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一物理概念教学模式

2012-04-29王月贞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变式习题加速度

王月贞

摘要: 高一物理概念教学要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概念教学可分为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运用概念三个阶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要避免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干扰,重视变式教学法,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运用。

关键词: 物理概念引入形成运用

高中物理跟初中比,无论深度还是广度上,难度都明显增加。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高一物理必修模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学习困难上的分化点,若能打破高一物理必修模块“学习困难”的瓶颈,则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效果。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教学上如能从概念上突破,将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①物理概念具有客观性、抽象性、可测性、发展性等特点。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是逐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感知和理解阶段是指能初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有关的数学表达式,明确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运用阶段是指能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与此相应物理概念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运用概念。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引入概念,引入概念的方法还有很多,常见有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概念。教师引入物理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等活动,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教师也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如视频、图片、动画等)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例如对于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可以用小实验引入概念,也可以引入一段关于加速度概念的视频“轿车启动和火车启动过程”,让学生感受轿车与火车启动过程中速度改变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入了加速度概念。

二、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实质,就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形成概念。传统的物理教学,不重视学生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大搞一步到位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于高中物理概念,要着力拓展它们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又可使学生从中体会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

教师引入概念后,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并不十分可取,教师应该通过再次创设实验或其他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刚刚所学概念的认知冲突,以此完善概念。还以加速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组测量轿车、飞机启动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他们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把斜面的高度调节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让小球在斜面上滚下,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约是1m/s2,让学生体会1m/s2加速度有多大。

教师在讲授科学概念时,还要防止前概念的干扰。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已经从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对事物的物理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即前概念。由于有些生活经验的感性和思维定势,前概念往往是错误的,它是学生掌握概念的大敌,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形成概念要重视概念的转变,要将学生基于经验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学生的前概念是概念转变环节中创设认知冲突的依据。学生对科学的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共性错误,教师在注意和研究这些错误理解的同时,更应该利用这些错误的理解给学生创设出种种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们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而不是运用题海战术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加速度概念,会受到速度这个前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会认为“加速度就是使速度增加”“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速度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速度增加,加速度就增加”“速度为0加速度也为0”。这时教师要通过创设实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完善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个高速运行的飞机的视频,同时飞机的计速器显示飞机的速度一直不变,说明物体速度很大,但不一定有加速度,这就改变了很多学生“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的错误想法。如果教师给学生呈现不同情境中加速度的情况,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与情况认识加速度,并不断对加速度概念进行重构、完善,从而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此外,物理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似、易混淆概念进行比较和鉴别,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让它们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链接。

三、概念的运用

概念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让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由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建构,再由理性的建构到具体的深化,真正完成概念的内化过程。物理概念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二是创新运用阶段,主要是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然后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要重视变式教学法,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运用。

变式教学是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而对一事物形成科学概念。变式从心理学上看是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物理变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物理概念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通过变式训练,有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有助于开阔思路,锻炼物理思维。

变式在例题、习题中应用的形式,主要包括一题多解变式、一题多变变式,在解题中教师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问题的解答,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概括、转化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做练习能帮助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外,练习题还可以作为评价工具,用于检查学习效果。为了巩固概念,大多数教师以高考为标准大搞一步到位的训练,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识记和应用,但是这种做法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一学生学习的负担,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优化物理概念应用阶级就必然要精选习题,把握习题的难度;控制概念习题的数量,注意概念习题的代表性,还要注意概念习题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概念。

总之,根据物理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探索、总结物理概念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内涵与外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

注释:

①郭怀中.物理教学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50.

猜你喜欢

变式习题加速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