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从育德开始

2012-04-29高艳艳通讯员

中国德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宁波学校教育

高艳艳 通讯员 卢 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这里是河姆渡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发达的国际港口城市;这里有江南水乡的缠绵韵致,也有海纳百川的雄浑气魄;这里寄托着宁波赤子浓浓的乡情,也孕育着敢于创新的后来人。走进宁波,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古书,须细细地品味:面临大海,他们视野开阔,艰险的环境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闻名遐迩的“宁波帮”不仅带动了宁波经济的发展,也让有胆有识的开拓精神融入这片土地。“文教之邦”的美誉是对宁波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希望,教育已积淀在这座城市的文化河床之中。

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感受宁波,感受甬人,宁波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而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中的创新。宁波教育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正本清源,始终把育德放在教育的首位,将宁波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传统道德相结合,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着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目标沉稳前行。

“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可是‘小太阳节从无到有的见证人哦,那天,我们欣赏了哥哥姐姐们精彩的书画展示,也看到了很多宁波特产的制作过程,还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很多好玩的游戏,别提多开心了!最最特别的是,那天什么作业都没有,真是太棒了!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的毕业生小许回忆起参加首届“小太阳”书画节时的情景,至今仍然一脸的快乐与兴奋。说起学校的“小太阳”书画节还要追溯到七年前。那时候初到广济中心小学的王雷英校长看到学生小小年纪便背起沉重的书包,被书本和作业“绑架”,缺少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天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寻找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呢?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和组织策划,广济中心小学首届“小太阳”书画节终于诞生,并且一炮而红,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其实,在这个自创节日活动提出之初,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的,面对这样的质疑,王校长没有简单地予以反驳,而是结合自己多年组织策划各类活动的经验,让教师们认识到“小太阳节”活动并不是“形象工程”,它的目的在于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如今,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发展的需要设定不同的活动主题,充分展示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在“小太阳节”那一天,你会看到学生自创的“古诗吟诵技法”—读、唱、吟、舞,会看到一幅幅墨香四溢的书画展示,会看到一首首想象力丰富的儿童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教育不是禁锢孩子的天性,要想培养孩子的个性,必须该放手时就放手,有时放手也是一种教育。教育“放手”也走进了学校的厨房。在许多家长眼里厨房是孩子的“禁区”,当好奇的孩子想走进厨房看看、摸摸的时候,经常被爸爸妈妈拒之门外,从而造成许多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情况,宁波市江北江花小学将厨房“搬进”了教室,开设了“活力厨房”特色校本课程。宋代苏东坡有一首咏月饼的诗写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记者来到学校时,正赶上学生制作月饼,学生们五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和面,有的擀皮,有的掐馅儿,有的压模,有的烤制,看似复杂的月饼在孩子们的手中传递,不一会儿酥黄喷香的月饼就做好了,孩子们沾着面粉的小手和如花绽放的笑脸,让这个中秋节显得格外特别。“活力厨房”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让孩子在这里自由发展,学会独立、学会自主。

“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我教育。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将自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构建起学校自主管理体系,为学生搭建起了自主管理的平台。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学校在班级层面实行班级管理“人人岗位责任制”和班务处理“班主任助理制”。通过根据班级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增设岗位、组织学生申报与岗位“招标”责任制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的任务分解责任化、每学年岗位轮换“招标”等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负责好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班主任助理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都有锻炼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的机会。班级中的每一个人按照学号轮流做“班主任助理”,像班主任那样统管班级一天的工作,把握全局。“轻负高效”的自主管理既让学生享受到了自主的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把老师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不断给学生“断奶”的过程,让学生去体验、去尝试,从而掌握受用终身的学习方法。

