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活动经验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2-04-29刘家英
刘家英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双基”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的“四基”所替代,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改进,对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冲击。在此环境下,怎样更好地将“四基”的思想传达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怎样改变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给出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的想法,并以小学数学中的“可能性”的教学活动为例,说明了好的活动经验在教学中的体现对于学生发展数学思想的促进.
关键词: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课堂 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074—02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的中小学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不久前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把过去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扩展为现在的“四基”。2011年,在全国的一些地区和教师已经先期开展了针对“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和研究,“如何引领学生有效积累和运用数学教学活动经验”成为中小学教师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基本经验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家感觉在教学中每天都有基本活动经验的体现,但是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能够涵盖基本经验这个概念和范围。对这一崭新课题的研讨和探索聚集了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有学者指出,经验的获得需要“领悟”与“转化”:通过参与具体活动(也可以是替代性的视觉观察)直接领悟获得具体经验;然后对所经历的活动通过回顾、反思等内容的思考,内化为能够理解的、合乎理解的、合乎逻辑的、抽象的经验;最后将获得的经验在解决新问题中进行证实和运用,重新领悟和创造新的经验。经验的积累就是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中实现的。
下面以小学数学三年级中的“等可能性”教学,来说明一下我们在教学中怎么借助学生已有基本活动经验来掌握理解这部分内容。
我们知道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可能性在统计与概率内容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堂课是典型的经历体验数学活动过程,力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确定现象,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安排摸球、抛硬币这类有游戏性质的实验来充实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很多老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积累和运用数学活动经验,通常是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喊叫声一片,但是完全感觉不到学生是真正地通过实验感受、体会这种随机或等可能的现象,反而是有凑热闹之嫌,热闹过后又恢复原样,达不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对数学活动、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力,二是提升组织数学活动、应用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执行力。提升组织数学活动、应用数学活动经验的执行力有三个要点:1.重要数学活动需要早期孕伏,适当反复,以促进直接性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2.基本活动经验需要适当外显,对话共享,以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和系统化;3.基本活动经验的应用性任务需要精心设计,讲求活动推进的梯度和经验运用的效度,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以促进经验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进而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轻松和自信。
抛开以往传统的教学不说,我们要对可能性教学要明确两点,即不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中的规律性,那么就要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改进。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在反复解读课本、领会课标精神以后,就可以知道我们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有三点:一是感受不确定现象;二是体验不确定现象中的规律性;三是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互动,组织教学活动,经历完整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真正理解。其次要对实验设计的规范性和器材进行精心选择,这样就能更大程度上使我们的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避免不规范的实验产生较大偏差的结果,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惑,从而打乱或影响了教学计划。
只有保证了以上几点,我们在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够把概率与统计中的基本思想体现出来,通过我们针对可能性的有目的的实验,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活动经验,有利于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赵小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J].数学教学,200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开玉.小学可能性教学中的实验误区及改善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