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2-04-29吴愉华
吴愉华
摘要: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本文从听说、读写、情境创设、联想和想象、记忆背诵等方面论述了语感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语言实践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在听说结合中感受语感
听、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听说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安排课前听说欣赏活动,听说材料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还可是录音磁带。但语言文字不能过长,古代绝句律诗最好。学生在接受优美的语言信息后,经过大脑的即刻加工,初步感知语言材料,然后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语感较好的同学一听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句子,就会立即说出这样一幅画面: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语感好的同学同时还会感受到,这不是单纯地写景,还饱含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荡东去的一江春水吗?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乐意接受并参与的,时间一长,学生的感知能力必有所提高。
二、在阅读和练写中积累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训练是一个重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范读、精读、略读、强化熟读、有目的地读,读后深思,反复体味,能有效形成语感。对于一些名家名篇、经典美文要反复细读,用心品读,最好熟读成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大脑区域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相似的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快速“重现”。可在学生获得语言感知以后,让学生对所感知的材料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及时进行写作练笔,以巩固阅读的成果。如此,良好的语感就会在阅读中得到积累,在练写中得到发展。
三、在情境创设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形成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结果,既与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文字有关,又与学生理解上的悟性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进而学会分析、理解,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以达到更深的感悟。“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创设音乐情境,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相结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低沉、悲伤、凄凉的音乐播放中,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理解,体验小女孩当时的感受,理解文中的内在情节及课文深含的思想主题。又如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观看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影碟片断,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抽象的内容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情境,便于学生用心去感受镇关西的可恶和鲁达的疾恶如仇,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
四、在联想和想象中拓展思维发展语感
语感具有直觉性、非自觉性的特点,它既有逻辑理智的成分,又有理性功能的感性形态的领悟和意会,其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透过现象领悟本质的过程,其中想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联想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如:“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就必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见了“新绿”,就联想到力量与希望、少年儿童的朝气与活力;见了“落叶”二字,就联想到无常与寂寥。因此在教学中,凭借教材的联想与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五、在记忆背诵中加强语感
由于语感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因此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是形成语感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勤记巧背,加强知识积累,将已经感悟的语言材料联系实际进行处理加工就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忆背诵的东西多了,也可做到熟能生巧,这又是积累语感加强语感的另一有效途径。
总之,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培养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挥语感在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