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2012-04-29菅美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2期
关键词:现实的人逻辑起点

菅美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新兴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理论学科,正在逐步的走向成熟。一种学科逻辑起点的确定对学科的建设具有“地基”的作用。在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及逻辑起点一个个人观点的界定。并且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的简单的述评,确定“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87-02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有各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逻辑起点两个概念的界定

任何的学科都有解释自己内容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一切的逻辑体系又要归结为一个逻辑起点,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此,首先界定两个概念。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容易与此混淆的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层面理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科学。按道理讲,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其逻辑起点又不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两个概念定义为一个逻辑起点。

另一个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要成为一种理论或者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此,要谈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通俗的讲,就是各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事物。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简评

徐志远、宾培英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思想与行为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认为只有从思想与行为这个科学的逻辑起点出发,学习、研究和掌握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因利势导,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但是,我在这里指出的是,人们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又指导自己的行为去改造客观世界,推动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世界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现实的人的思想和现实的人的行为的。

刘近在《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3月第1期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表明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原因是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回想规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一切矛盾的“胚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才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范畴,只有物质条件满足,人才会有意识、意志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现实的人”的时间活动来实现的。

赵勇、王金情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10月第5期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新探》一文中,指出,“逻辑起点”就是学科领域的“原始的基本关系”。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原始的基本关系”,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合为一体来写,在此,就认为是作者的思想是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从一个侧面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能为个人及社会作出怎么样的贡献,但是这些目标的确定又要以“现实的人”为基点,以现实的具体条件为支撑点的。

陈武强在《探索》1996年第5期上发表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最初的历史源头,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认识的出发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最直接、最普遍的“存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基本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生长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的就是“现实的人”是研究思想者恒指教育学一切理论、思想的起点,就如上述的内容所讲,“现实的人”是根本所在。

1.“现实的人”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定。“现实的人”是我们研究一切的根本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活动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离开了具体的人的活动,所有的一切理论都是无从谈起的。有的学者认为是抽象的人。认为是强调其严谨性、抽象性,以抽象的人为逻辑起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化。我们所要求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个最直接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具体问题的范畴,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理论给深化了,搞的大多数的人不能明白含义,那我们应该就没有研究的深层意义所在呢。我们界定逻辑起点就是要在理论层面从具体到一般地进行抽象,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共性特征,并为此而设定理想化条件和暂时简化忽略具体的现实条件的过程,在这种简化过程中,抽象程度越高的概念,其内涵就越少、越简单。抽象程度最高的也就是最简单的。而“现实的人”就是我们需要找的答案。

2.“现实的人”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起点,是最基本的单位。从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方面来说,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决“现实的人”的现实问题出发,是我们构建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方法和知道原则,马克思的理论可谓是我们的研究的最根源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被研究的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比较短暂,但是它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以具体的时代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具体目标的时候,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而社会现实,也就是人的现实问题,人的生存是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有了生存的基础,就会需求生存条件的其他的方面,社会最关注的也同样是人怎么样才能生存的更好的问题,主要的就是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人不能有效解决来自各方问题的时候,社会的机能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国家机制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从而才能确保社会的发展,而人又是建立这种国家机制的领导力量。所以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基础之上的。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是要先研究“现实的人”这个逻辑起点。

3.“现实的人”的内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现在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它属于政治学,一种认为它属于教育学,还有一种则认为它是政治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被界定为什么学科,总是有“育人”的功能的。与经济人、社会人不同的是,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现实的人”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只有包含有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外因,永远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认识、内化活动和实践外化活动;其次,由于它把人看成是内在积极主动的人,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溶为一体,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统一地发展,成为“会做一切工作的人”、成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成为“高度文明的人”。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为前提,人的合理利益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动力,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利益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最终要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由于只讲社会利益,而耻谈个人利益,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空洞、乏力。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逻辑起点上,就应该变革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轻人的自然属性和心理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内在物质与精神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发展。 “现实的人”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全过程的。总的理论的逻辑的点都会归结到“现实的人”。

4.“现实的人”这一范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还在于这个概念处于核心位置。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中处于内核的地位,核心的思想对每一种思想理论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现实的人”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过程中。“人是一切矛盾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以及人自身的矛盾,构成了人的矛盾世界。”世界都是矛盾着的。人在这些矛盾中存在,在不断的解决矛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更完整的体系,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昌民.试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J].天津师大学报,2000,(5).

[2]吴鸿雅,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科学抽象和逻辑证明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

[3]徐国民,韩春香.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6).

[4]陈殿林,王天恩.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刘近.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 ——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6]朱桂莲.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及本质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2).

[责任编辑 陈鹤]

猜你喜欢

现实的人逻辑起点
《子夜》的方法论分析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演变
建构体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价值判断研究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走向现实深处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