海风吹拂梦想

美丽着,飘动着,是海浪整理着的海滩。柔柔的,舞动着,是海滩盛放着的海风。深深的,莹动着,是海风抚摸着的海浪。

—《海风情》

刚下车,温润的海风拂过面庞,送来阵阵金桂树的花香,抬头是郭沫若题写的校牌——镇海中学。走进校园,置身于雪松、金桂、香樟、翠柏、草坪之中,石径交错,花木吐香,校舍古典庄重而又富有现代气息,幽雅清净,思绪仿佛舒缓下来。穿过葱翠的绿柏,庄严肃穆的大成殿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留下了全祖望、俞樾等著名学者的足迹,还是几次战役的指挥中心;泮水池为清代抗英将领裕谦兵败投水殉国之处;拾阶而上,草丛中的炮台向学生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历史,梓荫山石壁上“惩欲窒忿”的巨幅摩崖石刻告诫师生克制愤怒,节制欲望,保持恬淡、愉悦的心境;古蛟川书院、光霁亭、尊师亭、梓荫阁……镇海中学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景观之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高一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在军训时瞻仰学校的人文历史遗迹、了解遗迹背后的事实。学校还精心编撰了《镇海中学校园问典》《校园中的碑刻艺术》《校园植物的分类与养护》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对景观进行反复解读与体会中不断塑造自身,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生活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镇海中学“环境育人”从大处着眼、小处抓起,除了利用文化遗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外,还从细节入手,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设置了“学子凡语”“人文寄语”“心语心愿墙”,让学生的智慧和思想火花变成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梦想是我的阳光,奋斗是我的肥料,总有一天我会绚丽地绽放”“懂得微笑,人才不会在困境中恐惧;懂得给予,人才不会在风雨中孤独”“朋友宛若太阳,在你最失意时,会给你最明媚的阳光”……一段段充满哲理的文字充实着学生彼此成长的生活空间,在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让身边的同龄人得到激发和鼓励,最终让校园成为每个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海风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也吹来了世界各地的讯息。走在宁波三中的校园,会不时发现几张国际面孔,黄头发、蓝眼睛的德国小伙子与中国学生并肩走进食堂,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和谐与自然。采访中,校长张曦侃侃而谈,原来学校与德国建立了姐妹学校,每年都会有德国刚毕业的高中生来到学校做志愿者,帮助德语班的学生学习德语。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始于2005年,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访活动,目前已经有七所境外的友好姐妹学校。2009年学校与德国教育部合作举办首届德语课程实验班,国际交流从师生互访的基础阶段转入中德课程合作的深入阶段。学校每年都会带学生代表团赴德国姐妹学校进行游学访问。德国小城镇的美丽风光和居民们恬静优雅的生活方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与德国家庭的共同生活让他们对德国和德国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给学生留下了终身美好的回忆。

除了德国的游学,宁波三中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曾经有136名韩国学生来到学校交流参观,学习书法、剪纸、陶艺等中国文化特色课程,与中国学生一起吃饭,一起参观校园,一起种下友谊树,一起参加体育竞赛。在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中,学生跳出了书本的平面教学,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海洋外面的世界;漫步地球村,学生们拓展了视野,也让国际规则意识、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渗入心中,为将来走向世界做了完美的铺垫。

责任伴随成长

责任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民意识,是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呢?坐落在锦屏山西麓的奉化市居敬小学,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着手,将责任感养成教育渗入学生生活。校长卓晖认为责任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局限,主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对父母、对他人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责任教育活动: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20年后的我”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学生们知道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成为对自己负责的快乐的人;在“动动手,弯弯腰,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学生们认养学校、社区的绿地和花坛,负责对所认养的片区定期进行打扫和养护,使学生主动参与绿化、美化、在净化校园、社区的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社会小主人的责任感;在“我的学校我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学校开设校长悄悄话信箱,在学生中设立校长助理,让学生真正走近校长,以学校的发展为自我的荣耀,成为对集体负责的文明人;在“我帮妈妈做家务”“我给家人献支歌”等活动中,学生们明确了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在“手拉手,献爱心,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心同学、关心长者、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体验“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精神境界。在学校的努力下,责任养成教育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当记者离开学校时无意间瞥到,一个小朋友伸手将忘记关上的水龙头拧上,蹦跳地追上小伙伴……

