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自觉理念”的形成路径与策略

2012-04-29戴建锋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9期
关键词:理念小学生数学

新课改启动之初,笔者便根据其精神,围绕省“十五”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自我完善学习实践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十五”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着力构建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们虽然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仍需教师来支配和安排。可见,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仅靠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数学学习除了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解决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与课改精神相一致、与“学习的主人”身份相吻合的数学学习的“自觉理念”。

何为“自觉理念”?即作为个体的人,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炼,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能有效指导自我积极主动、科学策略地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主体观念。在这里主要是指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我觉醒,引领学生更自信、更积极、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思想与观念。[1]它既包括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自觉情意,也包括作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表现出来的自觉策略。

实践表明,小学生一旦建立和形成了相应的“自觉理念”,在意识决定行为的作用下,就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驶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2]因此,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自觉理念”,让学生在“自觉理念”的支撑下学数学,不仅是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发展,更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基。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的思想方向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3]

一、小学生“自觉理念”的形成路径

(一)普适性“自觉理念”的形成路径

普适性“自觉理念”是指适用于班级所有学生的“自觉理念”,是帮助全体学生明确身份、增强自信、养就习惯并开展自主学习实践的相关理念。它的形成需要教师精心指导与培植,为此,它的形成路径一般为“教师选荐—实践感悟—反思明理—内化接受”。

1.教师选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理所当然,教师也应成为学生“自觉理念”的选荐者与来源人。但由于“自觉理念”没有现成的内容可对照,故教师在向学生选荐“自觉理念”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慎重性原则。即教师对选荐的“自觉理念”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谨慎推出。因为我们所选荐的“自觉理念”不仅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而且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长处,而且还要能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我们所推出的“自觉理念”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精当性原则。由于学生“自觉理念”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果面面俱到,就会造成“理念过滥”,有和没有没啥两样。为了达到“少而精”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一般只向学生选荐学习情意和学习策略两方面的理念。同时,选荐的每一条理念的表述力求朴素、精练而恰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实践。

渐进性原则。理念的接受和建立是缓慢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控制好“自觉理念”选荐的量和频率,不能操之过急,一般一个年段以推出两至三条为宜,低年级少一点,中高年级多一点。对已经选荐的“自觉理念”的内涵,我们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之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

差异性原则。“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选荐“自觉理念”、注重统一要求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现状区别化对待。如“学困生”可以重点践行能帮助其转变学习角色、提振学习信心为主的学习理念;“中等生”可以重点践行能有效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理念;“优等生”可以重点践行能有效提高其“策略化”、个性化学习水平的学习理念。让不同的人在“自觉理念”的形成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依据上述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向学生们推介了“学习靠自己,我是学习的主人”“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成败”“我能行,谁说我不行”等自觉情意方面的理念以及“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数学要以一当十,不能以十当一”“学习数学同样需要课外阅读”“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等自觉策略方面的理念。

2.实践感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选荐的理念能否真正成为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

根据“学习靠自己,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学生就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和家长包办代替的被动学习方式,明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应负的责任,以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式,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根据“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成败”的理念,学生必须以“学习的主人”的姿态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听讲习惯、思考习惯、作业习惯……主动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融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根据“我能行,谁说我不行”的理念,学生不管现在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也不管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毫不气馁,相信自己能行,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努力,一定能成为最好的自我。

根据“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的理念,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会解答课本上的相关习题,更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去发现文本中或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质疑意识,学会“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近老师和同学。”

根据“学数学要以一当十,不能以十当一”的理念,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从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或结构中理解和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要善于从一些数学的现象中总结归纳数学的规律,善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靠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换取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题型的“条件反射式”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学数学同样需要课外阅读”的理念,学生学习数学时不能将精力仅集中在数学书及相关题集上,还要尽可能地利用自主的时间去阅读《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丛书》、《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课外读物,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领略数学特有的魅力,形成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数学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这些方法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系统地指导,还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这样践行式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懂得该怎样去做,更能感悟到这样做的益处与作用。这样就相当于“给了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4]

3.反思明理

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择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维度的反思。第一,理念引领学习前后,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有哪些变化?第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觉得自己是否有进步,这些进步主要得益于哪几个理念的较好落实?没进步是否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理念在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是另有原因?第三,就某个具体的理念而言,你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特别的体验与感受可以与老师、家长或同学分享,或希望教师、家长或同学给予怎样的支持与帮助。第四,关注校内外缺少理念引领的学生在怎样学数学,你觉得自己与他们学习数学存在的最大差异是什么?为此,你有怎样的感想?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反思,学生便能逐步明晰有理念与没理念的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理念落实得到位与不到位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自觉理念”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4.内化接受

