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调查
2012-04-29向发云韩永超等
向发云 韩永超等
摘要:2012年夏季,对湖北省草莓(Fragariaananassa)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湖北省草莓主栽品种晶瑶、丰香、法兰地等。结果表明,晶瑶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最严重,平均发病率为41.7%,平均病情指数为21.5;丰香次之;法兰地发病最轻,平均发病率为16.2%,平均病情指数为7.5。并对炭疽病病样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关键词:草莓(Fragariaananassa);炭疽病;病害调查;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8.4;S436.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650-04
炭疽病是草莓(Fragariaananassa)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已成为中国南方草莓产区育苗的主要障碍[1,2]。草莓炭疽病主要为害草莓的叶片、叶柄与匍匐茎,严重时病菌侵入短缩茎,致使整株凋萎枯死;托叶、花及果实也可感染[3]。
目前关于草莓炭疽病的研究认为,引起该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菌有3种——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Brooks)、尖孢炭疽菌(C.acutatumSimmonds)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气候条件不同,病原菌种类也有较大差异。据相关文献记载,在以色列,尖孢炭疽菌是草莓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茵,其次是胶孢炭疽菌[4,5]。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胶孢炭疽菌主要为害匍匐茎和短缩茎,是草莓炭疽病菌的主要种群;尖孢炭疽菌主要为害果实[6,7]。中国于1991年由叶正文等[8]首次发现草莓炭疽病,近年在全国各地的为害逐渐加剧,尤其是在高温多湿季节更为严重。任小杰等[9]报道胶孢炭疽菌是上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种群,而尖孢炭疽菌仅在从辽宁丹东引进的草莓果实上有所发现,不是主要种群。近年来湖北省草莓主产区在育苗期间,炭疽病发病很频繁,且越来越难防治[10]。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草莓炭疽菌的病害发生情况,为湖北省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2年夏季对湖北省各地草莓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做一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湖北省草莓主栽品种晶瑶、丰香、法兰地为调查对象。
1.2 炭疽病病害的调查方法
2012年夏季,以湖北省草莓生产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每个单元随机选取1~2个村,对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1.2.1 炭疽病发病率的调查 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占地1m2,调查草莓植株总数及发病植株数、死亡植株数。发病率计算公式为: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死亡率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2.2 炭疽病病情指数的调查 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选取4棵植株,每棵植株选取5片叶,调查草莓炭疽病病情指数。草莓炭疽病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叶正文等[8]、王丰等[11]的方法,略有改进。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1.3 炭疽病病害的鉴定
采集草莓炭疽病病害样本,对于有典型病害症状的样本根据所表现的特征对病害进行初步判断。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应用PDA培养基,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原物的特征,对病原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晶瑶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调查发现,在湖北省草莓育苗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炭疽病对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的侵染部位几乎是全方位的,各地草莓叶片、叶柄、匍匐茎、短缩茎上普遍存在炭疽病病斑(图1a、1b、1c);萎蔫或枯死的草莓植株短缩茎剖开,可见病菌从外向内入侵致使植株维管束褐变(图1d)。炭疽病在叶片上的侵染症状表现为直径1~6mm的灰黑色圆斑;在叶柄和匍匐茎上的侵染症状表现为黑褐色、稍凹陷的纺锤形病斑,长约2~8mm,病斑以上部位后期表现为干枯死亡。其中匍匐茎、叶柄最易感病,叶片、短缩茎次之。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炭疽病发病的普遍程度和整体严重程度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湖北省各地晶瑶草莓育苗期植株的发病率介于14.0%~69.1%,平均为41.7%;晶瑶植株死亡率介于0.0%~23.1%,平均为9.8%;晶瑶植株病情指数介于7.7~38.0,平均为21.5。总体而言,咸宁市咸安区、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武汉市洪山区、鄂州市鄂城区等地发病较重,发病率达到了55.0%以上,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病情指数达到了28.0以上;宜昌市夷陵区、宜都市、广水市、利川市等地晶瑶植株发病相对较轻,发病率在25.0%以下,死亡率在2.0%以下,病情指数在10.0以下。
2.2 丰香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2.3 法兰地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2.4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
3 讨论
3.1 炭疽病对湖北省草莓育苗期危害较大
草莓为营养繁殖,病菌可以菌丝体或侵染丝生活或潜伏在病组织中,通过小苗的移栽从育苗地传播到大棚,或通过采果后用于繁苗的植株传播到育苗地。在育苗地,发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则通过雨水的飞溅,从伤口或直接从表皮侵入,辗转为害。发病适温28~32℃,6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草莓越夏繁苗的高温阶段在苗圃多发且危害严重。育苗期的高温干燥不利于匍匐茎的伸展和根系入土生长,植株抗病性下降;同时暴雨传播大量的病菌,常会带来病害的爆发。育苗期高温干燥和多暴雨,炭疽病发生重,严重田块甚至可导致绝收。
3.2 育苗期炭疽病的危害程度与草莓品种、地理气候、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晶瑶较感炭疽病,法兰地较抗炭疽病,因此炭疽病对法兰地育苗期危害较小。就同一品种而言,气温相对冷凉的山区、丘陵地带,炭疽病发病率较低如宜昌市夷陵区、广水市、利川市等,平均气温较高的地方发病较重,如武汉市洪山区、鄂州市鄂城区等地。炭疽病的危害程度也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在气候相近的条件下,宜都市对育苗地进行了土壤消毒或采用新地育苗,晶瑶草莓繁苗效果较好;而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因多年连作,晶瑶草莓繁苗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DAIFM,RENXJ,LUJP.FirstreportofanthracnosefruitrotofstrawberrycausedbyColletotrichumacutatuminChina[J].PlantDis,2006,90(11):1460.
[2]张海英,张明会,刘志恒,等.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17-321.
[3]TANAKAMA S,PASSOSFA.PathogeniccharacterizationofColletotrichumacutatumandC.fragariaeassociatedwithstrawberryanthracnose[J].FitopatologiaBrasileira,2002,27(5):484-488.
[4]DENOYES-ROTHANB,GU?魪RING,D?魪LYEC,etal.GeneticdiversityandpathogenicvariabilityamongisolatesofColletotrichumspeciesfromstrawberry[J].Phytopathol,2003,93(2):219-228.
[5]FREEMANS,HOROWITZS,SHARONA.PathogenicandnonpathogeniclifestylesinColletotrichumacutatumfromstrawberryandotherplants[J].Phytopathol,2001,91(10):986-992.
[6]URE?譙A-PADILLAAR,MACKENZIESJ,BOWENBW,etal.EtiologyandpopulationgeneticsofColletotrichumspp.causingcrownandfruitrotofstrawberry[J].Phytopathol,2002,92(11):1245-1252.
[7]XIAOCL,MACKENZIESJ,LEGARDDE.Geneticandpathogenicanalysesof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fromstrawberryandnoncultivatedhosts[J].Phytopathol,2004,94(5):446-453.
[8]叶正文,郑宏清,童尧明,等.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品种抗性研究初报[J].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75-80.
[9]任小杰,梁 艳,陆金萍,等.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8,38(3):325-328.
[10]吴金平,曾祥国,宋志红,等.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37-2438,2448.
[11]王 丰,马 跃,高秀岩,等.草莓品种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技术研究[J].果树学报,2008,25(4):54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