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特色发展之路

2012-04-29张学洪曾鸿鹄朱宗强

高教探索 201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验教学中心

张学洪 曾鸿鹄 朱宗强

摘 要:实验教学中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桂林理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足西部,坚持学校专业特色,明确教学基本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创建多种先进实验教学方法,共建先进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彰显地方特色的高素质环境类人才,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方高校;特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各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1]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任。实验教学中心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地方高校受资金投入、区域性等局限,其实验教学中心难以全面强势发展。地方高校如何深化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发展,促进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区域地方经济,是目前的热门课题,近期开展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桂林理工大学前身是1956年建校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8年下放为地方普通高校。学校下属的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下称实验中心)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环境类第一批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一直以来,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以区域性水环境治理为特色开展教学,在特色锤炼、创新培养以及示范辐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地方院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结合地方发展,建设特色实验中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已形成各自特色,呈现出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组成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格局。[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关键是人才,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自然要适应地区经济特色发展。[3]

(一)理念先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资金有限,因此需要明确教学理念及其人才培养定位,进而优化实验中心的建设投资、建设规划以满足适应地区经济特色发展人才的培养需要[4],促进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

为了使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实现由分科综合学习向工程侧重学习转变、由知识积累向实践创新能力生成转化,实现对人才想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验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者相协调,树立了“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与地方行业特色有机结合,明确培养行业人才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更新实验教学的内容,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拓展实验教学空间;明确了“培养具区域特色的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定位。

(二)研究为先导,凝练实验教学区域特色

广西的有色金属、制糖、造纸和淀粉产业发达,其工业发展带来的具地方特色的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广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省份,正值北部湾大开发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岩溶石山区的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课题。

学校实验中心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水”科学为重点,以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植物修复为特色展开科学研究;以科研带动实验教学理念的实践,深入改革实验项目特色选题,同时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与实践研究,申报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西“十一五”规划课题等各类教学改革立项15项;围绕将人才培养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建立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了充分论证研究。实验中心的具体研究成果包括: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出版《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等实验教材8部,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等研究成果编写出版成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参书。实验中心开展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广西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3项,应用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汇编成果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3项。

(三)多方位筹措资金,优化实验教学硬件配置特色

地方高校实验中心资金短缺现象普遍,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种“质量工程”平台的申报和建设,学校自筹等方式多方位筹措资金开展中心硬件建设。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学硬件投资方面的政策倾斜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主干研究方向。

学校实验中心获得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申报并获得相关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各1个,广西区级教学团队、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人才小高地各1个,广西重点学科2门,且具备相关专业的博士点建设资格。获得硬件建设经费达2000多万,实验中心设立教学设备购置论证专家组,严格把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呈现出“实、新、颖”的中心硬件配置特色。“实”即教学设备实用,开设有实验教学项目的设备方可通过建设论证;“新”即教学设备必须服务于水污染控制技术普遍性培养及其前沿研究,如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的发现、重金属污染与修复开辟新途径等;“颖”即突出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特色。经过建设,实验中心现有教学仪器设备1778台/套,其中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近50台/套。

二、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为根本,创新培养方式

当前,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普遍认同和卓有成效的实践。[5]大工程观要求将高等教育工科传统的侧重理论研究教育模式回归到重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与地方生产单位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校企联合开展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速度快,动手能力强,创新素质高,且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

(一)整合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加大区域特色实验项目比例

学校实验中心在立足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验证理论知识的“基本型实验”(验证型)基础上,增加“提高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环节。其中提高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主要是结合广西的有色金属、制糖、造纸和淀粉等行业废水、漓江水环境治理等实际进行选编,此类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占实验课程总课时的50%,其中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设占课时20%。实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实现了学生由专业技术基础学习向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的侧重转变,所开设实验项目彰显了地方区域特色,所需实验废水采样方便,实际工程现场、处理工艺均可现场教学,创新实验项目实际开出率高,并且可以开出小组联合选题研究实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修理论和实验课程内容。课题组模拟联合攻关解决污水处理中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学会整体思考问题,提高学生从专业角度进行思考的兴趣,为下一步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共建特色实验教学平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学校实验中心长期以来紧抓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与地方26家生产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验基地;同时,将中心教师设计建设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海涠洲岛的油田废水处理工程、桂林市雁山污水净化厂、桂林荔浦电镀废水处理厂等实际工程建设成为综合型实习、实训场所,将与日本共建的“中日膜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建设为科教园区。多种特色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和投入使用,大大拓展并丰富了实验中心的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具体、直观地为学生呈现所学专业知识,强化了学生掌握的水污染控制实验技能,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开拓真题真做的特色实验教学方式

学校实验中心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意识,创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对环境类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实现了不断线培养。在大一阶段,实验中心实行导师制,将学生按组分配给专业导师。联合班导师开展综合管理,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引导学习以及专业研究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大二、大三阶段,分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科技立项、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让学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将专业科学研究渗入学生的课外生活。大四阶段,学生全面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设立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实验项目;将毕业设计(论文)与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实现真题真做,充分体现基础研究与科研前沿的有机结合。

(四)进入生产单位学习,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升华

由实验中心建设的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后对生产单位的适应能力,则应安排已掌握基本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进入生产单位实习,优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实验中心服务的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于2011年获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点。借此平台,与广西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生产单位签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合作培养协议,派出本科生开展双导师(校内指导老师+校外生产单位的实习指导老师)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将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部分放到企业讲授,学生在生产单位上班,参与施工、设备运行、水样测试、事故处理等实际工作,实行“设计——施工——运行”的全过程教学。

三、交流提高为目标,拓宽示范辐射面

经过6年的建设,全国现共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86个,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物理类、化学化工类、环境类等19个学科类别,各校实验中心建设特色不一,各有所长。加强交流、合作与学习,有利于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全国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提供示范。与部委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知名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面。学校实验中心从以下几点着手,以交流提高为目标,大力拓宽了示范辐射面。

1. 按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交流会。会上以多媒体、论文发表等方式向大会、与会高校代表汇报实验中心的建设特色与经验,以展板、视频等方式展示建设的典型成果,让更多高校更深入了解该实验中心。

2. 积极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近年来,实验中心已承办《第二届污染生态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等多次与水污染控制相关的教学、科研学术会议。吸引大量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到实验中心参观交流。

3. 接待兄弟院校参观实习。2008年以来,实验中心先后接待了华南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10多所区外高校以及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近20所区内高校的专家同行到实验中心参观学习,相互借鉴与交流,并与昆明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互派交流生或交互实习,以互换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重视考察,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建设经验。近年来,实验中心派出100余人次前往同济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广西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观考察,同时派出350余人次参加国内实验教学改革相关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其他高校的特色建设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究,促进自我升值。

5. 网站资源共享。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建设要求完善实验中心网站资源,健全要求的子系统。官方站点将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新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实验教学录像等直接接入互联网并免费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了示范辐射效果。

四、结语

桂林理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立足西部,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岩溶石山区水环境保护事业作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理念追求,大力开展中心硬件特色配置建设,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高,增加应用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开出比例,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使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实验中心以育人为本,共建实验教学平台,与生产企业联合培养,实践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缩短了学生与生产单位环境、岗位需求间的距离。近3年来,实验中心获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定的全国优秀毕业设计2份,全国、自治区级“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7项;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超过93%。实验中心坚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深化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特色发展的做法及成效得到国内高校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陈斌,李凡利.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理科化工基础实验课程建设[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11):72-73,75.

[3]利锋,王伟仁.地方院校开设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8):73-75.

[4]朱红,周竞学.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19-22.

[5]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验教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