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

2012-04-29庾新顺

文史春秋 2012年2期
关键词:张云逸龙州红七军

庾新顺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和组织了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在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2周年之际,深情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纪念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是很有意义的。

堪担大任

1929年9月上旬的一天,受中共中央派遣,25岁的中央代表邓小平和中央特科交通员龚饮冰从上海经港穗来到南宁。

同年春夏间,中国大地爆发了国民党蒋桂军阀混战。在这场战争中,素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有矛盾的新桂系左派将领俞作柏、李明瑞成为暂时的赢家。7月3日,俞作柏、李明瑞率部进驻南宁,分别担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各部队编遣特派员,开始主政广西。俞、李为了维持和巩固其政权,迫切需要得到共产党人的帮助,主动通过俞作豫请求中共方面派干部来广西军政部门工作,共同抵制蒋桂军阀势力,这给广西革命形势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共中央和周恩来把握时机,调兵遣将派赴广西,并委任邓小平为中央代表到南宁统领上层统战和秘密兵运工作。

1984年,80岁高龄的邓小平仍然清楚地记得来广西的使命。他在广西区党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来信上亲笔批复:“我是中央的代表,任务是做上层统战工作和领导广西全盘工作……”年轻的邓代表堪担大任,迅速开辟了广西斗争新局面。

当年,邓小平化名为邓斌,公开的身份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秘书。开国少将黄一平回忆当年和邓斌同为省政府秘书时的情形,两人见面互称“邓秘书”“黄秘书”,直到百色起义才知道邓斌秘书是中共中央的代表。

在南宁,邓小平与担任广西特派员公署机要秘书的陈豪人(1927年中共党的五大后,陈豪人与邓小平同任中央政治局秘书,并列席“八七会议”作记录)领导中共广西军委、广西特委掀起广西革命运动高潮,重点是开展上层统战和秘密兵运斗争,掌握武装部队准备起义。

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分别从各地调派了四五十位党员骨干,利用各种渠道到了广西南宁。其中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张云逸,曾任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副参谋长的徐冠英,留日学生李谦、许卓、章健,留苏学生、红军驾驶飞机的第一人冯达飞,还有叶季壮、何世昌、宛旦平、胡斌、张逸秋、沈静斋、袁任远、袁也烈等堪称中共精英的干部。他们与中共广西特委雷经天和俞作豫、韦拔群、严敏、陈洪涛、何建南、麦锦汉等原来广西中共党的干部会合起来了。群英汇集邕城,在邓小平统率下,成就了左右江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南宁中山路光昌汽灯店二楼,是中共广西特委的秘密机关,邓小平在这里经常与陈豪人、雷经天开会,传达中央指示,研究局势,部署斗争。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广泛发动群众,抓紧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做好对俞作柏、李明瑞的统战工作,加紧开展兵运等工作,为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邓小平通过陈豪人、雷经天来指令张云逸、俞作豫等开展对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上层的统战工作,推动俞作柏、李明瑞等广西军政当局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进步的政策和措施。

这个时候,俞作柏、李明瑞的广西警备武装共有7个警备大队和1个教导总队。张云逸担任教导总队副主任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俞作豫担任第五大队大队长。邓小平指示张云逸、俞作豫在这3支部队中抓紧开展兵运工作,中共广西党组织很快掌握了这3支部队,并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

1929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广西特委在南宁城郊津头村雷经天的祖屋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等任务。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广西特委,何誓达任书记,雷经天、陈洪涛、严敏等为委员。这一时期,中共广西特委领导20多个县党组织,全省地方党员有420多人,有组织的农会会员35万人,可以指挥的农民武装达到2000人。

9月下旬,时局突然发生了变化。俞作柏和李明瑞在汪精卫改组派的策动下,决定联合由湘西南下的汪派粤军第四军张发奎共同反蒋。邓小平对此作出的判断是,俞、李在广西立足未稳,准备不足,此时仓促反蒋,胜算极小。邓小平运筹帷幄,领导中共广西地方组织果断作出了应对时局突变的部署:

