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故里行(组诗)
2012-04-29陈宗华
陈宗华
抚琴台上
高粱穗扎扫帚
尹吉甫在高山子村打扫门前的旧尘
迎接我的到来
急于要我听他抚琴
已是《大雅》稀声了
老泸州的八景之一
已从废弃中重生
《履霜操》追思伯奇的孝道
深入小孩子们的血脉
追着铁环奔跑长大
古蜀的儿郎
在林间的大道沐浴“庶民清风”
从琴声中奔出古蜀
成为尹吉甫最坚实的剑与盾
佐宣王中兴,尹吉甫倡导天人合一
西汉杨雄,东汉蔡邕,北魏郦道元,今人陈鑫明
无不溯及江阳,老白干有着浓烈的醇香
去山西平遥筑台点将
往沧州南皮征北猃狁和收南淮夷贡赋
至四川岷山巩固西周的疆域
“文武吉甫,天下为宪”
不过是君王的恩誉
尹吉甫终不负国家重托
纵是蒙冤殒命
自有十堰青峰埋忠骨
岁月久远初发源
几经太阳雨沐生命的胎盘
泸州石洞镇越来越清晰的初啼
既然魂有所归,就不再收回功成名垂的足迹
纵有金头一颗换得十二座疑冢也只是寄身他乡
母亲唯一临盆分娩的痛苦之地
三千年弹指一挥间,多少时世已变迁
唯有农夫耕其田,春天插秧,秋天割谷
一成不变地步入今世的小康
《诗经》以西周的安定强盛入手采写
“天生丞民,有物有则”
一不小心就成第一个诗人
看着人民安居乐业
总算不辜负古蜀国早作了五谷的肥泥
葬在纳溪区丰乐镇的夫人马氏
若是九泉之下有知,以溪水为发坞
定会携手共建殷实的小家
互敬,和睦,过平凡的生活
“西周一条街”将重现西周的中枢
凤竹拔节铺张宽大的荷叶
以治国的才华福荫村庄
时隔三千年的谋略不会失去时效罢
古朴乡韵突出新农村的风采
石洞花博园,蜂蛰蝶舞百灵婉转
家园在整齐化一中彰显自个的棱角
犁铧上打开尹吉甫的族谱
垦殖的田野,来者生生不息
永恒的乡音,琴丝拨动觅知己
不因为尹吉甫的伟大
在异乡耗尽了生命的磷火
就允许他改变高山子村的发声
石洞花博园
一列一列规范的乡村
翻开雪亮的梨花
跟随尹吉甫出古蜀兴周的战士
复员繁衍成长为新式的农民
扔掉守旧的思想
秧苗告别倒春寒的温室
拔节茁壮
紫藤缠绕的田边酒家
滚着铁环奔跑
扎着一方巾蝴蝶辫子的孩子
掏出柴灶里的阳光
沐浴在朝露上
蒸腾肺活量
葱郁起来的各种树木总是伟岸挺拔
成为抚琴台边的榜样
和睦的家庭
渊源于伯奇至孝的熏陶
我正走在林廊
掸落蒙尘的喧嚣
青萍的小溪
抚琴台上抚琴声
青萍的小溪挤满了青萍
碧玉的小蛇扭曲着银亮的波光蜿蜒
闪动信子倾诉尹吉甫如何携带西周一条街魂归高山子
两千八百年乡音重筑《大雅》之堂
尹吉甫融入童叟无欺的新风尚
不谈文治武功,古蜀儿郎最津津乐道
《诗经》第一采集者,尹吉甫最喜爱古江阳老白干的红高粱
茶雾缭起林海蒸蔚
百鸟清啼自然的本色
五谷之躯秉承伯奇的体格
崇孝的社会提倡和谐的村庄
青萍的小溪有画桥横卧
麻鸭,白鹅,红桃,南瓜……
牧牛的孩子把铁环挂在牛角上
水红的蜻蜓紧追不放
鱼儿尚小,还搁不下小舟
桨在心中荡漾修建中的钓鱼台
借一片框镜中的西湖
拈几根银须熬霜,最美还是尹吉甫的故乡
注:对于名人故里,现今都多有争议。我仅以为古蜀江阳地理上的后来者,写出此组诗,也是情可理喻。