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

2012-04-29东缨

成才之路 2012年23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老师

东缨

第四章剪春入卷来

19.百炼五彩石 (下)

“教科书不允许有丝毫的错误!”

此为洪宗礼对编写人员三令五申、疾言厉色的口头禅。他深知气象学家洛伦兹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一点小差错会导致大恶果。一个标点的运用,一个字词的解释,一篇课文的选定与编辑,一个练习的设计和安排,他都斟酌再三,煞费苦心,真到了“吟安一个字,捻断几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地步。20多年里,他对教材精益求精的感人至深的事例真好比天空的繁星、地上的花朵。笔者只能摘得几颗几朵。

——为一个轻轻的暗示

1990年4月,全国中语会会长刘国正在一次会上说:“近年来,课本趋向于‘博,‘附加物越来越多,包袱重。”

一句宏观的评析,说者有心;一个轻轻暗示,听者着意。洪宗礼觉得,此言甚对甚重,而且是针对自己双引式教材说的。简单就是美,繁杂就是赘。人减肥,文瘦身,教材是由博返约的时候了。

他一连两个多月沉潜在读书、调研、请教、比较、沉思之中。

终于,他拿出一份详尽的“能力训练(知识点调查表)”,提出“浅化、简化、精化、优化”八字方针、推出“精简知识介绍、项目穿插进行、听说训练压缩”等几大举措,在此基础上,编写组一场历时一年的大规模修改活动铺开了。

——为一道浅浅的短线

苏教版语文教材《我爱莲有实》有这么句话:

《本草纲目·莲藕》云:“藕子,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搏破之。”

国家一位审查委员在这段话的“搏破”一词下用铅笔画了一道淡淡的短线。

一道淡淡短线,却在洪宗礼心上压上一条重重的巨石。

有人说,北大教授佘树森写的文章,词语又引自古代《本草纲目》,哪会有错?

洪宗礼没听这话,他与刘毓翻课本,细细吟味再三,觉得“搏破”似乎有生造之嫌。莲子入药,怎样“搏破”呢?这句话表述也欠明了。洪宗礼当即决定,要找《本草纲目》查对,做到肯定有理,否定凭据。两人“踏破铁鞋”才找到一部《唐修本草》,翻出“莲藕”条一看,果然,“搏破”实为“捣破”之误,而且“八九月采”后并无逗号,意即采莲子入药时,只采“黑坚如石者”。

问题破解了。心细如发严谨有矩的洪宗礼仍不放心,直到又找来一部《本草纲目》与《唐修本草》对照无误,才一个字、一个标点改过来,悬着的心也才放了下来。

——为一幅珍贵的照片

唐山。

1989年1月30日下午。

洪宗礼随国家教委在唐山召开的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的代表参观地震展览馆。

江苏省的同行斯霞、顾黄初也随解说员的讲述观看着。

洪宗礼两眼睁得好大好大,看得仔细入神,突然,他大叫一声奔了过去:“就是这一张!”

全场惊愕了。解说员话语停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聚向了他。

顾黄初教授开玩笑说:“老洪,你发什么神经,一定是发现与你教材有关的宝贝了!”

斯霞也走过去,轻声问洪宗礼究竟。

洪宗礼还未走出极度激动与兴奋,仍喃喃地说:“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隔一会儿,大家从他讲述中才知道:他教材中《十五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那被救出后的五个人的一张合影找到了。他的喜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不必说,那张历史一瞬的留影随之也走进洪氏课本,来到万千读者的面前……

——为一句最佳的表述

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家一窝蜂拥了上来,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

乍读起来,觉得这个句子基本通顺,意思也表达出来了。但仔细读后,就觉得其中“这股……势头”有一点儿别扭,是“势头”把“小艇”险些弄翻的吗?不是,显然是指“拥了上去”的“你推我搡”的动作。不删去“这股”“的势头”这五个字,就不合语法规范,“儿”字读起来语感也不好,而且普通话里没“险些儿”这个词,故将“儿”也删去。

洪宗礼他们改来改去,终于使一句话达到了最佳表述。

——为一个词的精准注释

邓拓《燕山夜话》里的《从三到万》一文里有一个词“临朱”。

人教社1983年版本选了此文,注释“临朱”为“照着贴临写”。

洪氏教材1988年也选了此文。注释也取其上。

1989年1月在唐山开会期间,洪宗礼琢磨此注释不妥。“照”为按,“临”为仿。“照着帖临写”即照样子模仿之意,这与“临朱”的本意——“描红”相距甚远。他将这个意见说给了人教社的教材主编。到1994年,人教版的注释改为“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仍未尽人意。

而洪宗礼呢,经过两年多的犹豫不决,1991年1月查到1990年12月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描朱”条后,立马采用其注释为洪氏教材注释:“临朱,就是描红。儿童初学毛笔字时,在一种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

这条花二、三年改定的注释,谁说不是洪宗礼严谨学风的一条生动形象的注释呢!