一是推动俞作柏、李明瑞进一步开放全省工农运动,重点武装左右江的农民自卫军,拨给韦拔群东兰、凤山农军常备营200多支步枪,在南宁集训后返回东兰,成为创建东凤苏区的主力武装。

二是调遣雷经天、陈洪涛、严敏等十几位重要干部到右江恩隆县平马镇成立中共右江工委和省农协右江办事处;何建南、麦锦汉、苏文灿等一批干部到左江龙州成立党组织和左江农运指导委员会,做好策应南宁3支部队撤退左右江的准备。

三是争取俞作柏、李明瑞将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留守南宁,委任张云逸为南宁警备司令,控制南宁局势。

四是指示张云逸、俞作豫调集船只,将南宁军械库库存的武器弹药(万余支长短枪及山炮、迫击炮等)准备装船运往左右江。

10月中旬,在俞、李讨蒋失败的危急关头,邓小平果断决定:我党掌握的3支革命武装——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举行南宁兵变,移师由韦拔群、黄治峰等领导的有近十年农民运动基础的左右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是关系广西斗争全局的正确决策!

10月13日,依照邓小平的精心安排,俞作豫、徐开先、宛旦平等奉命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从西乡塘开拔,掩护俞作柏、李明瑞及特务营由南宁撤上左江。20日,俞作豫部胜利进驻龙州县城。此后俞作柏以广西省政府主席名义颁告:俞作豫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督办,统领左江10多县的政局。同时成立中共左江军委,领导发动左江武装起义。

10月15日,邓小平、陈豪人为首的中共广西军委率领广西教导总队500多人登上满载军火的军械船,在张云逸率领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2000多人的掩护下溯流而上,开往右江。这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历史转折点。邓小平领导中共广西军委适时作出把工作重点转向左右江农村的决策,掀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高潮,为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奠定了胜利基础。

谋定起义

历史档案记载,1929年10月20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部到达右江恩隆县城平马。22日进驻桂西重镇百色城。邓小平先后在平马和百色召开了中共广西军委和右江特委会议,决定加紧起义的准备:

一是用俞作柏的名义宣布张云逸任右江督办,稳住各县局势并筹集经费,宣布废除苛捐杂税,取得各族群众拥护。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平马成立中共右江工委,10个县成立县委和县特支,部队营成立营党委、连建支部,发展新党员。三是创办《右江日报》、《士兵之友》,公开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四是进一步整顿改造部队,撤换反动军官,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初步建立部队民主制度,招收千余名农军入伍,使第四大队迅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五是放手武装右江农军,将南宁运来的5000支枪拨发给各县农军。

10月28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指挥部队和农军一举围歼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千余武装,扫除了百色起义的主要障碍。在此前后,东兰、凤山、恩隆、奉议等县农军英勇进攻土豪劣绅武装,占领了10多县,右江实际上已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决定改组广西军委,成立广西前委,统一左右江地区党和军事的指挥,指定邓小平任前委书记。11月初,龚饮冰带回中共中央指示,批准举行左右江起义和成立红七军的计划,要求“龚同志到后,不能超过十天,即要动作”。

邓小平召集前委会议,决定加紧左右江起义准备,在12月11日起义,右江成立红七军,张云逸任军长;左江成立红八军,俞作豫任军长。11月中旬,邓小平和张云逸做好李明瑞参加起义的转变工作,前委任命李明瑞为两军总指挥。中旬,前委派龚饮冰回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起义行动计划。中共中央来电要邓小平赴上海。前委决定邓小平先到龙州布置起义工作后再赴上海。

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的百色起义成功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宣告成立。邓小平是中央代表(后任军政委兼军前委书记),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军政治部主任和前委书记。全军辖3个纵队4000多人,李谦、胡斌、韦拔群任纵队长,沈静斋、袁任远、李朴任纵队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宣布《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任务的右江根据地建设。

