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精品节目的创作
2012-04-29王怀争
王怀争
【摘要】文化精品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为此,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本文所分析的电视精品节目主要是指带有策划和创作意味的电视节目,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等。笔者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最后归论:打造电视精品是人民的期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电视精品兴当其时,盛当必然。
【关键词】时代;呼唤;电视精品
中国是文学大国,在文学殿堂里,从来不缺乏世界级的扛鼎之作。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对中国文学地位和文学成就的一次明白无误的标志性的确认,也是对国人的民族文学自信和文学底气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肯定和激励。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佐证了一个道理:精品力作影响深远,鸿篇巨制价值无限。
无独有偶,回顾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历程,靠精品力作而形成带动效应、轰动效应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一部《红高粱》使国际影坛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气质和中国风格备受瞩目,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迅速成为世界级导演,一批演员也相继走红国际舞台;在国内,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云南》《印象丽江》《禅宗少林》《大宋·东京梦华》等创新力作,开拓了崭新的艺术样式,打造了靓丽的文化品牌,令人为之一振。这些经典艺术精品不仅大大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更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品位。再说电视荧屏,当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融合着舞台、电视等多种艺术元素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欣喜伴随强烈的震撼而来:160多年的中国历史以一种流动的、视听的、音乐舞蹈史诗般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出来,作品大气磅礴的思想力度涤荡心胸、夺人魂魄,唯美浪漫、精益求精的艺术锐度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还有电视,当一些人还津津乐道于荧屏上的娱乐八卦、各种秀场的真真假假以及走街串巷的有闻必录时,一部部精美的纪录片、专题片映入眼帘:《敦煌》《故宫》《颐和园》《复兴之路》《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舌尖上的中国》……这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典范的精品力作一经推出,立刻轰动了荧屏,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聚焦了广泛的收视,它们如同一棵棵参天大树挺立于电视园地,彰显着伟岸的魅力,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文化艺术精品对民族、对社会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对人生、对心灵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感染力,由此可见,大力创作精品既是时代的召唤又是人民的期待,势在必行、势在必然。为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必须打造精品节目。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为此,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在进行了以上基本观点和基本背景的分析之后,笔者重点对什么是电视精品节目、为什么要创作电视精品节目、怎样创作电视精品节目这三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什么是精品节目
精品节目是指精心创作、倾力打造、有较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好的社会效果的节目。由此看来,对精品节目有较高的质量要求,不是随便一部作品就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创造出精品。精品节目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在主观努力上,它一定是经过精心策划、通过艰辛创作、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来完成的。二是在客观结果上,它一定是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三是从形式和内容的界定上,本文所分析的精品节目主要是指电视专题类节目、电视文艺类节目或者是电视纪录片和政论片,是带有创作意味的节目。说得再具体点,主要是指可以称之为作品的节目,比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电视文艺晚会以及具有较强文化、文学、人文气息的电视专题片等。这类节目带有一个共性,即这些类别的节目都饱含电视人作为创作主体的强烈的创作意识,蕴含了电视人突出的个性创造,体现了鲜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诉求。同时,作品本身也呈现出浓厚的主体和主流意识形态气质,呈现出电视人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担当,彰显出受众最广媒体应有的时代风范。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特别界定这一概念?因为电视节目的范畴很大,节目形态很多,如果我们泛泛地把所有节目类型都囊括进来,这既不符合实际,也缺乏针对性。概念界定清楚了,才会有的放矢,才会找到着力点。
为什么要创作精品节目
