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村改社区”居民需求满足感实证研究
2012-04-29焦爱英赵燕华王潇
焦爱英 赵燕华 王潇
[摘 要]对“村改社区”居民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满足感进行调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居住需求、就业需求、环境需求三个维度,调查分析了天津市“村改社区”的700余名居民的总体需求满足感与单项需求满足感状况,为“村改社区”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村改社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改社区”;满足感;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43-02
1 引 言
2011年天津市在成功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示范小城镇和全面实施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动“农改非、村改居、村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三改一化”试点工作。其中的村改居进程较快,截至2011年年底,有25个试点镇村基本建成,40万农民喜迁小城镇居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农民这种生活方式乃至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的需求满足感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非常有必要,也是迫切需要调查了解的重点内容。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在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形成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集中建社区”等多种社区设置形式。天津采取支持和鼓励农民“迁村腾地”、“集中居住”,在规划的小区里设立社区,如下朱庄街道办事处分别将13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到越秀园社区和静园社区,在“村改社区”中坚持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的建设目标。
“安居”是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这不仅体现为返迁安置以后居民所享有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变或者增加,更体现为政府通过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使农民居住的公共环境更加卫生、便捷,提高居住的适宜度。“乐业”是指土地流转需要充分考虑农民未来的发展,就业是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小城镇不仅规划了居住社区,还规划了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有保障”是通过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结合上述建设目标,广泛征求社区办、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代表的意见,设计包括居住需求、就业需求、环境需求三个维度九个需求满足感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详见表1。问卷中对满足感的测量尺度采用“非常满足”、“满足”、“一般”、“不满足”、“非常不满足”五个选项,其中“非常满足”以5分表示,逐级递减。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1 居民需求满足感因素
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总体需求
满足感 居住需求满足感 居住面积,小区基本设施,小区治安
就业需求满足感 收入水平,就业岗位,就业培训
环境需求满足感 邻里关系,文化活动,物业管理
3 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实施过程中在天津市北辰区、东丽区的“村改社区”试点共发放73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04份,有效问卷656份,有效率达93%,说明广大居民对此类问卷是非常关心的。
3.1 总体需求满足感分析
依照五级评分法,涉及需求满足感的指标理论中值“一般”为3,其总体需求满足感理论中值为27,实际均值为30.834,说明“村改社区”居民的总体需求满足感处于一般与满足之间。居住需求、就业需求、环境需求满足感理论中值为9,实际均值分别为10.431、10.119、10.284,均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广大农民对于“村改社区”三个维度需求满足感也处于一般与满足之间,其中居住条件的需求满足感最高。
3.2 单项需求满足感分析
在测量居民需求满足感的九个指标中,得分排序见表2,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2 居民需求满足感排序
题目序号 项目 均值 排序
1 居住面积 3.7457 1
2 小区基本设施 3.4137 4
3 小区治安 3.2703 9
4 收入水平 3.2847 8
5 就业岗位 3.5178 3
6 就业培训 3.3095 7
7 邻里关系 3.5499 2
8 文化活动 3.4067 5
9 物业管理 3.3295 6
其中满足感排序前三名依次为居住面积、邻里关系、就业岗位,高于3.5,处于较满足的状态;满足感排序后二名依次为小区治安、收入水平,低于3.3,处于一般的状态。说明农民迁入新居之后,对于目前的就业岗位、原来比较熟悉的邻居关系是较满足的,而对于出现的一些治安事件、收入未能出现较明显的改善这种状况是不太满足的。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需求满足感存在差异性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认为一是当前集中居住小区中,回迁过程中有多余的房屋用于出租,且未能严格房屋租赁管理制度,本身城乡接合部的治安状况就偏差,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居民对于小区物业、小区治安存在较大的不满足。
二是实施农改非后,农民身份的转变并不能立即实现其劳动技能的转变,多年的农业劳作无法使他们迅速适应现代化工厂、产业化农业的需要,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出现了就业能力不强、从事物业工作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原本的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家庭存在小型养殖业,家务事比较繁重,农耕时很忙但冬季又很闲,文化活动相对比较匮乏。
4 提高居民需求满足感对策建议
4.1 完善物业管理,强化小区治安
街道办事处、社区办、保留的村委会等组织应加大管理力度,房屋租赁严格实施登记备案,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组织居民成立治安巡逻队,宣传治安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将小区治安因素列为其考核关键点,促使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切实负责,增加巡查密度,营造全面的治安防范体系。
4.2 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试点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农改非”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职业心理疏导、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等,并按有关规定对参加职业培训人员给予培训费补贴。拓宽“农改非”人员就业渠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后,新的经济实体要优先安排“农改非”人员就业,小城镇的物业管理、清洁、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等岗位,要优先面向本地“农改非”人员,特别是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本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扩大小城镇就业容量,为“农改非”人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4.3 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村改社区”提前规划了居民活动用房,街道与居委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进行正面引导,组建多种形式的团体组织,开展书法比赛、社区才艺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总之,调查“村改社区”试点的居民需求满足感现状,引导镇、街道社区办、居委会等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居民的居住、就业、环境需求满足感,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后期天津市全面铺开的三改一化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R].天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
[2]张韧韧,吴华.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杨贵华.我国城乡社区组织发展与“村转居”社区组织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3):25-32.
[4]周国平,徐成华.苏州新型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实证研究[J].唯实,2010(8-9):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