时任红七军中尉参谋的莫文骅后来回忆道:“这天早晨,霞光万道,旭日东升,山城沉浸在一派振奋人心的革命气氛之中。百色变成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当天,中共右江特委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召开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陈洪涛等任执行委员。从12月11日至翌年春,右江苏维埃政府领导成立了百色、东兰、恩隆等16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或县革命委员会,形成了拥有3万平方公里和100万人口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左江,中共左江军委和俞作豫率领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进驻龙州后,按照中共广西军委(后为广西前委、红七军前委)的决定和指示,积极进行起义准备:1.宣布俞作豫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督办,重新委任各县县长,控制左江政局。2.加强左江党组织的建设,宛旦平任军委书记,领导成立龙州、凭祥、崇善、上金、养利等县党支部。3.广泛开展左江工农运动,成立镇南道农运办事处,领导农会会员数万人和五六千农军,龙州等城镇成立工会和工人赤卫队。4.扩充整编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为6个营2000多人。5.创办《工农兵报》,广泛进行革命宣传。

11月中旬,俞作豫率领第五大队离开龙州东进,执行李明瑞会合右江第四大队攻打兵力空虚的南宁的决定。然而,已被桂系收买的第五大队副大队长蒙志仁,趁主力离开龙州之机,胁迫3个营叛据龙州和靖西县城。情况万分紧急,俞作豫闻讯即刻率部返回龙州附近。这时,李明瑞带领特务连从右江返回,攻城战斗的指挥权便交到这位北伐名将的手中。

原来,在百色起义前夕,对前途不甚明了的李明瑞带领特务连前往百色,准备寻求中共的帮助,在田东的印茶榕树坳巧遇前往龙州筹建红八军的邓小平,两人一同返回百色。于是就有了邓小平、张云逸和李明瑞清风楼彻夜长谈,有了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有了前委郑重委任李明瑞担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的承诺。正是在邓小平等引导下,李明瑞毅然肩负起了起义的领导重任。12月4日,俞作豫、李明瑞指挥部队在左江各县工农赤卫队、农军配合下果断平定蒙志仁叛变,胜利收复龙州,坚决扫除了起义的主要障碍。龙州县城上空再次升起鲜艳的红旗。

12月中旬,邓小平和何世昌、严敏等从右江来到龙州,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红七军前委的指示,改组中共左江军委,由何世昌任书记,俞作豫、宛旦平、袁也烈等为委员,对龙州起义作出具体部署。鉴于蒙志仁叛变的教训,邓小平指示第五大队借鉴第四大队的经验进行整顿改造,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成立士兵委员会,揭露和撤换反动军官,纯洁队伍,教育官兵;放手发展左江工农运动,壮大工农赤卫队。会后,邓小平即经越南、香港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何世昌领导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龙州举行起义庆祝大会,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正式成立,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何世昌任军政治部主任和军委书记,宛旦平任军参谋长,并颁布《中国红军第八军目前实施政纲》。红八军辖2个纵队2000多人。邓小平从上海返回龙州后担任红七、红八军政委。

同日,中共左江特委和左江革命委员会也在龙州成立,王逸任书记、主席,何建南、麦锦汉等为委员。左江特委和左江革命委员会领导成立了龙州、凭祥等7个县级革命委员会,形成了拥有2万平方公里和50多万人的左江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拥有20多个县,5万平方公里,约150万人口,其中壮族为根据地的主体民族,壮、瑶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是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创建苏区

1930年2月7日,邓小平从上海返回龙州。果断命令红八军停止东进攻打南宁的行动,回师左江苏区,避免了红八军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时,一向视龙州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法帝国主义扬言要“越南总督拨派武装卫队”进驻龙州,甚至派出飞机入侵左江地区,对我红色政权进行武装干涉。

