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2012-04-29刘岩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艺术思维课堂教学

刘岩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提问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课堂互动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还是一门艺术。实践已经证明,恰当、出色地运用提问艺术,对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探讨、掌握和科学运用课堂提问这门艺术。我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学生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比如,在学习近现代生活变迁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近代以来中国衣食住行变化的相关资料,衣、食、住、行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而且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会带着问题自己找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来介绍一点或者几点近现代以来衣、食、住、行某一方面的发展变化。这样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内容时,内容比较枯燥,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我趁势问,故事里农民家里没有油,没有锅,没有柴,是真实的吗,如果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其次,问题的设记应具有新颖性,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尽量做到既要避免跨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繁琐;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每个学子都向往的地方,旧时的北大是什么样的?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是谁改变了北大?新文化运动时,1917年得北大《宽容》这幅油画,既有为人桀骜、垚角毕露的陈独秀,又有留学海外、年轻潇洒的留洋博士胡适,既有风流才子刘半农,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有长袍马褂续辩主张男子纳妾、女子小脚的辜鸿铭,为什么他们同时出现在北大?这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有关,他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方针的实质是什么?我提出的问题由浅而深、逐渐推进、层层设问,使学生了解了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基地的原因。巧妙的设问可以掀起学生心海涟漪阵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设问更可让学生心海波涛滚滚,可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向正确思路,分解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效地实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由问题起,以问题终,始终渗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引领思考,学生在面临一个个问题时,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分析、思辨、思维逐步走向成熟、深刻、理性。在提出问题时,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高不可攀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让提问有效,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

再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发散性,要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发散性一般没有固定的、机械的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得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一些问题,课堂效果都很好。如,当前美国经济衰落,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美国面临极大困难,有人认为当今世界进入了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2011年中共90周岁诞辰,某中学在诞生地举办了一次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人批评1787宪法是“反民主的”,对比如何看待?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是课堂提问的重要任务。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遵循问题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使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艺术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纸的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