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2012-04-29张连秀
张连秀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一、在阅读中积累感悟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词、句、段等基本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作文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阅读教学要通过朗读、背诵、复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阅读教学中,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初读读得准确、通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在指导读书时,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在深入阅读中解疑释难、积淀语言。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学生能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段美篇,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正如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出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并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70首,这样将积累语言落到实处。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阅读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可以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可以写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也可以写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仿写或续写……,这样读写结合,有效迁移,使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阅读内容,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种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在阅读中滋养生命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用自己满腔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学生才会在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与思想的文字中获得心灵的触摸、相拥和感动,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使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翻阅一下小学语文教材,就不难领略其中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闪烁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其中有抒发人间真挚亲情的文章,如《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和启迪。有哲理深刻、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如《鹬蚌相争》《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从读寓言故事明白道理,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有描绘社国壮丽河山的优美诗篇,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望庐山瀑布》,阅读这些景美情深的文章,不仅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巧妙、生动,且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装点了学生的心灵,更激起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还有许多歌颂革命英雄、科学家爱国情怀的革命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我不能忘记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阅读昨日英雄们用热血书写的爱国诗章,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阅读教学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性,为学生的发展打上了坚实、丰厚的基础。
阅读教学就是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正如崔峦所说:“抓住了阅读教学,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