邓小平决定在左江开展一场反帝斗争。1930年2月12日在《工农兵报》发表《中国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为法帝国主义驻龙州领事馆无理照会告全国民众书》,对法国殖民者发出严正警告,并用中、英、法文通电全世界。左江革命委员会领导组织龙州各界团体在2月19日举行反帝大会,宣布驱逐法国驻龙州领事和在龙州、崇善的传教士,收回领事馆、海关、教堂等财产。同月,红八军在宁明县击落法军飞机1架。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直接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震撼。

中共中央对左江军民的反帝壮举给予高度评价。193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出版的《红旗》第86期刊登的社论,盛赞龙州军民“做了国民党军阀政府数十年所不能做,所不敢做——不是,实在是所不愿做的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之反帝国主义政纲,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将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

193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给广东省委转七军前委指示信》,指定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李谦、韦拔群、雷经天、何世昌7人组成红七军前委,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指定邓小平为红七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1930年4月5日,邓小平到达东兰后,领导红七军前委和右江特委为巩固和发展右江苏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意义重大。

首先,邓小平从左右江斗争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中把革命军队与农民运动、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了民族地区创建苏区的新模式。韦拔群等领导左右江地区近十年的农民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党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多年以后回忆:“广西右江地区是一个比较有群众基础的地区,这里有韦拔群同志那样优秀的、很有威信的农民群众的领袖……东兰、凤山地区是韦拔群同志长期工作的地区,是很好的革命根据地,这给红七军的建立与活动以极大的便利。”

第二,邓小平在领导右江苏维埃政府开展根据地各项建设中,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各民族的平等放在第一位,特别重视培养和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右江苏维埃政府11名委员中有6名壮族、瑶族委员,左江革委会13名委员中有6名壮族委员;在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营连干部中大部分是优秀壮族子弟,韦拔群是军前委委员、第三纵队长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黄治峰任第四纵队长等。这是邓小平经营左右江苏区,有别于当时中国其他红色根据地的一大特色。

第三,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注重调查研究的原则。为了搞好土地革命,邓小平和韦拔群、雷经天等人深入东兰、凤山农村搞土地革命试点,在武篆旧州屯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编写教材并亲自讲课。在借鉴江西苏区的《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基础上,1930年5月1日和15日,邓小平指导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提出了一套比较适合民族地区的土地革命方针、政策和具体原则,注重保护瑶民和高山汉族贫苦农民分田分地、分山场的实际利益。土地革命的广泛深入,使苏区各族人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到1930年9月,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有100万各族群众踊跃参加苏区建设。

第四,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不仅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的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两支主力——第七军、第八军,还因为它是我党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成功实践,又是我党通过统一战线策略争取国民党广西著名左派将领李明瑞参与领导的起义。由此,邓小平领导左右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苏区建设和民族政策等实践,都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五,邓小平在发动领导百色、龙州起义中创办了红七军、红八军的机关报《右江日报》和《工农兵》报,这是中国红军创办较早的、影响很广、又很有活力的红军报纸。现存的1929年12月18日《右江日报》第44期和1930年2月12日《工农兵》报第5期,表明这两张红军报纸为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纲领和革命任务,发动各族群众奋勇参加土地革命战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党领导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战斗号角。

扭转危局

1930年9月,在右江苏区土地革命深入发展和红七军得到空前壮大的形势下,红七军前委决定执行中共中央原定“向中心区域发展,与朱毛红军会合”的战略计划。

9月30日,就在红七军准备开拔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风尘仆仆从香港赶到右江平马镇。

10月1日,红七军前委在平马经正书院召开会议。邓拔奇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和南方局给红七军前委指示信的精神,命令红七军迅速向东发展,夺取柳州、桂林,出小北江,进攻广州。

邓小平冷静地考虑到,当时的广西已被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重新恢复了统治,红七军虽然在右江地区开辟了根据地,壮大了队伍,但兵力只有几千人,要想打下桂林、柳州,甚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是没有把握的。对此他提出了不同意见。经过激烈的争论,红七军前委完全接受了攻打中心城市,“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以“完成南方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计划,而坚持正确主张的邓小平却失去了指挥权。

