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发展观思想
2012-04-29张国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简要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问题,体现了他们社会发展观理论所具有的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宣言》中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3-0030-05
作者简介:A张国(1977-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创造学。
所谓社会发展观,就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入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实现了社会发展观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多篇重要著作中都阐述了有关社会发展观的思想和理论。其中,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社会发展观理论的一篇重要著作。在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入研读这篇重要著作,我们仍将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共产党宣言》中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其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就十分突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情况阐释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观点。他们指出:“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1]277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1]277-278
另一方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时,生产关系就能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277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无疑,这同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革新密切相关。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也体现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274。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表述中不难看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也就日益巩固了。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二部分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293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都是存在的,具有普遍性。
其二,社会发展是连续性和断裂性辩证统一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部分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273对于这个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二部分进行了阐述。他们深刻地指出:“此外,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但是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1]292
其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二部分鲜明地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什么呢?”[1]291-292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共产党宣言》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论述是逐步深入的,既分析了社会正常发展条件下两者关系的表现,也探讨了社会变革条件下两者关系的表现。
其四,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两者的生存和发展处在一个相互冲突的状态中。这种冲突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绝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值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1]287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生存和发展问题上处于根本对立的状态,工人阶级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完全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工人阶级在这方面所失去的正是资产阶级所获得的。
另一方面,这种冲突也体现在家庭生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1]289同时,他们还指出:“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1]290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辟分析中不难发现,在家庭生活方面,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也是尖锐对立的,资产阶级家庭的享受型生活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家庭生活十分痛苦的基础上的。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他们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第二部分最后一段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问题,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是很有预见性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处在逐步实现的进程之中。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也指明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结尾,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1]307可以说,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暴力革命思想的指导下,共产主义事业才得以逐步发展起来,人民群众的发展权益才逐步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其五,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的就是阶级斗争问题,而且主要是将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分析的对象来展开论述。他们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272并对此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他们认为:“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1]272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273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斗争问题的分析是逐步深入和具体化的。
《共产党宣言》不仅在正文中对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而且也在序言中对此进行了强调和阐述。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鲜明地指出:“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252从恩格斯的精辟表述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结果的特殊性,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一切剥削和阶级斗争为目的的,它所要建立的是一个人人平等和幸福的社会。
二、《共产党宣言》中社会发展观的主要特点
《共产党宣言》的社会发展观思想贯穿了如下特点:首先,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观的表述是建立在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他们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资产阶级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又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这无疑展现了他们的社会发展观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同时,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辩证地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社会进行了展望和构思,认为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应当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很显然,他们的社会发展观也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因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所阐释的社会发展观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特点。
其次,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社会发展观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社会现象进行辩证唯物地分析才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他们主观臆造出来的。同时,他们还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发展理论加以修正,以便使理论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发展观已经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展现出了不容质疑的科学性特征。他们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分析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这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社会发展观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结合。
最后,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时,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观适用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全部历史,即他们的理论是适用于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此,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段给出了一个长达几百字的注释。当然,在探讨的过程中,他们主要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进行理论阐发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多方面矛盾的深入分析,他们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命运,并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可以说,《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社会发展观是适用于从奴隶社会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这无疑又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观的整体性。因此,通过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不仅可以知晓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而且能够把握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
三、《共产党宣言》中社会发展观思想的重要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读《共产党宣言》中社会发展观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人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其一,以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全体国民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就是建立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启示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避免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着力解决好全体国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包括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在内的一系列民生问题,这必将极大地改善全体国民的生存和发展现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党和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致力于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其二,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发展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高度赞扬了资本主义对推动社会生产力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当深切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分析,积极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需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某些可行的经验和做法。在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各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化解社会矛盾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的。当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抵制资本主义消极和腐朽的东西,尽可能减少它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其三,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促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这就启示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同时做好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使我国的上层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并使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说,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经济改革中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来自于原有政治体制方面的阻碍。当然,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苏联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继续加强和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积极作为,坚持以积极、慎重的原则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使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各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都在开展积极的探索,而且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此,中央应当加强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有利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其四,认真应对和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探讨阶级斗争,可见他们对阶级斗争问题的重视。在现阶段,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围内仍然长期存在,而且各种社会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激化。当前,我们应当认真应对同疆独分子、藏独分子、台独分子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之间的斗争,努力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头脑,对各种错误的思潮展开多方面的批判,使群众深刻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此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在工人利益的维护上发挥积极作用。
其五,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理论,它对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事业虽然处于低潮,但是它必将在将来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此基础上,全党要致力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