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思维“波澜” 创设高效课堂
2012-04-29刘艳
刘艳
摘要:课堂教学的“波澜”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张弛起伏、跌宕有致的教学情节过程。课堂教学的“波澜”的创制必须以“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为原则,具有“波澜”的课堂教学,学生情绪起伏,求知欲强,智能效应明显,课堂效率高。
关键词:语文;导语;点拨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一步。教学活动是以效率来衡量其价值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就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波澜”问题,谈些个人看法。课堂教学的“波澜”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张弛起伏、跌宕有致的教学情节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做法颇为有用:
一、善用导语,引入课堂情境
具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导语是创设课堂情境的“烟火”,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具有引人入胜之功。例如,我在讲《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是以一幅写岳阳楼的对联作导语的,先说出对联,同时利用多媒体投影美丽如画的岳阳楼图片,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欣赏着,然后老师问此联写的是何楼,再问天下有几大名楼,然后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上课开始在学生的心中就形成了波澜,很快就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
教学时,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用故事导入法或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导入法等来引入新课,学生会对他们熟悉的事情有所感悟,他们有内容可表达, 有情感可抒发,愿意走进学习情境,兴趣盎然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导语不能哗众取宠,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文而异,做到精彩不俗,把学生自然带入课堂,形成良好的开端,目的就达到了。
二、巧设疑难,善投激水之石
课堂教学要做到培养学生能力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训练思维,而设疑问难,则是激起思维浪花的石头。设疑问难的提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定,要难易适度、适时,疑难问题的设计提出,要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愚公移山》时,上课伊始,就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你前进的道路,你是绕路而走还是想着为后来人扫除这块巨石?②假如你居住在大山北岸,苦于门口两座大山,出行不便、商贾不通,人们的生活极度贫困,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你是选择移民搬家,还是为了眷恋故土而想着在山间开辟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呢?大家热烈讨论,各持己见,毫不相让,看到火候一到,我借势抛出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的愚公是怎么做的?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造成点儿不同观点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欲望,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课堂气氛。凭着对课文的兴趣,对解疑自然有信心,学习自主性也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点,给予引导和点拨,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就能有的放矢,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蓄势得当,节奏抑扬有节
课堂教学既不能平渠缓流,又不能像脱缰野马,应该张弛结合、动静相间,要富于节奏感。根据内容,创设蓄势,形成课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课文题目中的一个关键字 “变”,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共有几次变化?因何而变?怎么变的?人对狗哪些称呼体现了主人公的一次次变化?有哪些表现力很强的动词体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反复无常?请找出来。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欺软怕硬,正有话想说,大都能准确的找到答案,畅所欲言,积极探寻思考,学生讨论或答题时畅所欲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该课文的学习任务,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一切,皆归于教师懂得讲究“蓄势”,使学生能进入“受激发状态”。通过蓄势和抑扬,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最佳心理状态,保障教学的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有条不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捕捉时机,点拨恰到好处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分析是知识障碍还是心理障碍,做好点拨,指点迷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思维,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就是指出问题所在, “拨”,就是指出方向、给出意见和建议。教师的点拨要因地制宜,要针对性强,要能切实有效、有的放矢。最佳的点拨方案是做好启发,促使学生的自学理解。点拨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之举。点拨应在关键处,当学生探求知识处于“山重水复”、久攻不下之时,教师要点拨。
五、引入竞争,实行鼓励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适应学生为主题,使之成为一个竞技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尽量表现自己,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评价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论英雄。即便是学习较差的同学,只要对问题有个人独到的见解,比以前有小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肯定赞赏。这样不仅会在学生个人心底产生一种成就感,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激励,在班级中掀起学习的热潮。
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一些“波澜”, 具有“波澜”的课堂教学,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智能效应明显、效率高。课堂教学的“波澜”的创制必须以“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为原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
出版社,2002.
[2]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沛县敬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