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管理工作的五个空间

2012-04-29肖林元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0期
关键词:教科研南京市课题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工作。10多年来,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南京市的规划课题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工作具有开创性,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从大样本的专题调研情况分析看,在课题管理方面还存在五个提升空间。

空间一:重心前移,强化课题管理的基础性

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主要呈现方式,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遵循相应的研究规律。基层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科研的骨干研究人员因为教学工作的繁重,在课题研究方法、思路等方面存在缺失。在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的关系,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些课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往往在课题开题后才被发现。实践表明,等问题形成后再去研究如何解决,其效果远不如在问题形成之初或在问题形成之前,就去谋划如何从源头抓起。大市级教科所不能只做课题形成后的管理,不能只放“马后炮”,需要把课题管理工作的重心适当前移。尽量把指导与管理工作做在前面,确保学校课题的研究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重心前移的课题管理,一般有三种形式。

1.教科研骨干专题培训

基层学校进行的课题研究是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或者学科教学进行的前瞻性研究,需要学校管理层和科研骨干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其中,学校领导及科研骨干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将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效。因此,组织教育科研骨干开展一些专题培训,也就成为课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市级教科所来说,课题的管理主要应通过科研骨干的专题研修,来提高广大科研骨干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对教科研骨干专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如何选择课题、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据整理和分析、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写作方法等。

2.科研骨干沙龙

沙龙活动可以为教科研骨干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科研骨干在某个地方或利用某种形式集中在一起,对课题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讨,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也是教育科研过程中“同伴互助”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样的同伴合作既可以解决自己课题研究中的疑惑,又可以分享别人在教育科研中的先进做法,进而达到“1+1>2”的效果。

3.专家讲座

教育科研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研究的内容常常是自己没有遇到的新情况。因此,强化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就显得非常必要。专家讲座以及与专家互动能使科研骨干在目标如何设计、方法如何选择、子课题如何考量等方面获得直接指导,从而使课题研究者进一步更新研究理念,掌握更科学的研究方法。

空间二:优化管理手段,实现课题管理网络化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课题管理方面的成绩是明显的,但课题管理的手段却相对落后。一方面,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各级课题数量的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市又增加了“个人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管理手段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每个“五年规划”期间,南京市都有一大批规划课题完成研究任务,其中不乏优秀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是一张张证书或仅仅被很少的一部分人知道,大部分人只知道有这样的课题,不能详细了解和借鉴这些成果,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推广。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优化课题管理的手段。通过实践与探索发现,实行课题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这既是适应南京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课题成果推广和扩大课题影响的必然之举。

我们的具体设想是,各部门的课题都要动态生成课题管理过程,以信息化手段了解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逐步实行课题管理的网络化,以网络化的管理,为全市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更新、更全的资源。通过改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让所有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网上管理。市级以上“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哪些已经结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哪些还没有结题,研究到何种程度,预计什么时候结题,都能从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上查询和下载。市级以上“十二五”规划课题哪些已经开题;何人参加课题指导;对课题的建议有哪些;研究动态等都要通过网络为基层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

空间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升课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课题管理的针对性,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突出核心(重点)课题的过程管理,抓大放小

课题管理、课题规划、课题研究是地方性教科所的重要工作,什么课题重要、什么类型的课题是必须重点关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强调课题管理的针对性,关键是应该学会针对“重点”,抓住核心。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推出了“个人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推动,“个人课题”已蓬勃开展起来。“个人课题”研究是群众性、大众化的教育科研方式,几年累计下来“个人课题”在市级层面已经立项了一万余项,区县级的更多。在“个人课题”研究取得如此大成绩的时候,教师中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个人课题”的重复研究多、部分课题质量不高等等。对“个人课题”是全面管理,还是分级管理,如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新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大市级教科所在群众性、大众化教科研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应该突出重点,加强对核心(重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核心(重点)课题在某些领域具有全局性,这类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基础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抓住此类课题的过程性管理,能提升课题管理工作整体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地方性教科所在冲击教育热点、解决教育难题中的核心作用。

2.加大课题研究关键环节的过程指导与监控力度

对学校课题的管理,不需要面面俱到管到研究的全程,而是要抓住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这就如同我们指导学生解数学题一样,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步骤,针对关键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题管理工作也同样应该注重对关键环节的过程指导与监控,这也是增强课题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从多数课题的研究方案或者研究报告看,其课题研究往往在目标、过程、价值、成果的匹配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混乱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课题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在如何“关注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如何使“研究方法更加恰当”,如何让“研究结果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等方面加强指导与监控。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课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主动联络,加大对名师、名校的优质服务

名校、名师在其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调研统计结果分析,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对名师、名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指导方面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这也制约着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有我们自身的缺陷。我们的工作不够主动,我们的指导和服务还不够到位,使得名校、名师的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和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推广与广泛共享;另一方面,名师的“高原现象”也是制约其前进的一个主要障碍。“头衔多,光环多,专业发展上顶天花板”是造成名师名校在课题研究中出现“高原现象”的一个根本所在。“高原现象”的出现使名师名校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内驱力。