1930年11月7日,中共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在河池县城凤仪小学召开,邓拔奇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大会接受了“立三路线”,选举产生新的军前委,邓小平任书记,张云逸、陈豪人为常委,李谦、许进、袁也烈、黄一平等为委员。第二天,红七军、红八军在河池整编,红八军一纵队编入红七军,红八军番号正式取消。此时红七军总人数为7000人,是全国主力红军之一。

11月10日,整编后的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二十师挥师北上,开始走上苦战七千里的远征。由于路线上的错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经历了四把、长安、武冈3场血战之后,红七军损失近半。

1931年1月2日,红七军前委在全州县城召开会议,重新对红七军的前途作出新的抉择。邓小平力主立即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桂林的冒险计划,决定部队沿着湘桂粤赣边游击前进,相机会合朱毛红军。

邓小平和张云逸经过力争,终于使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也放弃了攻打桂林的计划。于是,前委一致决定:红七军恢复前委书记邓小平的指挥权,邓拔奇、陈豪人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告。这是中共中央代表和红七军前委在总结失败挫折之后形成的共识。

全州会议成为红七军北上征战中的一个转折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对红七军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莫文骅为全州会议旧址题词:“扭转危局”。

1931年1月8日,红七军由湖南道县向江华突围,当晚大雪纷飞,天气奇冷。红军大部分将士只身着单衣、草鞋赶路。50多公里的雪夜突围,凄苦不堪,80多位指战员长眠在这个风雪寒夜的行军路上。红七军在这里经受了七千里远征途中最艰难、最痛苦的考验。

1931年7月,红七军2000多人渡过赣江进入中央苏区,到达江西省于都县桥头圩,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会师。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支英雄劲旅。

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离开左右江根据地后,韦拔群领导右江红色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次反“围剿”战争。在韦拔群,陈洪涛等英勇牺性后,黄松坚、黄举平、赵世同等仍百折不挠地坚持斗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和广西战役的胜利。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在莫文骅指挥下将红旗插上了镇南关。这一天正好是百色起义胜利的20周年!

建国兴邦

邓小平是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9月上旬至1931年1月初,年轻的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中共广西前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政委和红七军前委书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左右江地区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在八桂壮乡留下了光辉足迹!邓小平从广西左右江红色土地起步,成为20世纪的一代伟人。这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的具有历史性的特殊贡献。邓小平是这样回忆的:“我25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邓小平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最重要的起点是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

邓小平和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创建的红七军、红八军,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军、建国兴邦的领袖英才。红七军和红八军中走出了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雷经天、陈漫远、李天佑、莫文骅、冼恒汉、袁任远、卢绍武、谢扶民、韦祖珍、吴西、云广英、李志明等15名党的七大代表,其中有6人是壮族代表;1955年至1964年间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的有20位(壮族12位):大将张云逸;上将韦国清、李天佑;中将韦杰、覃健、莫文骅、冼恒汉;少将韦祖珍、黄一平、卢绍武、吴西、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肖远久、袁也烈、欧致富、黄新友、姜茂生、朱鹤云(1964年晋升为少将)。还有叶季壮、陈漫远、雷经天、袁任远、张震球、覃应机、黄松坚、钟夫翔、谢扶民、李干辉、黄荣等20多人担任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黄举平、赵世同等大批地师级干部,他们都是党的重要骨干。

左右江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惊天动地的革命伟业和革命精神,韦拔群、李明瑞、陈豪人、俞作豫、何世昌、李谦等是杰出的代表。1963年3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准备出版《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邓小平亲笔为该书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200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出席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在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邓小平同志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中建立的功勋,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广西人民和中国人民心中。

百色起义精神是百色革命老区重要的政治优势,也是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色起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08年2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百色时强调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胡锦涛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和广西精神,全力推进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文

猜你喜欢

张云逸龙州红七军
邓小平对红七军“小长征”历史的记述及其价值
张云逸建烟厂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闽北红军参加组编红七军团
Research on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cored Liner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红七军北上的方针并非始自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计划
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