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三结合”

2012-04-29房彬檀江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知识性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房彬 檀江林

摘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其中,思想性居于首位,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核心和根本,统摄着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但是,思想不能凭空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知识的传授中实现。趣味性是实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理念; 思想性; 知识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55-0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凝练明显滞后。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是指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设定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在内的基本思想观念体系。[1]学者赵野田认为,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但其中“教学理念”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意义和价值。[2]本文首次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这一教学理念,并尝试阐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的原因分析

1.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功能和教学过程分析

众所周知,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功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价值观念教育,还内含丰富的知识,理应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如果说,思想性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教”的内在诉求,而知识性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什么”的必要回应。不仅如此,基于思想和知识的关系考察,“无论是从教的过程、学的目的还是从思想品德内在结构看,‘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总是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2]。思想不能凭空而生,思想政治教育亦不是空洞的说教,思想只能从知识中生发出来。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需要兼顾知识传授,力图使思想性与知识性紧密结合。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例。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传授学生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体现了“纲要”课“知识性”的要求;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体现了“纲要”课“思想性”的要求。正是在传授学生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可以说,坚持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是“纲要”课本身的要求。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亦如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涉及“怎么教”的问题。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学生感兴趣。如果学生认为毫无趣味,他们上课就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实现。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兼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趣味性,意即使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者紧密结合。

2.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认真钻研,努力探索,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但同时也要看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三大不良倾向:一是泛政治化倾向。某些老师过分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简化为政治说教,甚至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这表面上是重视思想性,但事实上,由于这种教学忽视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相反,由于年轻人逆反心理作怪,过度的政治渲染有可能适得其反,降低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二是学术化倾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某些老师弱化教学的思想性而强化知识性,甚至个别老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学术研讨课,单方面认为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实际上,“认知、推理并非道德的全部甚至不是道德的本质成分,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推理的改善”[3],思想性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特征,“追求教学的学术性恰好用知识性掩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思想性特征”[4]。三是枯燥化倾向。某些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严肃有余,趣味不足”,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而忽视趣味性,教学内容枯燥单调,缺乏吸引力,以致“老师讲得累死,学生听得烦死”,这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迫切需要克服以上三种倾向。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并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正是克服以上三种倾向的有益尝试。

二、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我们主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但实际上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首先,思想性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核心和根本。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所决定的,也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思想性,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用思想性统摄整个教学过程。其次,传授知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想并非是了无生机、全无内容的空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最后,趣味性是实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重要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可以显著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索然无味的状况。

2.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趣味性”的要求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来看,很多老师也看到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力图在“趣味性”上做文章。譬如,某些“纲要”课老师在课下搜集大量历史故事,甚至野史,在课堂上一直侃侃而谈;某些老师下载海量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长时间播放。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也能获得学生的掌声,但实际上,学生并不能收获太多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难以得到提升。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这些老师对趣味性教学的错误理解分不开。趣味性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在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显著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因而,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趣味性”的要求,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趣味性教学情节安排要适可而止,切忌单纯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刻意拼凑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更不能整节课全部为了所谓的趣味性而忽视思想教育;第二,坚持趣味性与严肃性的辩证统一,基于趣味性而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要贴近实际,不能荒诞离奇,更不能庸俗或低级;第三,促使趣味性与思想性、知识性紧密结合,力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学习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3.重点解决“如何结合”

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炉,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中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要求,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如何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5]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寓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譬如,在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并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我的大学生活规划”、“当今社会老实人一定会吃亏吗”、“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三、基于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实践

坚持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理念,也是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基于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1.正确对待教材,努力实现统一的教材体系向生动的教学体系的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并经中央有关部门审定,具有权威性,对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对老师而言,立足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条件。但是,老师又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更不能对教材内容囫囵吞枣,照本宣科。否则,课堂教学定会索然无味,教学的思想性和知识性也无从谈起。实际上,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在功能、特点、要求、思路等方面有着显著区别,[6]对老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转换意识,把规范的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正像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为此,老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既突出重点,又紧密结合近期社会重大事件和时政要闻,补充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的重要手段。与传统黑板式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式活泼等优点,它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老师口头讲解以及音频和视频工具的恰当运用,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法,它强调理论灌输,优点是能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但缺点是比较严肃,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基于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尝试使用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有人建议将《百家讲坛》“故事化”的成功经验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7]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提出基于问题逻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8],也取得良好效果。

3.优化教学语言

知识的传授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把教学过程艺术化、科学化并在其中实现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8]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仅仅因为教学语言的不同,教学效果可能差距甚大。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应具有如下特征:与“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传统教学语言相比,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三结合”关照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应该轻松、生动、活泼、幽默;与老师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口头语言相比,课堂教学语言应该较为正式,务求科学、严谨、准确;与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所运用的书面语言相比,课堂教学应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词语,语言应注意口语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不仅如此,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语言还应该富有激情、饱含深情、充满豪情,具有鼓动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翟爱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刍议[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8-81.

[2]赵野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76-78.

[3]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1999(6):69-76.

[4]刘清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特质及其实现[J].学理论(上),2011(6):253-254.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4.

[6]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89-92.

[7]黎海燕.“故事化”与案例教学——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69-71.

[8]郑琼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优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5):119-121.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知识性思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起承转合+思想性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