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路径

2012-04-29张靖,毛莹莹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

张靖,毛莹莹

摘 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的指导理论。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灌输论的历史发展进程,以科学发展观武装人民,是积极宣传和灌输党的创新理论的需要,也是坚守社会主义阵地的需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途径,在此过程中,既要注意传统方法的掌握,又要注重灌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科学内涵;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04—03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灌输”的认识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学者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论灌输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和困惑。因此,准确把握灌输论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总结、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灌输的论述,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灌输论”并不“过时”、“无用”,而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发扬、进一步践行。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认识误区

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一种外在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着对价值讨论的深入,人们逐渐淡化了对社会价值的重视,转而关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主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觉醒。由此,人们渴望摆脱抑制,摆脱束缚,摆脱权威,渴望按照自己的主体意愿进行选择,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有人认为,“灌输”是一种简单的被动的教育形式,是一种无视灌输客体,目中无人的教育。它完全忽视了灌输客体的内在需要,压制了灌输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一种强制理论。灌输客体的头脑中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知识、形成思想观念,知识、思想观念等只有通过从外面灌输进入到灌输客体的头脑中去,才能被灌输客体所掌握,因此“灌输”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有人认为,这样的灌输是生搬硬套的,是强制性的,灌输客体是有思想意识的主体,“灌输”就是把知识、思想观念等不顾灌输客体的需要而强硬地使灌输客体所接受,因此,灌输本身就是具有强制性,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也具有强硬性,也是一种“填鸭式”教育。

其三,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一种过时理论。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革命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很低、政治素质不成熟的状况提出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通过灌输的方式使得人民群众所掌握,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并巩固政权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当时,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革命年代的产物,是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培养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而产生的,现如今是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时代主题和时代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主体意识增强,已经不再需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革命理论了。此外,工人阶级不仅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而且文化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已经过时了。

二、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

(一)“灌输”的含义

灌输是指主体将特定思想移入客体的教育过程,方向性和目的性是其本质属性。在现代汉语中,对“灌输”的解释是“输送、注入”的意思,它包含了借助一定的物质力量达到某种目的或结果的意思,如输送思想、知识等,亦能被理解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灌输”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因此,“灌输”所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把外在的理论强加于人、强制执行,更不是生搬硬套,毫无选择。

目前,“灌输”经常被用于其引申义,基本都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党务工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向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授先进的无产阶级意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引导工人群众善于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并且牢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灌输论的形成发展和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灌输论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它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使之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政治信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的社会主义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具有新的任务和意义,现如今,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灌输”的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理论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是过时论。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灌输”的阐述

马克思在撰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首次提到了灌输论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他将哲学比作“精神武器”,将无产阶级接受和掌握科学的理论这一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击中人民园地”,指出只有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的理论,才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必然途径。由此可以看出,“灌输”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使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广大工人阶级掌握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恩格斯在发表于《新道德世界》上的文章中也表述了灌输论的思想,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强调了科学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意义,进一步表达了“灌输论”的思想。

1901年10月,考茨基的“灌输论”思想在《新时代》上发表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第一次得到比较完整的表述,其基本内容是:社会意识不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的直接的结果,两者尽管有同样的经济和社会根源。现代社会主义意识只有在深刻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来。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因此,社会民主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向无产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此,考茨基明确地使用了“灌输”一词,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当中去,无产阶级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意识,才能在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进行阶级斗争。

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中所阐述的“灌输”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运用各种宣传、鼓动等手段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传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启发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并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自觉地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理论、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途径,也是无产阶级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有效方法,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胜利,就必须用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为此,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并不是无视人民群众的主体需要而强加于他们的,并不具有强制性。

三、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实践途径

面对各种误区和错误观点的挑战,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不仅要毫不动摇地继承和坚持,更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注意传统方法的掌握,又要注重灌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如今灌输客体已不再是革命时期没有知识的工人阶级,而是有思想、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灌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把握机会,加大力度,提高认识,改进方法,以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注重灌输客体的层次性和主体性,因材施教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要求必须以人为本,从灌输客体的具体特征出发,使灌输内容、方式与灌输客体的年龄、职业、个性特征等相适应,与灌输客体的智力水平、思维水平相一致。由于社会成员的文化程度、个人经历、成长环境、觉悟程度、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具有多样性,如果将所有灌输客体以同一标准来看待,采取相同的方式进行灌输,那么,势必造成灌输的僵化,将灌输变成苍白无力地说教,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对灌输客体进行灌输时,必须考虑灌输对象的差异性,努力使灌输内容、方式与灌输客体相适应,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灌输客体进行疏导和交流,从而提高灌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与时俱进

灌输内容是理论灌输工作的坚实基础,是对灌输对象进行灌输教育的核心。提高灌输内容的科学性,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其次,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现实,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增强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突出体现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拓展新领域,扩大新视野,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再次,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将注意力集中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时,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这里的灌输并不是指自上而下的强输硬灌,不存在灌输“形式居高临下且手段方法粗暴单一、灌输内容虚化且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灌输主体‘长官化且缺乏问题和创新意识等缺陷”问题, 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科技变化和我国国情,创新一切有效的科学形式,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下,通过科学而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和制度安排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正反面教育,使主导思想社会化的科学灌输。

(三)注重灌输方式的多样性和现代性,不断创新

灌输方式是进行理论灌输的途径和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在灌输过程中能够激发灌输客体的兴趣,增强灌输客体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日趋多样化,其精神需求也逐渐趋于多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匿名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阵地和新领域。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现代的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灌输工作。

(四)注重灌输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共建和谐

灌输结果的有效性是衡量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是各项理论灌输工作完成的标志,达到预计中的灌输结果是每一项理论灌输工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灌输结果的一致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在当前价值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追求利益的方式以及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这就要求灌输主体通过有效的灌输方式,运用正确的灌输内容对灌输客体进行有效的理论灌输,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科学、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得各社会成员、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统一,从而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环境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来看,存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国际网络的迅猛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传输过来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有政治目的的,这必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挑战和考验都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宣传,尤其是对青年学生更要加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灌输”。

参考文献:

[1]韦冬雪.对灌输论不同对立观点的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3,(9).

[2]宋迎法.灌输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3).

[3]王学东.略谈考茨基“灌输论”思想的形成过程[J].国际共运史研究,1988,(2).

[4]王启文.“灌输论”是谁最早提出来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8,(2).

[5]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

[6]胡河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6) .

[7]李菲.重释“灌输”的内涵及实质[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

[8]杨芷英.浅谈新时期灌输客体的变化与灌输理念的更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

[9]柳咏心,杨敬玲.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探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ism inculcation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path

ZHANG Jing,MAO Ying—ying

(Marxism college,East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Marxist inculc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is the perfect education activity instruction theory of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ist inculcation theory, accurately grasp the inculcation theor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rming people wit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actively promoting and instilling the innovation theory of party needs, as well as adhere to Socialist positions of ne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way of Marxist inculcation theory in the new era, and in the process, as well as master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but also focus on inculcating innovation in content, form, enhanced sense enhanced relevance, effectiveness, and initiative.

Key words: Marxism; inculcation theory;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practice path[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