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语文素养在于创新课堂教学

2012-04-29刘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3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自清新教材

刘丽

语文新教材的多样性、新颖性,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思考、摸索语文教学法就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问题。

1. 转变观念,创新教法与学法。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教书与育并重,提高语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健康个性又有健全人性的新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定位。首先,把教案设计成学案,即把传统的教转化为教会学生怎么学。其次,改变由教师满堂灌的“专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为主体。当然,课堂“民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民主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民主,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师生互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科学的尺度,尺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要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保证。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新老教师都面临着新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旧的语文观、教学法,摒弃一味传授字、词、句、段的单一性,彻底改变过去步步为营地传授点滴知识的灌输法。

创新教法,树立大语文观,增强边缘学科渗透力,是实践新教材的首要步骤。教师自我进修、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切磋、交流、互帮是摸索、探讨新教材教法与学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变的关键;有效的教学法根植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因此,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开展课题研究,要具有灵活性、应用性、综合性。

2. 提高语文素质在于积累、感悟、熏陶、语感的培养。语文教材与读本,是师生积累知识的最好材料。依据大纲要求,强化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是教学的中心工作。教师在备课、设计教案、实施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为落脚点,吃透教材,系统地进行知识点、重点、难点的讲解,并辅以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强化分析问题是打造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出色的教师就在于教会学生运用这把钥匙去开启课本之外的语文知识宝库,这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教师树立创新观念,积极营造大语文环境,把历史的、人文的、科技的等等知识有机地贯穿于教材中。

如讲授《荷塘月色》,不能简单地以本为本,应以朱自清的思想发展轨迹、时代背景,乃至其学术活动等营造一个大语文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去领会、解读朱自清的文章,感悟其思想精神。朱自清20世纪20年代供职清华大学,那时激烈的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让他进退两难。这对于一个追求自由、享受艺术,走中庸之道生活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就夹杂于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梦的碰撞中艰难地生存。醉人的“荷塘月色”勾起了朱自清无尽的遐想、愁思。心动之余,到底惦着江南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淡淡的喜悦中涌出了淡淡的哀愁。教学的艺术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感悟《荷塘月色》情与景的融合,就不难解读朱自清欲忘怀而又无法忘怀的心路了。

3. 教是为了不教,根本点在于启发学生轻松、自主的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是营造大语文观、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以“诚信”命题作文为例:一般作文,都会从正反两面举例论说诚信。但如果以逆向思维来理解诚信,可以这么论述:人有时可以不讲诚信。比如,战争中的欺骗、瞒天过海战术,商业机密、商业谈判上的虚晃一招等等,都可以拿来做话题。这样的作文就是创新,这样的引导最直接、最有效。

丰富知识来自于积累、感悟、熏陶、语感。积累的首要途径在课堂教学,其次是课堂之外的积累。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语文知识,小到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大到报刊、杂志、书籍。就电视而言,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百科全书,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观察、读书、笔记、看电影等多种多样都是积累、感悟的大课堂。积累多了,就产生量变;感悟深了,就发生质变。有了大语文环境的熏陶,就必然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如此,提高语文素质就不是很困难。

总之,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创新教法与学法。其次,营造大语文环境,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融汇于教学中。提高语文素质水平离不开积累、悟性的引导、培养。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朱自清新教材
荷塘月色
匆匆
作品:荷塘月色
清芬正气朱自清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荷塘月色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