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2-04-29季兴潇
季兴潇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另外,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增强学生受挫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此展开探究,研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学内容的渗透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培养。而历史学科当中蕴涵了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现教材中心理健康资源的同时,将其资源渗透给学生,并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
1. 从内容的角度渗透心理教育
通过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能够发现,只有在课程内容上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科技发展现实的注重,并且强调生活经验、社会科学发展两方面内容的联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同时,也要增强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实践,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比如“结合历史知识,对中东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调查”“收集近代生活的有关材料,描述当今社会的变化”等。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带来了心理教育综合化的倾向。所以,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握课程的结构内容,强调历史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并且注意从学生的自身出发,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心理教育活动。
2. 从历史的生活化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历史课程内容上,应减少艰深的历史概念,并且增加贴近生活与社会的内容。”挑选那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结合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且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综合认知。
二、教学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方法。渗透心理教育既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又可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师指导下,灵活运用不同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对学习从不得不学转变为真正热爱。教师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做到以下几点:
1.自由交流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教育实质上是以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为基础,通过师生间的自由谈话、精神交流,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张扬的个性。学生的潜力不断得到开发,才能够创造一个光辉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其观点充分阐述出来,以便师生之间能够得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为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 合作探究
心理教育还可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历史的角度,文学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培养。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文学素材,让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目标。
3. 列举
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优秀人才的共同特征,是使学生快速完善自己的精神力量,它代表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民族、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优秀历史人物都代表了一种精神,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的精神。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该启发学生关心民众、关心社会的意识。同时,众多的历史英雄人物,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素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以及为了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抗日英雄等,都对学生树立健全人格有帮助。
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很多的人物都有远大的志向,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藉此进行立志教育。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即使年迈也向往着驰骋沙场、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引导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学生对于未来的路并不是特别清楚,这需要我们去引导、去指引。人格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基础。在学校的教学任务中,要渗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莒南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