帮助名师名校在课题研究中克服“高原现象”,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教育科研领域再次提升影响的有效途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这方面应该大有可为。首先,我们自身必须有水平。不能只从事理论研究,追求所谓的理论高度,更要学会深入教学一线,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要加大主动性服务意识,主动联络。俯下身子走进名师、名校,以学习的视角主动服务,切忌以专家的身份指手画脚。以大量的文本调研分析名校发展中的瓶颈,提供可供选择的课题研究方案;以网络服务的方式放大名师的优质资源,搭建更多的对话平台,对名校、名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名师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参与到学科类的课题研究中去。引导名校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促进南京市教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推动名师名校的教科研工作,需要我们“以精深的建议影响他们,以主动的精神感动他们,以热情的服务吸引他们”。

空间四:苦练内功,提高课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开题、结题是课题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开题阶段专家的建议对课题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克服课题申报时在方案设计方面的缺陷,便于研究者进一步梳理课题研究内容,清晰研究步骤,掌握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结题阶段专家的建议是进一步纠正研究中的失误,为下一步研究明确方向。从目前的调研情况看,个别专家在开题时的建议比较模糊,是大而化之的说教,有的是打着上位设计招牌的空话。结题阶段,个别专家浅谈课题研究中的不足或者不谈,做老好人,以求一好百好。上述现象都是课题管理工作浮躁的表现,是导致课题研究虚化的重要原因,对大市级教科所来说,必须引导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苦练内功,促进教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从而让课题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

提高课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1.说到“点子上”,讲在“关键处”

在课题活动中要多听,多看,少说正确的废话、套话,要说就要尽可能地在问题的要害处把话说到“点子上”,讲在“关键处”。我们到基层指导课题研究,首先要学会倾听和观察,既要在“对话”中获取更多的研究信息,也要学会深入到备课组、教研组中去,沉到课堂中去观察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亮点和漏点。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后,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课题的困惑可能在于具体研究策略方面,有些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不适当,有些可能是研究方案设计不周全。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到底该讲什么、如何讲。

2.站得“高”一些,分析“透”一些

一线学校的课题研究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和教师自身教科研水平的制约,研究角度和研究策略具有局限性。课题指导中,一方面,如果教师站在课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我们就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指导他们;如果学校的课题研究只是站在学校的角度去研究,我们就要从社会的广度来剖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另一方面,对课题的分析要逐点进行,每一个课题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在分析指导时,应尽量少下结论性的语言,如果有,必须有理由的支撑,做到既有数字又有例子。透彻地分析常常反映在推理要有逻辑,举例要有道理。

3.举一反三,促使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常常要举一反三,其实,课题研究亦是如此。课题管理中强调举一反三,其目的不仅为了解决一个课题的研究,而是通过举一反三,用科学的科研方法去实现一类课题、一组课题的研究,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和高效。

在进行课题指导中,需要帮助教师掌握的研究方法通常有: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进行学科背景的课题指导时,根据课题内容还可以引导教师尝试利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这些科研方法的掌握可使课题研究假设更真实,效果更明显。

4.认真“备课题”,提高科研指导实效

近来,我们对课题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每次课题活动都会发课题活动邀请单。目的其一是对活动进行记录,便于动态生成课题研究过程;其二是督促被邀请人认真对课题活动进行“备课”,以提高课题指导的实效性。从新的学期开始,本所人员参加的课题活动,要有课题“备课”笔记。一次课题活动,就像学校里对待一节公开课、一节“示范课”那样去要求全体教育科研人员进行课题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备课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当参与人员拿到课题研究方案或者研究报告后,先整体通读,后着重分析课题方案或者研究报告的核心价值以及研究脉络,分析它们的亮点和缺点。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逐步剖析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管理中心牵头,组织两人以上的课题研究小组对该课题的相关意见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形成成熟意见后,将教科研人员在课题活动中的“所说所为”一一落实到“备课题”笔记中。

课题管理中的“备课题”过程将成为南京市教科研工作中课题活动的一个常态。为了确保指导的实效,还将把课题的备课笔记作为教科研人员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我们坚信,长期坚持这种做法,课题指导工作将更有实效。

空间五:强调均衡,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专项帮扶力度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影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以关注部分学校为主,课题研究成为部分学校的专利,在大众化、群众性教科研的掩盖下,教科研工作有阳春白雪式独舞的趋向。我们只知道抱怨课题申报时个别地区、部分学校的研究方案怎么不尽如人意,不知道对相对薄弱地区学校的雪中送炭。导致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教科研水平与先进地区、优质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教科所“走进学校,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的工作要求,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每学期开展4—5次走进基层、走进教科研薄弱学校、走进备课组、走进课堂活动,主动进行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服务与指导。全所人员分区、分片定点帮扶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定期走访帮扶点,排出日程,一家不漏地了解其教科研情况,并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面对面指导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在指导中管理,在服务中提升。整体提升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逐步实现南京市教科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总之,用心、用力、用情,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基层的形象将会有新的变化。耐心、细心、专心,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课题管理工作在“接地气”、贴基层的实践中,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肖林元,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10002)

猜你喜欢

教科研南京市课题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