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色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2-04-29李兵曹方马燕玲

图书与情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指标体系

李兵 曹方 马燕玲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基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10座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最后对样本城市的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排名。

关键词:城市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121-04

Evaluation of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cit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on city innovation capacity assessment,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innovation resources, innovation carrier,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output. Furthermor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in this paper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nd got a ranking on sample cities after collecting of the related data of them.

Key words cityinnovation ability; index system; grey correlative analysis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的起步阶段。将“创新”普遍应用到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层面从而使之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是城市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竞争中,明确发展方向、把握投入力度,知己知彼才会避免盲目自大。对城市创新能力水平的定位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城市对自身状况的了解,明确同类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创新型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加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利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创新体系这一宏观目标的实现。

1 创新型城市及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实践起步较晚等因素使得各国学者间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世界银行曾在“东亚创新型城市”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特点,指出创新型城市应具备功能健全的城市中心区和完备的交通电信基础,充足的商业、文化等活动的场所设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以及多样化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政府高效的服务等。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归根是以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要素组成的城市创新系统的建设,只有各创新要素有序协调发展,才能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1.2 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在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国外学者并没有直接的具体研究,其相关研究中仅有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以及Hudgens的知识竞争力指标体系稍具代表性。国内学者主要从已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出发研究城市创新能力。直至今日,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创新能力方面,但也没有形成全面综合的评价研究,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诸多缺陷[1]。首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有千秋,并且对于指标度的评判没有具体的准则;其次,国内评价研究是从分类测评和综合测评两个层面出发的,由此建立的创新指标体系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譬如,分类测评允许单个指标重复出现,片面夸张单个指标的作用并指引城市重点建设该指标要素;综合测评虽然结构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指标设计时偏于放大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科技创新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导致决策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狭义理解,忽略其他非创新要素的建设;最后,现有研究以定量指标为主,缺少定性指标,且将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不易量化的指标机械的量化,导致对创新型城市片面性的评价。

2 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目标所选定的被评价对象的一组属性。评价指标确定后,对被评价对象的评价就转化为对这些可以直观、具体衡量的属性的考察。本文提出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体现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引导性。在参考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四个方面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见表1)。

所建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构成。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由于权重只具备相对的参考价值,所以研究时赋予指标等权重并取用两步算术平均法进行二级指标的计算,在一定程度可以起到弱化二级指标的效果。

与以往研究比较,特点如下:一是将“生活质量指数”等指标列入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之列。该要素直接影响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型城市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鉴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此类要素因普遍发展并趋于日常化,并已成为各城市建设的前驱要素,故将以往研究时所考虑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万人口互联网用户数”等指标不再列入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行列中,避免了指标体系的臃肿;三是突出了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政府的主体地位以及高新企业的战略地位;四是综合考虑了区域创新能力及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评价指标,融合了宏观、中观两个层面指标指导微观指标的构建,体现了指标体系的融

合性与互动性。

3 实证研究与分析

本文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分析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系统中各因素密切程度的一种方法[2]。其优点是可以通过对样本进行相对精简的数学处理利用其全部信息,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其分辩系数从而提高创新型城市评价结果的区分效度。

样本选取沈阳、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合肥、武汉、西安、兰州、重庆10座城市2008年18个指标数据(见表2)。指标的基础数据源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及2009年各城市年鉴。对于定性指标,笔者通过对其进行量化使之达到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要求。

参考序列X0是作为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标准的一个相对理想化样本,其元素的选择决定于第j项指标的类型。当第j项指标为正向指标时,X0,j为第j项指标中的最大值;当第j项指标为逆向指标,X0,j对应为第j项指标中的最小值;如果是适度指标,则应选择适度值作为X0,j。根据18个指标的经济含义,找出2008年最优值组成的参考数列X0={229.0,5.55,0.58,1.00,459.7,82,18437,0.933,0.948,0.949,0.843,0.706,1.00,0.939,16.31,12.14,872.

98,106863}。根据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特点,选取直线型无量纲化公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通过计算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之间的绝对差序列,求解出:两级最大差Δ(max)=0.98;两级最小差Δ(min)=0,?籽取一般值0.5。在得出两级最大差与两级最小差后求解第i个城市与最优参考序列之间的关联度:

完成以上计算后就可以进行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系数Ei的计算。Ei反映的是第i个城市与评价标准序列X0的相互关联度,当Ei>Ej时,说明第i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比第j个城市要好。所以在比较Ei(i=1,2,3,…10)的基础上,就可对各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综合比较。

由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使用等权计算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系数,忽略了评价指标所占权重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创新型城市测评时,为克服上述缺点,笔者对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测评创新型城市时进行了改进,即在计算综合评价系数时引入第j项指标的权数Wj。

计算得出样本城市综合评价系数Ei(见表4),通过比较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系数Ei的大小,我们可以对样本所取的十座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评判。按创新能力强弱排序: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合肥、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兰州。综合表2及表4可以看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其科技活动人员数量、R&D经费占地方财政比率等因素远远优于其他样本城市。这也决定了其城市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上海、杭州、苏州是东部城的代表性城市。它们在企业管理、政府服务、产权保护以及资本获得便利性方面较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些城市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以及科技人员数量等要素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合肥和武汉这两座中部城市在国家推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较高,经济体系亦逐步完善。然而这两座城市的知识储备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很多方面的建设发展仍有不足,这也决定了其城市创新能力处于中段水平。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工业重镇,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传统工业,所以在其他城市创新要素水平一般的条件下沈阳仍能保持较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然而其城市创新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中部样本城市。西安、重庆、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创新型城市诸多要素水平与东中部有很大的差距,这决定了它们在城市创新能力水平排名中不容乐观的地位。

4 结语

由于研究样本城市取自各区域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样例城市数量有限,因此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一是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即不能将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的各项因素均考虑到指标体系当中,而是选取影响较为明显的以及学术界公认的一些指标,所以不能完全客观的进行创新型城市的评价,即存在不完整性;二是本文选择的东、中、西部的10个城市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进行指标体系的验证。从客观角度看,这10座城市并非都可以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型城市行列,而是初步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只具备相对性;三是由于创新型城市评价的宏观特性,即使引入较为理性的数学方法也只能做出非完全理性的分析以及排序。并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只能得到趋同的分析结果。鉴于此,依据上述体系对城市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对各城市创新能力排序以及相对的定性分析。通过对在建创新型城市的评价定位特定城市在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员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焦玉灿,罗亚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7):92-95.

[2]冯丽艳.灰色关联度分析统计方法在市场法评估中的应用[J].研究与探索,2010,(4):57-58.

作者简介:李兵(1987-),男,甘肃省科技战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曹方(1955-),男,甘肃省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马燕玲(1963-),女,甘肃省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度分析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浅析上海住房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浅析上海住房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语文考试成绩与主要知识模块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的灰色关联分析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