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2-04-29许安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1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

许安豹

“人们走入了手段的王国,却迷失了人的目标;人们跨入了物质的天堂,却跌下了精神的深渊”。 在近乎残酷的升学竞争中,教育目标和评价,已简化为升学率的高低,教学内容难度不断提升,已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沦为高难度的知识训练,人的价值、情感被忽视,人文底蕴被抽走,人文精神渐行渐远……在教育功利的驱使下,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物质价值而忽视人文价值,生活富裕之后,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出现了道德水准滑坡、个人主义膨胀、社会责任感减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缺少人文阳光照耀的教育产生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诸如上述现象。人文精神的缺乏,价值理性的式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忧虑。因此,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博大而精深,“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赏能力的公民。”历史学科这种独特的学科特性,是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作为人文学科的,在肩负起在科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的历史重任。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以无可替代的时空内涵和认知深度,给人以心智的陶冶、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使人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素质。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为己任,通过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向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学科,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重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历史教学并非像历史研究一样,有弄清历史真相的任务,而是在一定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观念。正如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课堂教学还须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愉快和谐的人文心理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高高在上,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完全顺从,学生的个性被磨平和扼杀。新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是“共享”式的师生关系。人文理念指引下的“共享”过程,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困难的帮助者、成果的分享者等,是“平等中的首席”,承担着学生“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正当爱好和合理需求,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和适度的宽容。尊重个性是学生获得精神解放的前提。同时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精神愉悦且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只有在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才将具有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可能。因此,课堂应该是一个“情感场”,是师生情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陶冶性情,他们的思维不受压抑,个性得到舒展,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积极活跃,学习已成为他们的自觉需要,学生自信和智慧的光芒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能将物化的知识转变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人格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