“无论何种教育或教学,最后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人格的建树或知识的获得。”[5]学生经过上述3个环节,从获得理念到践行理念,再到认同理念、喜欢理念,心理接纳的程度在不断加深,渐渐地每一个饱含哲理、内涵丰富的理念,悄无声息地在学生心里逐步扎根,成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追求。“人的本质是精神的。”[6]为精神所引领,就能“依靠学生自我去发展他们自我”并逐步走向精神存在,显示出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7]

(二)个适性“自觉理念”的形成路径

所谓个适性“自觉理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而总结提炼的符合自身特质的、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理念。如果说普适性“自觉理念”是通过“外植”的方式获得的,那么个适性“自觉理念”却是“内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偶得”的,它的形成时间可能有早有晚,数量可能有多有少,而且在整个小学阶段,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形成个适性“自觉理念”,它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逐步形成的。

1.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中形成“自觉理念”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8]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不尽相同。只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学生通过“培养发展智能强项”而“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发展”[9]的“自觉理念”的形成便能够水到渠成。

学生戴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可她一进入小学学习不久就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黑板上只要出现三行以上的字,她就看不准确,出现混淆现象;数学检测时,她经常将计算结果写颠倒(如321写成123);课文她会背,但如果叫她把会背的课文再读一遍时,她不是多字就是少字,而且还会发生跳行现象,读起来十分吃力。当时我就问她,你不会读,怎么会背的呢?她说:“在课上听老师读,同学读,慢慢地我就会背了。”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便耐心和她交谈,和她一起分析,帮她完成好每一天的学习任务,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四年级时便清楚地知道“听觉学习”是她的强项,“视觉学习”是她的弱项。因此“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搞好学习的保证”便成了她发挥自己智能强项来学习的“自觉理念”;“学会观察、用心感悟”便成了她弥补自己智能弱项的“自觉理念”。

2.让学生在感悟学习的得失中形成“自觉理念”

海默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有活力的思想来自“最隐蔽的自我”,调动最隐蔽的自我需要时间。[10]这儿的“需要时间”其实就是学生的感悟,感悟的多与少、深与浅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11]“自觉理念”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可以通过学生的感悟来获得的。

学生陈某,是一名文静秀气的小姑娘。一、二年级她的数学学习比较出色,可一上三年级,她对两步及以上的数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感到束手无策,她的妈妈非常着急,几乎天天到学校来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的情绪和信心均受到了影响。为此,我做了她妈妈的思想工作,让她回去有时间多陪女儿看看数学书、多想想问题。四年级下半学期,我发现她作业中的相关题型能完成得比较好了,便问她:“是你爸爸妈妈教你的吗?”她说:“不是,是我看着书后慢慢想出来的”。看了书后她能慢慢想出来,为什么在课上她却听不明白呢?为此,我便和她一起寻找原因:原来她是属于“慢智型”的孩子,面对较为复杂的多步计算的实践问题,在课堂特定的时间内,她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回家后,由于没有时间限制,她可以根据课本慢慢地想、慢慢地学,于是便“无师自通”了。由此,她在不断的总结和感悟中便逐步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是自学”的“自觉理念”。后来靠着自学,她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生。

3.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形成“自觉理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与他人的交谈中我们往往能受到教育和启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此,“自觉理念”在与他人的交谈或倾听中产生,也就不足为奇。

学生顾某,好动顽皮、智力过人,四年级到我班时却发现他上课睡觉、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为此,作为某中学领导的他爸约我去家访,在家访中,我们都向顾某极力强调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也许可能是“老调重弹”,他的数学学习情况并没有什么改观。有一次,当我和他爸大谈特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人一生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我们所教的一些数学特长生长大后如何有出息时,他却听得特别的投入。当时我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可就是在那次谈话后,他学数学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特别的刻苦勤奋,并且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其被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后来在与他的交流中发现,一直支撑其酷爱数学的,其实就是“学数学能使我变得更聪明、更有出息”,仅此而已。