——为一个字的校正

鲁迅的《社戏》一文,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传统教材多年来都把“架”写成“驾”,实则因误释而误排,以讹传讹,一错再错,长此以往读者也以非为是了。

熟悉摇船的人都知道,“架”是“搁”上去摇橹的意思,而不是“驾驶”、“驾驭”的意思。洪宗礼查《鲁迅全集》及其原始版本,一概用的是“架”,原来如此!

这样,经典作品多年排错了的一个字,在洪宗礼手下终结了。

——为一个标点的更换

明天教材就将付印。洪宗礼竟发现,一篇课文里有个感叹号,竟标成了逗号。这怎么成!

打去了电话,出版社似乎不理会。

洪宗礼急如星火般的去找出版社老总。

“这个标点不改,书不能出厂。”

老总说:“哪有你这样做的,书稿送到出版社,就没有你的事。我们编审以后就按稿子排,文责自负。否则稿子不要交来。”

洪宗礼说:“观念要变啊,要搞一套精品教材,你这个老出版家那一套恐怕也不行了。”

老总啼笑皆非地说:“你这个人哪,不姓洪姓‘改,我拿你真是没办法。”

两人对视着都笑了起来……

“揭短则长,除弊见利。我们是懂得这个辩证法的。”洪宗礼致函一位老特级教师,请他对教材提意见时如此写道。

这是去非求是的清醒见地。

这是兼明偏暗的哲理思考。

这是兼容广纳的人生境界。

有了这一切,自然也有了他海一样包容的襟怀,有了古之君子礼贤下士的风范,也有了团结四方同仁竭能尽智的动人故事。

在《洪宗礼文集》(6卷)有一封给泰兴市济川中学高二(12)班学生曹佳佳的回信。

曹佳佳同学:

我国成语中,既有“察言观色”,也有“察颜观色”。

你对课文中成语“忍俊不禁”的用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有研究价值。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洪宗礼

2007年1月2日

一位70岁闻名遐迩的大家,给一名素昧平生的少年的置疑悉心作解,并对她的成长真情喝彩,这精短的字里行间,展示了一颗多么美丽的灵魂……

1996年,洪宗礼从韩国访问归来,听说如东县一位叫顾一新的乡村老师对教材有些看法,便多方打听出他的通讯地址,寄上路费,邀他前来。顾老师又走访了一百多名语文教师征求意见后,才从二百里之外专程赶来,回去还写了文章,摘录如下:

从善如流 精益求精

——洪宗礼主编印象

如东县巩璜中学顾一新

去年(指1995年,编者注)十二月份,我参加了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会,一到徐州我就去找洪宗礼老师,但令我失望,他们因去启东讲学而未能到会。于是,我就去找省教委教研室的盛频老师,提出了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看法。盛老师热情地和我交谈了近两个小时,并答应把意见转告洪宗礼同志。从徐州开会回来后没几天,洪老师就给我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说我提的建议很好,还特邀我去泰州面谈,接着又给我寄来了厚厚一大本书《洪宗礼语文教学论集》,书的扉页上还亲笔写上了“顾一新同志指正”几个字。洪老师是如此的热情、诚恳,使我深受感动!于是,我急急忙忙赶往泰州去见从未会过面的洪老师。当洪老师知悉我去会他,他早就在校门口等我了。当天下午,我们的交谈从两点一直到六点多钟。在洪老师的鼓励下,我肯定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又进而大胆地列举事例,提出了八条意见,洪宗礼都一一认真作了记录,而且对每一条意见都当即明确答复,有时我们还毫无拘束地展开了争论。最后,他高兴地说:“你提的意见很有系统性,提得很实在,有价值。”他说:“我们也已听取了其他同志的意见,与你的意见综合起来,立即进行修改,作一定修改后的教材教参将在96年秋季与大家见面。”洪老师从善如流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真使我十分感动!

顾老师的感动是由衷的,我们读了谁能不被洪宗礼的这份情怀所由衷感动?

1997年春,某县一位老师在一本杂志上发表短文,指出教材组编的教学参考书对一个字的分析有错误,并引《说文解字》的解说为据。经研究,大家认为教参上的分析并不错。原因是自从发现甲骨文以后,学术界对这个字在“六书”上的类属已有了新的说法。有同志建议可以写篇文章消除影响。但洪宗礼却认为:“一个普通教师能够运用《说文解字》这种上档次的工具书来与我们研究问题,这种精神应予鼓励,而我们在教材中用了一个在学术界还有争议的字例,这并不可取。”当即嘱告刘毓删去此字例。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随时随地向自己开刀,理事做人,多需要这种大家境界!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