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色

2012-04-29韩乃茂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韩乃茂

摘要: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对党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的深入学习、领悟,对知名专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论述的深入研究,较深入探讨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色。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道路特色理念特色任务特色目标特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改革。

一、文化体制改革所坚持的道路特色

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的道路是先进文化之路,注重强基固本。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文化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中,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引导人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建设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统一起来,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统一起来,把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引进吸收与积极防范抵御统一起来,这一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代表着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走先进文化之路,强基固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多变,难以把握和预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和凝聚力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原有的区域经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国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运行规则统一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积极推动和挤压程度明显加剧。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刻变化。面临如此的形势,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改革,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以便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就会逐渐丧失自我,最终被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所吞噬。所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的道路具有先进性,注重强基固本这一特色。

二、文化体制改革贯穿的理念特色

文化体制改革贯穿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革创新。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均和文化体制有关,要想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指明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的道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与我们党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文化体制改革为谁改革、靠谁改革、改革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标明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改革目的。

文化体制要改革就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能不断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能使我们我们的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人类历史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文化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灵丹妙药,在改革创新中永葆其先进性。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中,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再创辉煌。因此,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革创新是一大特色。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特色

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为基础的,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价值观,其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其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

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指引文化体制改革的航灯;共同理想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的是文化建设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文化建设的评判标准。只有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了繁荣、强大、先进的文化,这些目标才会实现。而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结合国内外形势,才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永葆先进性,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实现科学发展。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特色。

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特色

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人民利益至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根本宗旨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我国的文化体制是否先进,其检验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把人民利益作为核心,是不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不是一切向人民群众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我国的文化体制就目前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对文化价值、规律的认识,文化自身的体制机制建设,文化和市场之间的正确关系,文化体制和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等等。归纳来说,就是还有一些方面不能很好地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去改革,去创新。特别是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一些和文化体制有关的矛盾已经凸显,适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宗旨。这也就使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具有人民利益至上这一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党建,2011,12,(5).

[2]李道中.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文化.科学社会主义,2005,(3).

[3]岳彬,廉武辉.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4]刘同舫.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6).

[5]乔申颖.2012文化产业五大看点.决策探索,2012,(2).

[6]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

[7]孔建华.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战略思考.新视野,2012,(1).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