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转变

2012-04-29姜钰莹严鸿杰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条件政府信息化

姜钰莹 严鸿杰

摘要: 我国的信息化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也没有形成一支能够全面开展信息化审计业务的人才队伍。在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信息技术对我国政府审计方式的巨大影响下,政府审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首先对信息化及政府审计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的影响,最后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转变及对政府审计如何适应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政府审计转变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人们不断地转变着生活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及贸易方式,这也使得政府审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信息量越来越广,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的环境下,手工审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审计质量的要求。政府审计应该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如何实施有效的审计方式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信息化及政府审计概念的界定

信息化,是一个造福于社会的,一个“化”的过程,是一个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各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相关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过程。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政府审计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政府审计的目标是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严格履行,适应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二、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已经逐渐运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尤其是在审计领域,从而打造信息化的政府审计系统,全面加强政府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最终实现政府审计的信息化。

(一)信息化对政府审计内容的影响

传统的政府审计中,最初都是以手工的方式进行的,通过算盘、计算器等的审计工具,手工翻阅账本进行数据的搜索分析。而在现代审计中,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依赖计算机这类的信息设备,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在信息化的系统下,各种审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进行分析处理的,但是根据计算机自身的弱点,如果系统本身出现了程序性的错误或者有人利用了计算机自身存在的漏洞进行篡改,甚至系统出现了瘫痪,计算机就只能以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审计事项,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固有风险依旧是存在的,从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审查,这是传统审计不能触及的范围。

(二)信息化对审计重点的影响

在近代政府审计中,政府审计的重点是被审计单位的预算、计划和预测、决策方案的效益型和被审计单位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效益性,以及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1]在传统的审计手工审计中,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被审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编制,而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人员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分析审计数据并提出质疑,在对原来的审计重点关注之外,不能忽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环境,更多要求给予更多更细的关注。

(三)信息化发展对政府审计组织方式的影响

审计是一项带有目的的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使得传统的审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审计组织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的目标能否实现,能否符合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组织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五统一”,即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审计时间,统一审计处理(或处理口径),统一汇总上报。

审计组织方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两条通道”为框架的大型审计项目组织管理体系。[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任务也变得日益的繁重,越来越高的审计要求和落后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赶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审计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组织的现有力量,提高审计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此,信息化的条件下,审计组的工作要求同步进行,审计的相关事宜均向中心审计组负责,也减少了地方的干预,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化的管理也由松散型向一体化的审计管理转变,最大限度地共享审计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确保了审计的效率和目标的实现。[3]

(四)信息化发展对政府审计方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行,审计的对象也逐渐从单一的数据对象发展到了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和信息环境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概况确定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对象。运用相关的审计软件审计人员可以很有效地对需要审查的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时候创造必要的网络环境。由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有意隐瞒甚至更改,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对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预处理,然后把握住总体,选择好的审计重点,抓住薄弱的环节,避免审计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对审计重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审计取证的时候,有时候只会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所以要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审查,从而保证计算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审计的风险。对于审计的方法,可以分为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三个方面。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管理的规范化和层次化。

(五)信息化发展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在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结构也在不断地呈现出多元化。管理手段正逐步信息化和现代化,审计人员现有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已不能与之相匹配,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严格地,实事求是地选择真正适合审计的人才,并进行良好的培训,丰富和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合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将那些优秀的审计人员培训成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府审计与建议

(一)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政府审计的转变

1.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内容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信息化审计转变,审计的范围也由会计的数据延伸到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环境。

2.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重点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数据的处理速度很快,审计人员可以省下时间,注入更多的精力到审计数据的分析和审计取证中。

3.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组织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果的正确与否。审计机关要在坚持“五统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创新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的现有的人力和物力,优化整体的资源配置,提高审计效率,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4.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方法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经历了从单一的听审技术到综合检查技术,从手工审计手段到计算机技术审计手段的变革。

5.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也逐渐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综合的分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水平也是现代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

(二)政府审计转变的建议

为了有效发挥政府审计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监督职能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为了更好地建设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政府审计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建议如下。

1.我国的政府审计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政府审计的信息化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的角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进行创新和运用。

2.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促进政府审计发展的平衡,重视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建设,促进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匹配。在财力允许下科技日常运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3.打造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完善审计应用和管理系统,完善相关的计算机审计准则,避免制度的不完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4.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与信息化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与信息化相应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认清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从而有效地保证政府决策的正确性,维护政府的权威。

参考文献:

[1]张侠,刘军.信息化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影响——兼谈转变政府审计模式.财会月刊,2010,(28).

[2]丁丽娟.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模式的创新[J].商业会计,2010,(22).

[3]牟军利等.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研究.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1).

猜你喜欢

条件政府信息化
排除多余的条件
月“睹”教育信息化
选择合适的条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