,或是山清水秀,或是辽阔高远,或是春意盎然的画卷中,学生们一边听着教师的讲解,一边在心中由衷地赞叹。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情感上与画作产生共鸣,不但提高了审美情趣,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丰富了知识,调动了思维,身心得到全新的洗礼。
四 、以励育材,鼓舞学生不断向前
在教学中,我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并用这种方式,发现一些可塑之才,使他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信心。一般情况下,我多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进行。无论是那一种形式,都以加强学生的欣赏水准为目标,增强自信心为目的。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至关重要,如果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得到充分激活,能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发挥最佳水平。在进行教师评价时,我往往在作业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语:“你进步真大!”“这次画得不错,老师看出你是在用心去画。”“太棒了,再接再厉!”等等评语,让学生有足够的热情期待着下一次的创作。
总之,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让每节课的内容都精彩地体现出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