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博客,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012-04-29任传发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李亮小蝌蚪博客

任传发

一、了解博客

博客(Blog)是WebBlog的简称。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式记录形式,所以也称“网络日志”。

对于博客的优点,我本人比较赞同方明军学者的提法。他认为,“博客具有低成本、零技术、个人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主要特征”。我个人认为,博客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易用、公开方便。

师生建立博客其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交流和探讨,同时还能跟踪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得、思想动态等。二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探索。通过他人的博客,弥补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三是及时反思教师自己的教育行为,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二、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自主学习的含义,国内外的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氛围具有民主性;(2)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自主性;(3)学习内容就有可选择性;(4)学习形式就有多元性;(5)学习资源具有丰富性;(6)学习场所具有开放性;(7)学习过程具有自控性。但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在现实情况下,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较为少见。

因此,对于现行学生的自主学习,我的理解是:从学的方面看,学生能够按照制定的自主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并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控。从教的方面看,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计划制定、学习态度以及自我监控等,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和加工各种学习信息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三、博客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

1. 利用博客进行问题探究。在教授新课前后,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按照教学进度把学习的重点、要点,以及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前,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我在博客上设计以下问题供同学们阅读和思考:什么是生物?桌椅和树木有什么不同?生物究竟是门什么样的学科?讲述的又是哪些内容?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吗?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等。再如,讲完《血液》一节,有位平时在课堂上不善提问题的学生,在我博客的留言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书上说,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红蛋白又是运输氧的,铁在空气中被氧化会生锈,那么血红蛋白上的铁能不能被氧化生锈?”我看到这个问题,利用博客的回复功能及时给了她答复。我说:“人体内的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并不是铁单质,铁单质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生锈,而铁离子不能与氧气反应。所以人体内的铁不会生锈。”在博客这个平台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在这里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进程的辅助者,学生在这里也成了知识的探求者、学习主体。

2. 利用博客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自主学习。新课程《生物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做科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博客则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更富有情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章环境中的动物。教材中以鱼为例,讲了水中的动物;以蚯蚓、兔为例,讲了陆地生活的动物;以鸟、蝗虫为例,讲了空中飞行的动物。对两栖动物青蛙或蟾蜍等知识只字未提。

学完这一章后,有个叫李亮的学生问我:“老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书中怎么没有呀?”针对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让李亮以“小蝌蚪为什么变成青蛙”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李亮同学很高兴,也愿意做这个课题。接着,他设计了一个课题研究方案,并把方案放在了他的博客空间中。我看后在他博客的留言里提示,让同学们注意浏览他的方案,并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讨论,进行分析,以留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加入这个课题研究。之后,李亮同学参考同学们的留言,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修改,接着按照方案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并把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输入到博客中。经过一个月的查阅资料、采集蝌蚪、饲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李亮同学终于找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答案,于是他总结博客中记录的各种信息,写成了研究报告,把报告贴在了他的博客中。而在写报告的过程中,他可以“求助”于同学和老师。写完报告后,他可以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有的同学在交流中说,他的小蝌蚪变成的不是青蛙,而是变成了癞蛤蟆,不知为什么?于是,他们又在博客中交流讨论。经过讨论查阅资料得出:小蝌蚪变成癞蛤蟆,原因是采集的不是青蛙的蝌蚪,而是癞蛤蟆的蝌蚪。接着有的同学又在博客上提出:“青蛙蝌蚪和癞蛤蟆蝌蚪有什么不同”的疑问。这时,我在他们博客的留言里写了:“请同学们继续研究,注意观察两种蝌蚪有什么区别。”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有位同学在博客上贴出了他观察到了二者的不同,之后其它同学也在博客中贴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利用博客积累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学习必须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载体。新课程《生物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教材的文字内容变少了,而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增多了。利用博客,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网络或其他地方搜集到的与学习有关的图片、动画、视频和文本资料等通过整理发布到固定的博客空间中。这样,在方便自己学习的同时,也便于其他同学查找学习。如,学完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有关基因的知识。有的学生对“基因工程”的话题很感兴趣,我就鼓励他们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有位同学在博客上贴了这样一段文字:说的是“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把从兔子身上的角蛋白转入棉花,于1998年育成“兔子棉花”。部分棉花朵为美国棉花博物馆收藏,其余的被加工成500件T恤套衫,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对棉花纤维改造。“兔子棉花”的诞生标志着纺织品已由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时代转入基因纤维时代,它将对人类服装面料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这段文字真实与否暂且不说,但是这段文字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吸引力,博客点击率极高。很多同学在留言里感叹基因工程的奥妙,而且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了多条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信息,并下决心要学好生物学。

4. 利用博客进行监督与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都安排在课外,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随时对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也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博客就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自主学习信息,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搜集的资料、学习记录、学习反思等都记录在博客空间中。然后,教师通过点击学生的博客就可随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而且教师通过学生博客上的学习信息给每位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留言栏里或鼓励、或提示。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学习,起到监督他人的作用。

博客虽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博客作为一种新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我们只能探讨它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能发挥其较大效益。在未来的教育应用上,它会与多种网络媒体工具整合在一起,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实现远程教育和学习提供有效手段和方法。

猜你喜欢

李亮小蝌蚪博客
改天请你喝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小蝌蚪
小蝌蚪
从唐诗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论之失
小蝌蚪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
小蝌蚪
博客天下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