社会,是人生教育的大课堂,更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源泉。离开社会,教育便成为空中楼阁。记者在奉化中学了解到,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校引导学生“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开展了“四五六工程”。让学生看一百部爱国主义电影,唱一百首爱国主义歌曲,读一百部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学习一百个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五心教育”,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组织学生走访学校六个德育基地。

学校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构建学校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育人模式。学校利用暑、寒假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敬老院敬老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落实校训中“爱”的内涵。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进名校”,参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名校勤奋、严谨、厚德的校风熏陶学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引进来”是指邀请杰出校友或在读的优秀大学生回母校交流。学校每年都会邀请好几批杰出校友进行“情系母校”活动,他们向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还用自己拍摄的DV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大学生活,开拓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也让学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心灵停泊的港湾

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作家把钱递给报摊老板,礼貌地说了声谢谢,而对方却冷嘴冷脸,一脸不屑。“这家伙的态度差极了!”朋友不禁抱怨道。“他每天都这样的。”作家答道。“那么你为什么还对他这样客气?”朋友不解地问道。作家答道:“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

这段文字来自宁波经贸学校心理中心印制的《心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我们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短短的一则小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快乐的意义。

宁波经贸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学生大都是处于青春期,活力无限却充满躁动,成长的烦恼缠绕着他们,让他们时而兴奋时而沮丧。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记者从潘婷婷老师那里得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有“五字诀”—“助、引、拉、推、培”。“助”,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控情绪,适应环境;“引”,心理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培”,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群体;“拉”,心理预警机制拉住学生滑向心灵的泥沼;“推”,心理健康理论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学科研的发展。

学校文秘班的郑同学,刚来学校时是一个其貌不扬,自卑内向的女孩,班主任给了她一个职务—心理委员。担任心理委员后,郑同学认真负责,后来又竞聘担任了学校心理中心的心理干事,协助心理中心开展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她锻炼了能力和胆识,性格也开朗起来。有了心理中心的工作经验,她成功入选校广播社,成为一名DJ。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回忆起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她这样写道:“是经贸学校改变了我,让我变得自信、阳光和快乐。心理中心的工作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让我懂得如何帮助同学和朋友,这让我交到了不少的好朋友。”心理健康中心给学生带来温暖、带来自信,打开了学生的心结,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灵育人,无独有偶。鄞州实验中学推行德育“小班化”,实行德育导师制。每个导师任务明确,要对每一个受导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授导计划。无论是在平常的上课时间还是在课后的交流过程中导师都可以有计划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指导。

德育“小班化”让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所负责的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及情感动态,做到第一时间关心,第一时间帮助,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班里的小梅经常会有作业“忘做”的情况,导师多次跟她交流,她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是不做作业的习惯总也改不了。为了深入了解情况,导师决定家访。来到小梅家,导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小小的公寓变成了专业的棋牌室,除了一间卧室外其它空间都摆满了桌子,烟雾缭绕的空气充斥着打牌打麻将的喧闹声。看到如此场景,三位导师都明白了。家访归来,导师开始注意维护小梅那颗敏感而又脆弱的自尊心,上课时多多鼓励她发言,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在老师的细心鼓励和关怀下,她的成绩进步惊人。如果没有这次家访,导师对她可能还停留在单纯的批评与埋怨当中,一味地要求她自我进步,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外在因素。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处境,真正了解了他们的内心想法,导师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四天的采访转眼结束,傍晚的霞光给这座蓬勃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色,流水潺潺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宁波教育人“敢为人先”,将创新精神的灵魂深藏于德育之中,不断深化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在教育实践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

责任编辑/宋立文

猜你喜欢

宁波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