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刍议

2012-04-29王志洪徐婵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导学课外阅读环节

王志洪 徐婵英

语言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情趣,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就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猜读导学——算计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新”四环节课内阅读教学模式和“以写代读、以读带写”的初中语言重要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探索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形成个性化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框架

课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探索高效的阅读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意义重大。分工以后,课题组成员带领本级部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堂进行探索,随时、定期进行课例研讨和专题讨论,及时归纳总结后,初步形成了“情景导学——自主提炼——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认为在该模式的“情景导学”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学习的兴趣还是依附于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最终探索出以“猜读导学——自读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1. 猜读导学。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自我“猜读”。通过这样的自我阅读实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拉开阅读教学的序幕。猜读内容包括:(1)体裁;(2)题目的任用;(3)内容;(4)主题等。

2. 自读质疑。此环节教师不做任何暗示,不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独特的个体生命摸索课文,形成原始体验。

3. 互动设疑。此环节的“互动”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问题讨论的互动,即“生生互动”;二是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点拨、设疑,互动即“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教师不做任何带有明显倾向的插话,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鼓励不同意见,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释放出来。具体做法: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讨论“算计质疑”环节的问题,互相补充、完善,最后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上述过程有两个基本要求:

(1)所提问题具有普遍性和讨论的价值;

(2)问题解答章法清楚,并对其他同学具有启发性。

“师生互动”:通过全班讨论交流,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解答并基本达成共识,但也有学生解答不到位、不透彻的问题,需要老师参与进行更深层次的点拨;同时,学生由于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对课文主题的挖掘和理解达不到应有的水平,需要老师适时进行设疑,引导、启发学生以课文做深入的阅读,提出学生思考不到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设疑后,进行师生间平等对话,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供学生参考,使学生受到启发,深化或调整自己的阅读理解,实现教师、学生作者间的思维对话,在温馨的课堂中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创新。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问题的方法;二是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展思维;五是教师引领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创新,学以致用。

二、实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阅读与作文是实践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板块,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结果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在断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却欠缺写作通力;有的学生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却又不注重阅读。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积极进行经验整合和提炼,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尝试构建两者互动的基本策略。实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1. 以作文教学带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而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具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如何选材;如何组织、取舍这些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在学生到达“知困不作”的境地时,教师再做如下点拨:在你以往读过文章中哪一篇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别人是如何学会取舍材料的?人家是如何表达思想观点的?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具体问题去思索曾读过的文章,并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切实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认真而广泛地阅读优秀的文章,学生就会在实践层面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作文讲评来指导学生阅读。我们放开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试着分析文章的材料、结构模式、语言、思想感情的表达、主题的表现等特点。然后找一些同学对照自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做到了以写促读。

2. 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借鉴主要是指以“写作特色”的借鉴。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从中有所借鉴,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际中去。因此,“以读促写”就成为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策略。

“以读促写”的基本策略是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提出具体的读写要求:

(1)阅读积累。实践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上学来了;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就极具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

(2)阅读仿写。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我们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尝试仿写,并明确要求学生从仿句子入手,逐步过渡到仿段落、仿思路和仿写作。

(3)阅读延伸。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在有目的地交给学生一篇选定的课外阅读篇目后,要求学生依照该篇目中运用的拟人手法发挥想象,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或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出读后感、评论等。

总之,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读写结合,以积累为基础,以模仿为桥梁,以延伸外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和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导学课外阅读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