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2012-04-29孙耀庆
孙耀庆
[摘 要]当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味追求规模,注重眼前利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发展个性化、创新化、时代化社团,走特色化之路。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135-02
1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社团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是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学在课余时间,有近八成的学生要参加社团活动,特别是一些社团可以组织各类比赛,比如各种棋类、球类、演讲、诗歌朗诵、大学生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专业技能大赛此起彼伏,学术专题讲座以及各类公益活动等,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提高素质、展示才华的大舞台,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是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可以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也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同时增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一些竞争类比赛类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性作用。
三是学生社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可以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四是通过学生社团,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的多重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已经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甚至有的会导致一些社会性事件和案件发生。而大学生社团是一种自愿组织的群众团体,它为大学生公平公正地参与进来,具有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关系融洽的特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我,激发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与人的交往能力。
2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味地追求规模。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社团比比皆是,而且有的规模很大,一个社团能涉及数百甚至数千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规模越大,就越容易生存,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会费收入,来支撑社团的运作。为此,大部分社团想方设法扩大规模,想借助规模效益,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但实际上,社团规模越大,成本费用也会越来越大,这是成正比的。如果将大规模社团的运行成本、机会成本等考虑进去的话,也许规模大就不是好事了。为此,我们首先要搞清发展社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收费吗?是为了求大吗?都不是,发展社团的根本目的,显然在于满足大学同学们多样化的参与要求,满足同学们个性化的大学生活,提升同学们的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较小规模的社团才能更好地确保社团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是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在我国高校社团,很多人急功近利,追求上档次,有影响,有规模,希望通过一两次所谓的品牌活动,就要达到很高的知名度,这是非常不现实的。高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高校社团无法像社会团体那样能有很多人捧场,也没有很多的经济效益,只有日积月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有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支持。
三是资金非常短缺,基础条件差。社团的招入新人、宣传报道和开展相应的活动,都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目前我国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会员费,二是学校拨款,三是社会性赞助。首先,社团的会员费收入有限,因为学生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承受能力很低。学校拨款更是杯水车薪,学校本身的重点在学业和研究,不在社团,因此不会把大量的资金放到学生社团发展上。同时,由于社团的功能和作用有限,社会性赞助也就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学生社团发展的物质条件较差。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不能组织起有强大物质保障为基础的品牌活动,相应的设备也非常短缺,比如乐器、演出服、图书资料等,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
四是以讲座代替社团。在一些高校里,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很多以讲座的形式,请一两个老师来讲一些东西,即成为社团活动。这路思路与途径实际上与真正的大学社团有很大的区别,也无法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3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
一是发展个性化、创新化、特色化社团。我们知道,大学社团的活动力和源动力在于个性、在于特色、在于创新。事实已经证明,没有个性与创新的社团,很难在大学校园里实现自身价值,很难形成真正的影响力,也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要做到个性与创新,必须具备很多前提条件,但实际上大学里这些条件不具备,比如,资金少、环境差、服务落后、观念跟不上、指导滞后、体制机制有障碍等。因此,要着力打造特色性社团。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非常流行自身形象建设,以此来提高本身的品牌知名度。这里关键是如何突出个体特色,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更好地取得效益,对社会对个人都能带来很好的满足。对于大学社团来说也是这样,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社团,也就肯定没有好的发展前途,不能给本社社员、非本社社员及学校带来很好的满足,也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认为,大学社团特色应当是真正实力与内涵的体现,应当建立较为明确的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使得机制运行顺畅,并为实现社团的目标提供前提条件。
二是培养优秀的社团负责人或牵头人。社团能否成功发展,往往与社团干部特别是社团主要领导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在大学里,活动开展得是否正常,是否有影响力,是否能够受到会员欢迎和学校好评,往往体现在社团的几位能干的社团干部上,如果他们善于团结同学,集思广益,注意处理好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善于沟通、联系上下,那么他们就能制定出有力的措施,推动社团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要把握社团发展方向,明确社团基本职责。高校的社团联,作为团委管理社团的派出机构,应该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对社团的性质、宗旨、成立条件和审批手续,对活动经费的来源及使用等作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要定期对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全面、扎实、科学的调研和分析,从而为下一步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里各个社团要有持久长远的战略规划。社团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实现传承?如何发挥社团的功能和作用?这都要有详细的规划。社团发展应该像种树一样,前人播种、后人栽养,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终于长成一颗大树,然后再乘凉。因此,要完善社团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社团负责人参与的重要会议,进行详细认真的交流沟通。要采用自我总结,自我归纳,自我分析以及群众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社团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业绩,要进行绩效考核,用制度来激励社团干部更努力地开展工作,推动社团良性发展,并为学校的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社员的科学评价体系建设,使高校学生社团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在高校,领导要对社团给予高度重视,要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分阶段、分项目、分计划的综合评价。学校要在物质上、精神上、体制上、管理上、资源上给予大学社团以帮助和支持。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可在每一学期或一学年对校内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考察评价,建立晋级制度,好的高校学生社团在级别上优先升格,并在活动经费等支持上予以倾斜;社团活动开展不积极、质量不高,不能发挥作用的社团,进行降级或根据情况予以撤销或合并,在社团之间进行资源重组。
四是积极自立自筹经费,支撑社团良性发展。社团发展、素质拓展、业务壮大,需要必要的经费来做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社团因经费紧缺而无法开展一些活动,这在我国很多大学里已经被大量事实所证明。在学校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社团可以利用企业的赞助,这无疑会使学生社团如得东风,摆脱经费紧缺危机。对这些赞助企业来说,不过是拿出一笔有限的经费来为自己作一下广告、推销一下产品,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都是在广告经营规划之内的事,也是他们实行营销的另一种重要渠道,因为现代高校是他们潜在的消费市场,高校有大量的大学生,消费力日益增加,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另外,大学生具有消费自主权,并很快走向工作岗位,能与社会消费相接轨,这对企业的经营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说白了,社会要以社会化思路来经营、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因为学校能为其提供的物质支持与经济资助是非常有限的,社团只凭借自己的力量也是不足的,因此要加大对自身的投入就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只有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走社会化经营的道路才能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是各社团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内在精神,有自己的传统和根基所在。位卑不敢忘忧国,身贫不能掩志坚,大学社会更是如此,一个社团必须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精神。它不仅仅是培养成员的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进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大学社团的根本价值取向。比如各种文艺社团、体育运动社团、娱乐社团等,他们能壮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核心吸引力。而很多公益型、服务性的社团,之所以虽然做了很多活动,但仍然不能兴旺发达,主要是没有一种核心的精神支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往往会陷入一种低级的重复发展的误区。
总之,大学生社团有着其非常独特的作用,高校领导者应当在各方面给予本校的社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社团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要解放思想,积极创设条件,克服困难,把社团领向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大学生本身的价值提供平台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