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节课引发的“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误区的探讨”

2012-04-29富强徐东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22期
关键词:误区信息技术改革

富强 徐东晨

[摘要] 以高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利教兴学。但也不难看到,有些学校一味地追求“新、炫、奇、多”,用多样的信息技术及纷杂的课件来填塞教学活动,不仅使之成为教师的负担,而且还会混淆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误区;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22- 0108- 01

还记得在我毕业前实习的那年,曾听过一位市级语文骨干教师上的公开课,讲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葡萄沟》这一节,那时信息技术刚刚起步,看着学生们一会儿领略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倾听少数民族的歌曲,一会儿又学习起了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最后那位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画葡萄、摘葡萄、制葡萄干、品葡萄干等互动环节,再回忆起自己儿时那种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方式,感觉当时的那些学生们真是幸福得不得了。

随着自己教学经验的点点积累,教学效果的细细品味,再回想起当时那堂曾令我眼前焕然一新的公开课,似乎期间存在了某些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是当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所致。

1主次不分

那位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设计,不可不称之为独具匠心,而学生们通过各种感知及互动模仿也得到了“身临其境”的体验,然则师生们忙活了半天,却单单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整节课因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而变得支离破碎,更在不经意间,使得一节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普及,有些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讲台前“展示课件”,以取代传统的“逐步板书”,坐在台下的学生们则不再是“记录笔记”,而换做阅读屏幕上的“电子文档”。也有些课件形式过于简单,基本上将板书一字不差地搬到屏幕上,究其缘由,仅仅是因为“多媒体省事,以后再不用写板书了”,这充其量算是媒体教学,而“多”字却丝毫体现不出。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自然有些紧跟时代潮流的学生,上课不带课本,课上不记笔记,以电子文档替代对印刷文本的精读细品,以向老师拷贝电子板书替代对课堂笔记的渗透吸收,师生、生生互动都用耳机、麦克风,怎么看都像是远程教育的情景。如此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整合不当

很多学校教师都尽可能将信息技术这个新兴的元素,加入到自己所在的学科教学当中,这确实收到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有些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却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即存在着让沉重、枯燥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向感官、直观学习方面的倾斜。以计算机为主导地位的信息技术在形象、多元、直接、快捷等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过分依赖感官素材,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却很容易因此而迷失方向,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更有些课件内容太过丰富,形式太过多样,一节课上下来,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的确能令学生们叹为观止,但感叹之余,却难以捕捉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甚至连讲些什么都有所迷惑。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其强大的信息储存、加工、传输、交互等功能确实对现代教育有着毋庸置疑的价值,但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分析来看,貌合神离的技术与课程之间的联姻并不能保证我们期待的效果。

3价值偏离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不同整合,究其目的是想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全部罗列出来,但受到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flash、PowerPoint、实物投影齐上阵,结果五花八门的多媒体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当真到了令学生目不暇接、头昏眼花的地步,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正如那位语文教师上的《葡萄沟》一课,虽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当中的动画、声音、图像,以及录制的整个葡萄干制作过程,也确实令在场所有师生们感叹声像的真实,随后的互动环节更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但一堂课上下来,却基本脱离了课文,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普通教师精力所承受的范围,所以迄今为止,仍不难看到有不少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展示他们那些绚丽多姿的课件,而平时则很少去用。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应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而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却抹杀了学科教学的各自特点。这种做法极大遏制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仅不利于技术创新,更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信息技术引入各个学科的同时,让教学过程变得主次分明,各种教学手段变得有序整合,以至于用最短的时间体现出最良好地教学效果,这才是继掌握多媒体基本制作手法之后的重中之重。正如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曾说过:“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猜你喜欢

误区信息技术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改革之路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