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法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改革
2012-04-29杨荣
杨荣
摘 要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运用,其主要方法:一是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二是通过专题解析式教学,揭示历史发展的主题;三是通过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上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实现该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三位一体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教育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①即“两个了解”和“三个选择”。要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可利用该课程教学内容独特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启发式教学、专题解析式教学和历史逻辑式教学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该课程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1 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功能
三位一体教学法,即在“纲要”课的教育教学中将三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一是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逻辑;二是通过专题解析式教学,揭示历史发展的主题,形成专题教学逻辑;三是通过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阐述历史和人民“三个选择”的必然性。
(1)问题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四门必修课程之一,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纲要”课有32学时。要让大学生在32学时的时间内,理解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完成该门课的教育教学目的,需要紧扣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质询,表达自己的思考。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并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上的解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的出现好像开启了被问东西的存在”。②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到形成教学问题逻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地以问题的方式将其思想意识深处的疑惑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启发式教学要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出发点,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问题时,特别注意联系当前形势以及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一些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以问题的形式吸引学生探究未知,使学生由对课程内容的感兴趣到主动的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专题解析式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5号文件,简称“05方案”)等文件精神,新增设的“纲要”课程,教材内容本身的专题性很强,全书体系的编写分上、中、下三编,每编都有综述,综述之后各设若干专题,教材的这种编写方式为采取专题式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纲要”上篇的内容,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去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而是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以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为主线,分别综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及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加上“纲要”的时间跨度大,涵盖了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历史线索繁杂,必须有所删减,才能突出历史的主线和课程的教学目的。
根据“纲要”教材内容的特点,实施专题式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专题解析式教学的体系,选择以问题意识的方式切入教材内容,设置专题教学的体系,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专题的设计可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困惑的问题,增加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什么”,“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③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3)历史逻辑的总结,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和专题解惑式教学,理清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发展的脉络,了解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的影响,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体现该课程的思想教育的功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④使学生真正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得出“三个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逻辑总结。
2 三位一体教学法的路径
(1)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设计多层次的问题体系,建构问题逻辑。首先,要确立“纲要”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析,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和“三个选择”。其次,结合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困惑的问题,设计具体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形成问题逻辑。例如,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为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第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采集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教师进行梳理、回答和总结,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启发下,真学、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
(2)专题解析式的教学,实施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形成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列教学专题。教学专题的设计要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要注意各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性。要把握好教材的切入点,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其次,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选择教学专题,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基本观点和理论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深入的阐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讲解。例如: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总根源;②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③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导思想的原因;④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⑤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⑦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等等。
(3)进行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问题启发式教学和专题式解析教学的过程中,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来说明“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只有讲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才能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史论结合;只有通过对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和阐述,才能使大学生真正理解 “三个选择”的必然性。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逻辑式教学的路径,就是要引发当代大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通过对中国国史、国情的了解,真正理解“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使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有更强的影响力、说服力。
3 三位一体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问题启发式教学、专题解析式教学和历史逻辑式教学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发挥三位一体教学法的综合优势,其在“纲要”课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创新能力。问题启发式教学,吸引学生探究未知;专题解析式教学,帮助学生解惑;历史逻辑式教学,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强化“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有利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三位一体教学法立体化的对“纲要”教材进行梳理,深刻理解教材的内涵。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建构多层次的问题体系;以专题简析式的教学法,解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建构多层次的专题体系;以历史逻辑式教学法,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人民和历史怎样做出的“三个选择”,创造性地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三位一体教学法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出发点,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问题时,特别注意联系当前形势以及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一些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解析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缘由,着眼于从正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分析、处理现实的社会问题,直面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