由此可见,学生的个适性“自觉理念”的形成虽然较为复杂,但一旦形成,将对其学习和发展起到决定性或颠覆性的作用,因为这些理念虽说只有有限的一至两个,但它却最契合学生自身实际,是他们经过身心与思想的磨砺而成的璀璨珍珠,“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且至行。”[12]

二、小学生“自觉理念”的形成策略

为了帮助小学生较为顺利地形成“自觉理念”,使其能尽早的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还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作保障。

1.积极暗示策略

“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13]教育者宽广的、崇高的期许,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的心理暗示是这个“自激励系统”高速运转的秘密武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暗示:一是环境暗示。即在校园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布置相关的普适性“自觉理念”,营造一种“学理念、用理念”的良好氛围。二是学习场暗示。每天上课,起立立正后,全班同学一起高喊相关的“自觉理念”,如“态度决定一切,我是学习的主人”“我能行,谁说我不行。”这种发自内心、全班式的呐喊及全员性的践行,对学生一节课的学习乃至一天的学习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自我暗示。学生可在课本、作业本的扉页上写上自己喜欢的、乐意践行的“自觉理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天天对照、天天践行。这样,在耳濡目染中,学生的“自觉理念”便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形成。

2.故事激励策略

读故事、听故事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组织和引导小学生阅读、讲述伟人、名人及数学家成长成才的故事,可以加深其对相关“自觉理念”的理解和领悟。如通过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明白志向和理念在人一生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讲述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学习靠自己,我是学习的主人”及“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是自学”等理念的理解;通过讲述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气概;通过讲述“高斯求和”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数学更主要的是要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等理念,从而产生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3.榜样示范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典型形象和行为方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所崇拜、喜爱的人物的仿效过程中提高认识,激活其上进心,增强其自我成长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为此,我们首先将“先行者”(在“自觉理念”引领下已经学有所成的学生)成长的案例讲给他们听,然后再邀请“先行者”中的佼佼者来班(或来信),向他们介绍成长的历程和感悟,使学生们学有“标杆”。其次,我们在学校或班级内以“跟进”速度快、效果较为明显的学生作为“点”,让其向周围“辐射”,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一起进步。最后,我们还特别留意“学困生”,只要他们稍有起色,我们就给予充分肯定,这样不仅对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而且对于“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学生群体的整体推进也卓有成效。

4.及时点醒策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性思维较弱,对事物的感悟时间较长,在“自觉理念”的形成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问题,教师及时、艺术化地点醒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对学习特别粗心的学生,我们可以向其提出“细心是搞好学习的前提”的建议,并且要让其明白怎样做才能细心;对于作业马虎拖拉的学生,我们可以向其输导“认真是根本,惜时是保障”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一个阶段的专项训练;对于贪玩好动、静不下心来的学生,我们可以带其经常默念“学习须心静,心静出智慧”的格言……长此以往,孩子一旦将其接纳、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理念”,其前进的步伐便势不可挡。

5.专题辅导策略

教师新的教学理念的建立和形成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培训才能获得,学生新的学习理念(“自觉理念”)的建立和形成同样需要专题辅导,这对教师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就其辅导的内容而言,既要有《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所提出的新要求,又要有“自觉理念”自身的内容和含义,还要有“自觉理念”所涉及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指导、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等。这些机理性知识都是学生迫切需要的,也是他们在现有媒体和儿童读物上很难看到的。从每次参加专题辅导的学生如饥似渴的神情中,我又一次醒悟:专题辅导是学生“自觉理念”形成和强化的“发动机”和“加油站”,是教师指导策略中的核心环节。

6.随机渗透策略。

“自觉理念”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孕生”,同样它也只可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强化,从而走好“自觉理念”支撑数学学习的“磨合期”。为此,教师要时刻留心,善于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理念”的渗透。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渗透,也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时序(课前、课内、课后)、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来渗透,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收获、不同的学习感悟来渗透。总之,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时时处处都可以渗透。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在随机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牵强附会、过于拔高现象的发生,否则就很难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建锋.让学生在自觉理念的支撑下学数学——《数字与信息》一课教学实例与评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1(11).

[2]戴建锋.自觉理念:学生自主发展的应然之魂——由两则学生成长案例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1(12)

[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56.

[4][5][7][10][11][12][1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0.202.78.153.28.49.

[6]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56.56.

[8][9]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7.66.

(戴建锋,南通市永兴小学,226005)

猜你喜欢

理念小学生数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