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明, 重研究
2012-04-29郑彦东
郑彦东
摘要: 《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具体化、本土化,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又是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依据。为了提高高考质量,保障复习效率,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学习《考试说明》,重视《考试说明》的研究。
关键词: 《考试说明》 学习研究
为了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编写《××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的。在坚持统一的《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实行分省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又根据《考试大纲》的指导原则,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定了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不仅指明了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强调了学科的基础作用;不仅明确了考试的目标,而且提出了考试的能力要求,规定了考试范围及对中学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具体化、本土化,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又是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依据。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重视《考试说明》的研究。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通读《考试说明》中有关本学科的内容,除了了解考试的性质、考试的形式、考试的目标、试卷的结构外,更应该熟悉考查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对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及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的理解。通过学习《考试说明》要达到如下目的。
1.调整教学内容。
题目在书外,知识在书内,要以不变应万变。依据《考试说明》找到:(1)教材中哪些内容不考;(2)教材中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化和拓展;(3)考纲所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与哪些知识点有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删除教材中不考的内容,讲练重点知识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2.找到选题标准。
知识蕴涵在试题中,能力体现在解题中,所以选题尤为关键。根据《考试说明》可以找到选题的标准:符合考纲要求,体现命题方向,突出能力导向,强化主干知识。
符合考纲要求,就是所选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符合考纲规定的范围和层次要求;体现命题方向,就是所选试题从内容、难度、题型、考查的能力要求、试题的特点等各个方面,体现未来高考试题的形式和特点;突出能力导向,就是所选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强化主干知识,就是所选试题要重点放在强化主干知识灵活运用上。
二、深入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高考各学科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对《考试说明》要做好如下研究。
1.研究新旧《考试说明》的变化。
通过新旧《考试说明》的对比,找到新《考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肯定会反映在当年的命题中,所以对这些变化点要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变化的背景,对变化知识点要进行拓展训练。
2.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
《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都是经典的试题。这些试题不仅反映了高考试题的题型和特点,而且渗透了高考的难度和能力要求。研究题型示例要分析试题的背景,归纳试题考查的内容,体会“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从整体上把握高考试题的走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例如,现有甲、乙、丙、丁4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的单质在大气层高空释放的蒸气呈现明亮的橙黄色云雾,科学家由此可确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写出甲、乙、丙、丁4种元素的符号。(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 7。(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此题以典型的非金属和金属主干知识为背景,考查的内容是必修模块“化学1”中常见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修模块“化学2”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本题以3个高考必考模块的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了考生的提炼、吸收试题提供的信息并加以转化、重组,再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和文字表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3.研究《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各学科的考核能力要求,但说得都很笼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就是要建立能力要求与试题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充分发挥近年高考试题的作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都是抽样考查知识、全面考查能力。只有对照高考试题研究能力要求,才能找到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的形式和特点,才能虚实结合,把能力“具体化”。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对于《考试说明》的研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走形式,要把它读厚再读薄,不断提高驾驭《考试说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