首先是因为电视精品节目少,甚至可以说是稀缺。精品少,节目结构出现了失衡,所以我们才提出,要打造精品节目,要创作精品力作。大家都知道,电视这一媒体形态从诞生起就具有天然的快餐文化的特性,它更容易形成新闻类短平快式的生产,比较适合信息的传达。所以,电视台办节目一般都会首选、重选新闻类节目,即便是专题类节目也多是倾向于新闻类专题,而专题片、纪录片、文艺类节目就比较少,电视文艺作品类节目更少。由此我们发现一个倾向,即艺术含量高的、蕴含创意的、需要付诸更多创作智慧的节目在很多电视台的节目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为什么?因为不好办、难度大、成本高,当然有时候也因为节目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在节目制作越来越计较成本的当今,精品节目生产制作的成本因素尤其成为一种制约。举个例子,十多年前,许多电视台都开办有电视文艺作品类栏目,像音乐电视、电视文学,还有比如原来浙江卫视的《文化公园》等,曾经盛极一时,打造出了一大批精美节目,开创了电视艺术探索的全新时代,其承载的人文魅力以及电视与不同艺术门类融合发展的格局令人称道;音乐电视更是风靡各个电视台,生产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音乐与电视的交融互补、相互促动创造了一道亮丽的艺术景观,但现在基本都销声匿迹了,只有中央台一个电视诗歌散文栏目还在支撑。为什么?除了生活节奏和收视口味的变化外,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对于城市电视台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纪录片更是如此。精美的纪录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巨大,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很长,摄制成本很高,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大,所以电视台本身几乎不做什么纪录片。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剧多、选秀多、演播室秀场多、民生类新闻多。我们对此当然不否定,但我们有必要反思,作为具有文化担当、文化传播和文化塑造使命的电视人,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碎片化新闻的有闻必录上,不能打着“三贴近”的旗号,以亲民和培植“草根”的名义,行浮躁、浮漂和媚俗之实。因为,电视是媒体,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和引导者,电视媒体不仅要顺应并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也要引导并提升观众的精神文化层次。一个时期以来,荧屏上流行的一些节目形态,立足市民口味,具有民本色彩,呈现了草根文化的鲜活性,表现了亲民情怀,当然值得肯定。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一些电视媒体盲目跟风、机械照搬、竞相比拼、缺乏创新进而形成严重同质化的现象也是有目共睹,电视产品的肤浅性和由此形成的迎合市民口味的浮躁性显而易见。电视精品力作的缺失,深沉厚重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缺位,会使广受电视影响的大众产生精神食粮的偏食症,就像营养不良、营养失衡,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更遑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也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渐行渐远。
实际上,电视观众并不缺少眼光和品位,也不缺乏判断和灼见,更不缺失理想和信念。不少观众已意识到电视节目同质化和肤浅性问题,他们也已对自己的收视需求作出扬弃和调整。比如,对国学讲座的追捧,对修身养性等内涵型节目的喜爱,对有分量的精品力作的关注等,都在证明观众对精品节目的旺盛需求以及更高品质收视时代的到来。这就是创作精品节目的第一个原因:精品节目少,精品节目缺,精品节目有需求。第二个原因是,精品节目是“镇台之宝”,是一个电视台内涵和品牌的标志。没有精品节目,不出精品节目,电视台就缺少精气神。衡量一个电视台有没有办台质量,有没有品位和水平,有一个指标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要看一看精品节目的生产,看一看精品节目的数量和档次。一个电视台不能老是“短平快”,还要有一些思考和创造,有一些创意和想象,有一些审美和艺术,有一些文化、文学和文艺。产品讲品牌,办台也同样讲品牌,有品牌才有影响,有品牌才有话语权,有品牌才有公信力,有品牌也最终才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看来,精品创作即便是需要较高的投入,也还是划得来的。在这方面,要算长远账,要算大局账,要算政治账,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个原因是,精品创作会带来示范效应。也就是说,精品节目的创作会整体地对电视台的节目产生影响,会促进其他节目的提升,而这种氛围将会对其他节目的生产起到示范作用。如果长期不抓精品生产,那么我们会发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不知不觉中在下滑。因为,电视台缺乏目标,没有坐标,没有参照,没有追求。如果精品创作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常抓不懈,那么电视台就会形成一种氛围,就会有相当一批节目追随、比拼、赶超,整个节目质量也会比较稳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创作精品节目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不仅可能,而且能够,即使在讲究效益和成本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创作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精品节目。
怎样创作精品节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笔者只有针对性地讲几点看法。怎样创作精品节目呢?一是作为电视媒体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必须充分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所有工作的重要保证。精品创作是一个工程,领导认识必须到位,领导认识到位了才能有人财物的保证,才能有精品创作的顺畅运行,在这一点上要切实体现“政治家办台”。二是要做好规划。精品创作不能盲目行事,事先要有计划,做好论证。要搞清楚哪些素材、题材是可以打造成精品的,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规划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对素材资源、主题内涵、社会反响、创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评估。否则,不仅打造不出精品,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挫伤精品创作的积极性。三是在使用人才上,要把那些高精尖的人才用到刀刃上,特别是综合性素质好的人才。电视精品需要好的文稿、好的摄像、好的创意、好的编导、好的制作、好的配音、好的音乐配置等。也就是说,一个精品,一个成功的作品,它几乎要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是过硬的,至少是过关的、没有明显瑕疵的。四是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好的素材和题材在基层、在民间。去年以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成效斐然,也再一次证明生活底层和人民大众中蕴含着鲜活生动、丰厚隽永的真情、真义、真知、真理。市级台和县级台,中央台、省台和市县台要形成联动,基层台具有发现素材的优势,上级台具有创作的经验和条件,各方要把各自的优势整合到一起,发挥合力,这是一条捷径。创作精品的条件和办法还有很多,不再一一罗列。
总之,电视精品节目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打造电视精品节目是人民的期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电视精品兴当其时,盛当必然。
(作者单位:周口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