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管理中的“淡”、“柔”、“幽”

2012-04-29顾海燕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三视图椭圆新课程

顾海燕

摘要: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准备好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学的整合,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等,可以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管理教学技能课堂引导能力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观。这是发展性的目标,课堂管理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次,课堂教学活了,学生解放了,教材解放了,过程解放了。基于课堂教学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要保证有效性就需要更宽、更活、更多样的管理策略,保证课堂在变化中发展。最后,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及课堂教学的变化,教师也要随之而变化。教师的角色变化会对课堂运行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背景下会对学生有着不同的“领导力度”,教师从权威向同伴的转变,使得管理方式也从控制向交流的方式转变。这样也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对课堂整个过程的调控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以及预测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和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引导能力呢?

1.巧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淡”化课堂刚性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比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先布置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椭圆,量出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再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若能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往往能一扫学生头脑中数学枯燥、抽象的印象,产生新奇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人数的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又如指数函数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n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n的函数关系式等,就是为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新知识引入时应尽量创设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情境。

总之,尽可能排除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师生角色反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柔”化课堂管理。

“最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决定课堂事务的权力,举凡有关教室布置、座位安排、规则制定、活动选定之事,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大家参与决定”。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助互动”过程。它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增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往,培养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交流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交流的同时能促进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识的发展,交流过程实际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探索发展的过程。实施交流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一种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启发式的讨论交流模式,同时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鼓励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同,接受他人的思想、集他人智慧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效能。新课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生动的操作,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体验互助互动的乐趣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3.善用教育教学机智,增强课堂教学艺术,“幽”化课堂管理。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曲径通幽的情境,使教师知识传授生动有色,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发展的能力。我在上《三视图》一节时,经常会碰到让学生画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我边讲解边画三视图,忽然听到一个微小的声音:“你看那些三视图多像俄罗斯方块啊。”我知道俄罗斯方块是一种电脑游戏,用这种大家喜欢的游戏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岂不妙哉。于是,我接上话茬:“对啊,这些三视图多像俄罗斯方块啊。”并让一个同学上黑板将俄罗斯方块的所有形状都画出来。然后我总结说:“由相同正方体堆积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基本上都是各种形状的俄罗斯方块。”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空间想象能力一下子迸发出来,大家积极思考,勤于画图,这个知识点轻而易举地被同学们吸收了。

课堂教学就是解决问题开始,学生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自然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新课程强调学生不再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化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这必将呼唤教学机智的介入和创造。

猜你喜欢

三视图椭圆新课程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一种解决三视图问题的方法——镶嵌法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