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写作能力六培养

2012-04-29韩明福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题选材审题

韩明福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1. 准确理解文题含义。一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本义。如《吸收与给予》,“吸收”应是褒义词,是“吸取”意思,它是“给予”的条件,而不应理解为贬义词,说成“拿或索取”,而与给予形成对立。有的词要根据文题的语境,要深入理解它的本义。如,1996年高考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名)》,其中的“更”字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更加”,要结合整个文题,全面、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更”含“比较”的意思,而且是同向比较,即是说甲好乙更好,不因为说乙好而贬低甲。

二要准确理解文题中词语的引申义。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其引申义。引申的原意是某词从原义产生出新的意义,这种新义与原义有某种相关性。就审题而言,即由某事的意义引申出其他有关的意义,也就是由此及彼的借题发挥。如《由东施效颦想到的》,此题的重点是“由……想到的”,因此不能大谈特谈东施为何效颦,而是由东施效颦一事引出对有关现实问题的议论。审视这一类题目首先必须搞清题目中所提到的事或所体现的含义,然后根据此含义进行联想类比,引申发挥,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套。“东施效颦”是个典故,他的含义在于讥讽那些不问具体情况,机械地仿效别的人。由这个含义我们可以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类似现象。诸如改革开放中,不考虑国情而照搬外国某些做法,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照搬别人的经验,如不顾自身条件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等。

三要准确理解问题中词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有的题目要用其词语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来理解。比喻是修辞方法的一种,不论明喻、暗喻还是借喻都是以其此物与彼物的某一相似点。这对材料作文尤为重要,否则文章就会离题,不符合作文的要求。如《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一题,鸟儿飞行要靠翅膀,来比喻知识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地位。应着重阐述知识在实现理想方面的重大作用,强调青年要掌握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如果阐述翅膀的作用,那就文不对题。如,一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题面上讲的是:“种树毁树的事”但这材料的本身确是个喻体,这个喻体所蕴涵的喻旨是:“毁易兴难”。喻义具有深刻的哲理。审题是要领悟文题的深刻寓意,通过本体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象征义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其特点是利用某种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些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某些题目所含的正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审题是不能就事论事,应挖掘它的象征义,考虑它象征什么最有现实意义。

2. 弄清题目的要求。写作要求中有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有的是对写作方法的要求,有的是对写作角度的要求,有的是对体裁的要求,有的是对写作的禁忌加以规定,有的是对篇幅长短加以限制等。如能对这些“要求”认真审视,对文章的写作也是极有好处的。如果命题对文体无明确规定,就要注意闻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从而确定体裁。

二、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

立意要深刻集中,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就是能在文章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指明事物发展的方向,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

首先,做人与作文相结合的原则。“文学是人学”,作文即做人。“言为心声”,作文即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的立意才会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的立意才会有深度。因此,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健康高尚的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关心集体,热爱生活,培养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对题目本身就反映了极深刻的思想的,如“这件事教育了我”,在指导学生立意时,就应该让学生紧紧地把握住它。对题目比较含蓄、宽泛的,如“暑假的一天”,在指导学生立意时,就应该指导学生把握住生活的本质,从繁纷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住最本质的东西,以便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其次,哲理性原则。“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2]好文章在于哲理的穿透,给读者以深思和启迪。如一同学在写家庭生活时写道:“家是一种岁月,是穿透风风雨雨的岁月。为了我的成长,把印痕烙在爸爸的白发上,刻在妈妈的皱纹里,雕入我如花似梦的年轮里。”立意集中,则是要指导学生一篇文章集中表现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不要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没说清。

立意要新颖。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因此,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生活是立意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就没有正确的立意。没有对生活的思考,提炼的文字也不能称之为好文章。有人曾把“悟”字拆分为“思之吾”与“吾之思”,认为“悟”是思考和创造的结合。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

三、培养学生选材的能力

1. 要真实准确。如某年高考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00字左右)。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却没有洗。

(考生补写部分)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可不少考生却说妈妈突然生病了或有急事出去了;有的写妈妈没有找到另一只鞋,原来是被小猫(小狗)弄到床底下了;也有索性将脏些扔掉,去买了一双新鞋;甚至有些如何找借口让妈妈洗另一只鞋,原谅了妈妈的疏忽等等。

2. 要典型。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子。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小事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

3. 要新颖。写作时,要选择那些有一定表现力的比较有特色的材料,有一定时代感的材料。要做到选材新颖,就要注意发掘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注意从不同角度选材,以“推陈出新”。指导他们或从直接材料中选,如联系社会实际选材,从亲自经历、耳闻目睹、熟悉的真人真事中选材,从老题材中选新的角度、具体细节,写出新意等;或从间接材料中选,如报刊、杂志、书籍、视听传媒等。

四、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1. 编写结构提纲。比如,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后,就让学生安排写些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由于学生有第一手材料,所以编写提纲,安排层次时方法多样思维灵活。这样训练,不仅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得到培养,还能写出富有新意的好作文。教师要注意在全面指导的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善于捕捉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搞一下“典型引路”,这样既鼓励了水平较高的学生,又有利于大面积的丰收。而对于那些在作文中有困难的学生,应在巡视过程中采取“扶一扶”的做法,进行必要的点拨或辅导。但主导思想应该是“扶”而不是“抱”。为了科学而有效地做到由“扶”到“放”的过渡,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深入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他们的校内学习和生活,还要了解他们在社会、家庭中的行为习惯、课余爱好等。这样才能使训练更加有的放矢。

2. 剪裁合理,详略得当。前人论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时,曾赞曰:“谁佩风裳,剪裁入妙”,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高度赞扬这一古代小说精品的剪裁艺术。详略得当,组织安排材料,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根据中心决定其主次详略。

猜你喜欢

文题选材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三招”学会审题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