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2012-04-29刘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塞子观察法现象

刘钢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实践科学,如何在教学中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观察周围各种事物,只有大量积累生产、生活经验,收集各种信息,才能在教学中随时列举出与课本知识有关的事例,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好习惯,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知识。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在教学中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把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提出来,强调对物理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强调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不然很多常见的一些现象都会被“视而不见”。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由于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而获得成功的例子。牛顿由于在试验中观察到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我们明白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落日为什么是红色的,彩虹形成的原因,从而有了现在的彩色电视机。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时,教堂穹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伽利略被摆动的节奏吸引了,因为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是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是相等的,从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作为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般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整体观察法、局部观察法、重点观察法等,观察技巧有连续观察、对比观察、转换观察等。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就会取得很好的观察效果。例如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从塞子上的开口往管里打气,当塞子从管口跳起的同时,管内液面上方将短暂出现少量“白雾”,这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观察的重点。因为塞子跳起时会发出“嘭”的一声,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响声所吸引,而错过了观察“白雾”的时机。对实验过程中稍纵即逝和不引人注目的现象,以及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时刻显示出来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不断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的点拨,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我们夏天吃的冰棍“冒”出来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漂?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么?这些现象不仅仅有趣,更是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究,利用观察和实验弄清楚其中的奥秘。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使用杠杆好处,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可以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让学生明白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者假设是否正确。

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有许多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从而能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对科学知识不是背诵条文,而是力求理解,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学会用疑问的眼光去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或参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加深感受,学生就自然会提出问题。在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学生体验坐沙发和硬板凳的区别,通过分析发现压强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有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明白了物理道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细心观察,这样才能把物理的科学知识学会、学透。

猜你喜欢

塞子观察法现象
小芝麻告诉你
——水塞子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肚皮上的“塞子”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肚皮上的“塞子”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
一种改进的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