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2012-04-29张春琳,邓小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大别山老区共生

张春琳,邓小艳

摘 要: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湖北省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是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回报,也是实现中部崛起进而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不仅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改变当地面貌的需要,也是实现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和共生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的共生关系,并提出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共生理论

中图分类号:F127;F59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02—02

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环大别山山脉的武汉市新洲区、黄陂区,随州市的广水市,黄冈市的所有县市和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等县(市、区)。2011年2月17日,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以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具体包括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

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湖北省提出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湖北省省情实际,着眼于推进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因时、顺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按照“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

相对于湖北省内其他地区,大别山地区有独特的优势:大别山是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曾有200万人参加革命、100万人牺牲;大别山生态独特,森林覆盖率达40%;此外,还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连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极强的先导性和带动性,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综合发展。大别山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绿色生态资源,具有独天得厚的旅游发展条件。选择以旅游开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更是湖北省扩大开放、东向拓展、实现“弯道超越”的战略抉择。

由于试验区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合作和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配置,因此,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探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

一、共生的内涵与构成

(一)共生的内涵

“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是指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一同生活相依为命的现象。共生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共生”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1]。

(二)共生的构成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指构成共生体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关系。从行为方式看,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看,共生模式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关系。共生环境指共生关系存在发展的外生条件。在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2]。

二、大别山区域旅游发展的共生分析

(一)共生关系的形成条件

共生关系的形成必须存在共生界面和共生机制,表现为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的联系和共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构成共生关系的条件包括: (1)参与整合的区域须具有相互兼容的内在性质和某种时间或空间联系。(2)在给定的时空条件下,区域间应存在某种确定的共生界面,即区域间旅游资源整合的媒介。(3)共生单元之间按某种方式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通常由共生单元内在联系的亲近度、同质度或关联度决定。(4)参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区域还须选择和培育共生环境[3]。

按照共生关系所需的一般条件,区域旅游共生关系的形成,须具备以下条件: (1)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并且具有空间上的接近或联系上的便利性。(2)有经济、文化或政治上的联系,或旅游资源、市场等要素上的联系,区域内有若干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和配套。(3)同类旅游地的相似程度或异类旅游地的互补程度决定共生方式。同类旅游地之间强化共同优势,在合作基础上重新分工定位;异类旅游地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4)必须具备一定政策法律支撑,具有发展区域旅游的大背景[2—4]。

(二)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共生条件

1.旅游地空间距离近,交通便利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初期范围涉及八县市,分属黄冈、孝感两个地级市,同属武汉“1+8”城市圈。武英、汉孝、麻竹等高速公路的先后建成通车,使得试验区内八县市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便利。

2.部分景点知名度高,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胜地,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十二大旅游区、三十条精品线路之一。七里坪镇是红安县最大的乡镇,也是湖北红色旅游的中心景区;天堂寨景区是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峰,也是观光、度假、避暑、会议等的理想胜地。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试验区内目前已开发景点 120 多处,各风景区已扩宽修通三级公路,建有多个星级宾馆和农家旅馆,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

3.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

大别山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互补性强。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宝贵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在这里,以“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为标志的红色历史,以巍峨壮丽的大别山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和以明代医圣李时珍、活字印刷鼻祖毕升等名人巨匠为代表的古色人文,共同构成“红色、绿色、古色”的三色旅游资源。

4.政策支持,良好的共生环境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研究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出台《关于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将从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10个方面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支持旅游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发展大别山红色、绿色旅游产业,为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共生环境。

三、基于共生理论的大别山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一)共生单元: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

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上,以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形成四大主题旅游线路:以红安、麻城、大悟、团风等县市重点红色景区为依托,形成红色旅游线路;以薄刀峰、天堂寨、大别山主峰、桃花冲、龟峰山、观音湖等为重点,形成生态旅游线路;以蕲州李时珍纪念馆、百草药园、李时珍健康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为依托,整合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以广大农村的民风民俗、田园景观为依托,形成乡村旅游线路。

(二)共生界面:合理布局旅游空间

加强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团风、蕲春、大悟、孝昌等8县市一体化发展,形成“12345”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个集散城市:以大广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为支撑加强城市旅游综合功能建设,把麻城建设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旅游集散城市。

两大旅游板块:发挥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加强红安、麻城、大悟、孝昌的整合互动,形成红色生态旅游板块;发挥大别山主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团风、罗田、英山、蕲春的整合互动,形成生态文化旅游板块。

三大旅游品牌: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互动,着力培育红色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旅游品牌,增强大别山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个旅游节点:在红安已创建为湖北旅游强县的基础上,尽快将罗田、英山、大悟创建为湖北旅游强县,使之成为大别山试验区的重要节点。同时,推动旅游业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名村。

五大产业示范区:以将军文化品牌为依托,建设红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建设罗田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以温泉、漂流等为依托,建设英山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以医药文化品牌为依托,建设蕲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以观音湖为依托,建设孝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

(三)共生模式:建设一体化的国家级旅游区

大别山区域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于改变“塌陷”的基本处境,突破传统单纯的景区建设模式,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转变为以旅游目的建设为重点,兼顾景区和线路建设,以形成新型载体的发展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平台,加强区域内、区域间、省际间的资源整合与协作,构建一体化的国家级旅游区。重点依托大别山“中部绿岛”的独特优势,以三大都市(武汉、郑州、合肥)为支撑,以将军文化为核心吸引力,充分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通过线路组合,有效分流黄山、三峡等著名景区客源,加强旅游景区和城镇体系建设,与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老区扶贫等相结合,建设为知名的国家级红色旅游度假区、扶贫示范旅游区以及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四)共生机制:区域合作联动机制

在共生机制上采用政府主导的以企业主体的区域合作协作机制。政府要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并协调推进重大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为大别山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建立大别山区域旅游协作联合会,明确职能,制定协作章程;实行大别山旅游区域中心轮值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规划、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促销等重大问题,努力创造大别山区域旅游联动开发、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105.

[2]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王东红.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4):57.

[4] 苏章全,李庆雷,明庆忠.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旅游竞合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9.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大别山老区共生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老区在努力奔跑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再见了,大别山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