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化陶瓷泥塑贴花技术及其审美
2012-04-29颜加强
颜加强
摘要:现代德化陶瓷的泥塑贴花是在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形成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它用于现代陶瓷装饰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技术美的延伸;它的文化语意,是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审美相结合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泥塑贴花 技术美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122—03
长期以来,在吸收中国古代各地陶瓷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德化陶瓷生产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技法及个性特征。在以雕塑为基础的造型技法中,泥塑贴花是既具有传统意义,又富有现代审美精神表达的陶瓷制作技术之一。
本文就泥塑贴花展开讨论,旨在揭示它形成的过程及其审美特征。
一、现代德化陶瓷的泥塑贴花是在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形成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
宋代发展起来的德化窑陶瓷,在明代,以生产白瓷为主要内容,并发展到成熟阶段,尤其白瓷瓷塑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瓷工利用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并吸收历史上陶瓷造型制作的基本技术发展成“捏、雕、塑、镂、贴、接、推、修”八种技法。泥塑贴花就从属于这“八种”技法中衍生而来的陶瓷生产制作技术。相对应的,利用泥塑贴花技术装饰的陶瓷产品,称为泥塑贴花陶瓷产品,简称泥塑贴花。
宋代中国白瓷生产以定窑为代表发展了刻、划、印等陶瓷装饰技术,也出现了相对应的白瓷产品。继定窑白瓷装饰之后,明代德化窑白瓷以雕塑为基础发展起来,并形成自身的个性特征。从传统上看,德化窑白瓷造型及其装饰技法表现为泥塑、雕刻、捏花、贴花和浮雕的综合应用。例如,明代何朝宗所塑造的瓷塑观音,就是这种方法的综合。随后,在陶瓷生产技术发展与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德化陶瓷生产分别形成雕刻、镂空、捏花和贴花等相对独立成型的工艺制作及其产品,其中,尤其以泥塑捏花更加富有地方特色。例如,民国四年,德化当时著名瓷塑艺人苏学金利用捏塑技法创作完成的作品《瓷梅花》入选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荣获金奖。这是工场手工业时代德化陶瓷第一次在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获得的殊荣。从此,德化陶瓷手工艺制作朝着制作技术“多维化”方向发展。
在制瓷技术朝着“多维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泥塑贴花最为突出。泥塑贴花是多种技法综合应用的结果,它是在制作中先将造型形象的整体进行局部分割,然后分别塑造,最终将各局部利用黏结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因此,泥塑贴花陶瓷生产制作技法是在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形成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就现代陶瓷生产而言,它仍然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论是注浆成型的陶瓷产品,还是滚压成型的陶瓷产品,都可以利用泥塑贴花的装饰方法进行后期装饰处理。尤其在西方工艺品陶瓷生产中,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泥塑贴花的装饰技法。在贴花的基础上,设计者还用有色土进行色彩处理,然后进行粘贴,进而增加泥塑贴花的色彩效果。
因此,泥塑贴花是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的发展与积极利用,在现实陶瓷生产中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二、泥塑贴花用于现代陶瓷装饰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陶瓷制作技术美的延伸
泥塑贴花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陶瓷泥料的可塑性和黏结性要好。另外,泥塑贴花是陶瓷手工艺制品,它的造型和质量都因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不同。长期以来,德化窑白瓷材料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材料性能与手工生产的技术水平。德化窑“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其良好,为唐宋其它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由氧化铝含量较高的黏土烧制的,黏土内含助溶剂物质少,故瓷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在手工制瓷技术上,德化陶瓷经过历代瓷工的精心钻研与不懈努力,总结了大量属于手工生产的技术和技艺,以及经验。特别是工场手工业时代,陶瓷生产积累了不少手工技术和经验,在此,陶瓷世家将各种手工技术及技艺传承下来,例如,前文提到的苏学金,就是一家陶瓷世家宗师,他创办的“蕴玉瓷庄”已经累世四代。“蕴玉瓷庄”一门四代一百多年为德化陶瓷手工艺技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由于泥塑贴花是通过手工捏花及黏接将花连接在主体物之上而形成的造型形象,因而,在作品上具有手工痕迹,手工艺性较强,是富有人类原创性的陶瓷产品。
相对于现代大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机器生产制造社会消费产品而言,它远离了工业生产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作为工艺美术品与陈设及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物质媒介,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统手工艺角度看,陶瓷生产十分注重工艺和技术的结合,尤其重视手工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泥塑贴花是产生于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造型方式,早在佛教文化盛行的时代,大量的佛教寺院都采用泥塑的造型手段来塑造佛教人物形象。苏学金之父就是这样一位游走于民间的泥塑艺人。苏学金继承父业,并结合当时德化陶瓷生产技术与历史遗留下来的瓷塑技艺,成为当时有名的瓷塑艺人。后来,他创办瓷庄并收徒授艺,将陶瓷手工艺技术传播开来。苏学金之后,德化“苏门”瓷塑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德化陶瓷界享有清誉。作为一门手工技术“苏家”以“世家”的方式将它继承下来,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在,面对现代工业化陶瓷生产与市场经济需要,整个陶瓷手工技术在德化陶瓷产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适应德化陶瓷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文化多元化需要,成为德化陶瓷生产力水平的一个层次标志,成为德化陶瓷经济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手工艺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它具有技术美和艺术美的文化特征。泥塑贴花在现代德化陶瓷装饰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它材料和技术结合的多样化表现形式,适合不同文化阶层需要,成为文化审美的重要内容。这样,泥塑贴花在地区陶瓷文化中形成一定的文化语境,并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三、陶瓷泥塑贴花的文化语意,是陶瓷传统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的结合
从传统陶瓷雕塑发展而来的陶瓷泥塑贴花,于陶瓷艺术创作中得到了新发展,它的新文化语境是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陶瓷泥塑贴花是从传统手工艺时代继承下来的陶瓷生产制作技术,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气息,它产生并发展于地方陶瓷文化环境中,是由民间工艺成长起来的手工艺制作,富有深厚的民间审美基础。
早在明代,德化瓷塑就显示出粘帖的制作迹象,何朝宗创作的观音、达摩等诸形象中,就渗透着“贴花”的造型因素。苏学金利用捏塑方法所塑造的《瓷梅花》,从塑造梅花的各个独体开始,然后用粘贴的方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对泥塑贴花是一个启示。现代德化民间陶瓷制作多采用泥塑贴花来完成创作,并显示着地方特色。例如,陈明良先生创作的《荷花瓶》,就是利用泥塑贴花的技法制作和表现的。在该作品中渗透着浮雕与圆雕相结合因素,它具有雕塑感的形象,富有审美空间审美张力。再如,赖礼同先生创作的《傲雪梅花》,作品通体采用泥塑贴花的装饰塑造方法,作品既有精细入微的刻划,又有轻描淡写的概括,造型新颖,形象生动。泥塑贴花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因创意需要而多变,也因创作者个性张扬而独具个性化特征。
随着德化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文化审美认同感的不断加强,泥塑贴花和釉上彩绘的结合必将展开,这是继陈明华先生有色瓷土利用基础上的新突破。因此,在陶瓷审美的新文化语境中,陶瓷泥塑贴花是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泥塑贴花是在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发展与成熟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它出现在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中,并结合传统文化因素于内,成为人们相对普遍的综合审美观念的代名词之一,——它所具有的技术和审美相结合的认同感,是建立在民间美术基础上的一种民众情节。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3]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M].广州:花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