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考

2012-04-29曾赞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白描语文课教学内容

曾赞华

有人说:“数学、物理、化学是固体;体育、美术是液体;语文是气体。”没错,语文就是气体,它有着超大的包容量,而数理化是自然科学,他们有固定的定理公式,虽然花样翻新,可万变不离其宗;体育美术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可毕竟受领域所限;只有语文不受限制,视通八达、思接千载。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上就是教学一篇篇课文中应该“教什么”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教育研究者头疼的问题。

李海林在他的《言语教学论》中指出:语文课的迷茫实际上就是“学科缺失”,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把语文课所依赖的学科与语言学、文艺学、文章学区别开来。”而李海林所提出的“言语教学论”,意即语文是教人言语的学科,这种观点的提出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教什么”从实际价值来看应决定于学生“学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做了较为广泛的调查。追寻学生“想学什么”的问题,相信对语文课该教什么有一定指导意义!在此摘录一些学生的说法和想法。

“我想在语文课上学到不放弃的精神。”

“我想在语文课上学到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哥学的不是文章,是思想。”

“我非常喜爱阅读,像小说、散文、诗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在每一个细节彰显灵动之美,我渴望去窥探她的美,感受她的美。”

“我想在语文课上学到怎样与人交流。有时,在特定的朋友场合,有人因插你句话‘别人的事,你管那么多!可能自己听了这句话都不知该怎样反驳,只好脸红受尴尬”……

学生的心声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最后一条中提到的,可以说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语文课的渴求。因此,在设置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课程标准通常的要求是围绕三个目标展开教学: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是基础,是一切言语活动的前提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目的,任何语文课的教学都应该为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服务;而情感态度目标是提升,这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所在。语文学科能提升人,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一般中学语文课上学习一篇文章需解决一下几个要点。

1. 写什么。叙述文本:(1)写什么人;(2)叙什么事;(3)绘什么景;(4)表什么情;(5)写了什么事物;(6)讲了什么道理。

2. 怎么写。(1)读音、生字、词汇;(2)句子理解和运用——语感训练;(3)表达方式。

3. 怎么想。思路、构思手法、写作技法、章法、风格等。

4. 怎么读。有效的阅读方法:朗读与默读方法、精读与略读方法、分析与概括方法、评价与鉴赏方法等等。

以上的教学内容包括两类知识,即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表象、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即陈述性知识。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教学概念和规则(包括高级规则),即程序性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当然不同的起点应在教学内容上有重点、有偏颇。比如,根据初中生起点状态在教学中应注意他们的文章内容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应点到即止,不必花过多时间,不能最后“种他人田,荒自家园”。情感学习有接受、体验、评价和行动等不同层次,初中生对人类基本情感只是在模糊的认识时期,所以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共鸣和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兼顾学习评价并付诸行动。例如,在学习《关雎》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淑女,什么样的男子才能称之为君子?从诗中内容分析,女子要美丽勤劳,要有一定的修养,要矜持自重;而君子更是鼓瑟吹笙才华出众,而且给予所爱的人以尊重和自由……课堂上适当延伸的关于爱情的内容,比如联想到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的爱情故事等等。通过学习引导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而且,从学生的眼神中让我的确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触动,甚至是震撼!

汉语字词句认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已经具备,主要教学内容是篇章主旨、结构、思路、听说读写策略等高级规则的学习。这些高级技能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范文和例文中的概念、规则成为主要内容。

阅读策略学习应该贯穿中学阅读学习始终;初中生虽已有一定认知能力,但对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含糊;学会阅读是课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阅读活动的教学内容的本质区别。再比如,学生群体与个体的起点能力存在差异,达到终点目标的也就各异。因此,不同学生群体与个体需要获得的学习内容必然不同。同样一篇课文,对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相应不同。对学优生来说,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1)部分作家知识、作品知识——知人论世、知世论文;(2)高层情感——评价、行动;(3)阅读高级技能(4)阅读策略。而学困生在第(2)(3)(4)高一级的目标中就会吃力,这时在教学中就应遵循由简易再复杂的规律,并且需要大量的例证和到位的分析。例如,在我教学《湖心亭看雪》中关于“白描”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就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朗读课文,体会写景句子。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小练习:填量词体会白描手法。

一()新月、一()残阳

斜阳外,寒鸦数()。

讲解并举例: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

白描手法写事范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这一环节从找写景句入手,再读此句,最后体会写法,由易入难,进而通过分析、练习、举例层进式地了解、运用、扩展对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把握应该比较熟悉。

正因为语文的博大精深,所以想教会学生其真谛实属不易,而我们能带给学生的就应该是一个音、一个字、一句话、一篇文章的渗透。虽学生自身会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但日积月累,相信学生定会在作者所营造的感情世界里游刃有余,能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情感,或下笔就有如神助。

猜你喜欢

白描语文课教学内容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写给远去的路遥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白描荷卷》自跋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